2月 冀热辽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2月 冀热辽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包括冀东、热南、辽西3个地区,是连接华北与东北之要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这个根据地形成较晚,先是河北东部,继而热河南部,最后发展到辽西锦州、朝阳地区,直到抗战胜利前夕,三个区才组成冀热辽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共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创建冀(河北)热(热河)边抗日根据地的决定,派李运昌和胡锡奎到冀东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李运昌任中共冀热边特委书记,胡锡奎任京东特委书记。1938年5月,两个特委合并为冀热边特委,胡锡奎任书记,李运昌负责军事工作。6月8日,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由平西斋堂出发,分两路向冀东挺进。7月7日起,冀东先后举行了包括20余个县约20万人参加的暴动,组建了7万余人的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任司令员。10月,抗日联军大部随第4纵队西移途中受挫,返回冀东的抗日联军近2000人和第4纵队留在冀东的3个支队(约600人),在李运昌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连续打退了日伪军重兵的多次围攻。
1939年2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成立,马辉之任区党委书记,萧克任挺进军司令员。9月,冀东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13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1940年7月,第13支队领导机关改称冀东军分区,支队番号撤销。9月,冀东办事处改称第13专员公署。在此期间,部队进入冀东东部、西部开辟新区,至同年底,建立7个县政府、1个办事处,辖区人口120余万。1941年8月,开辟了热河南部、东部山区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撤销了冀热察区党委和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改称第13地委和第13军分区,直属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
从4月起,日军对冀东连续发动第4、第5次“治安强化运动”,冀东的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经过艰苦奋斗,再辟辽西大片地区。至1943年7月,根据地扩展到22个县,人口360余万。第13地委改为冀热边特委,第13专署改为冀热边行政公署,根据地进入了巩固和发展时期。1945年1月,中共冀热辽区委员会、冀热辽军区和冀热辽行政公署相继成立,李运昌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张明远任行署主任。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冀热辽军区部队发展到10万余人,根据地扩大到37个县。11月,冀热辽区党委撤销,在承德成立中共冀热辽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在热河地区成立热河省委和热河省军区,在辽西地区成立中共辽西地委和辽西专署,在冀东地区成立中共冀东区委和冀东军区、冀东行署。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9年2月,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成立,马辉之任区党委书记,萧克任挺进军司令员。9月,冀东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13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1940年7月,第13支队领导机关改称冀东军分区,支队番号撤销。9月,冀东办事处改称第13专员公署。在此期间,部队进入冀东东部、西部开辟新区,至同年底,建立7个县政府、1个办事处,辖区人口120余万。1941年8月,开辟了热河南部、东部山区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撤销了冀热察区党委和冀热察挺进军番号,改称第13地委和第13军分区,直属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领导。
从4月起,日军对冀东连续发动第4、第5次“治安强化运动”,冀东的抗日斗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经过艰苦奋斗,再辟辽西大片地区。至1943年7月,根据地扩展到22个县,人口360余万。第13地委改为冀热边特委,第13专署改为冀热边行政公署,根据地进入了巩固和发展时期。1945年1月,中共冀热辽区委员会、冀热辽军区和冀热辽行政公署相继成立,李运昌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张明远任行署主任。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冀热辽军区部队发展到10万余人,根据地扩大到37个县。11月,冀热辽区党委撤销,在承德成立中共冀热辽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在热河地区成立热河省委和热河省军区,在辽西地区成立中共辽西地委和辽西专署,在冀东地区成立中共冀东区委和冀东军区、冀东行署。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日更新
-
同日 宁夏军管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6日 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5日 陶峙岳、包尔汉等率军政人员起义
[2020-12-07]
-
同日 国民党旗舰“长治”号起义
[2020-12-07]
-
同日 漳厦战役
[2020-12-0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