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 豫皖苏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2020-10-05 可可诗词网-解放军大事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同月 豫皖苏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东起津浦路,西达黄河,南至淮河,北迄陇海路,包括豫东之淮阳、民权、夏邑等12县;皖北之宿县、涡阳、太河等8县;江苏铜山、萧县、砀山县各一部。是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连结中原的前进阵地,是大别山至豫皖平原之门户。系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1938年9月2日,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开创豫鲁皖苏边区新局面。据此,彭雪枫、肖望东、吴芝圃分别率游击队到达西华,三支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简称游支),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3个大队。11月22日,游击支队进入睢杞太边界地区,初步打开了豫东地区的抗战局面。
1939年春,中共豫皖苏省委成立,吴芝圃任书记。同时,游击支队继续东进,开辟商丘、毫县、永城、萧县、宿县地区。1月至3月底,先后取得芦家庙、刘集、商丘、东仁台等战斗的胜利,歼敌1200余人。巩固了以萧、宿、永、夏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0月,经中原局批准,豫皖苏省委改为豫皖苏边区党委,刘瑞龙任书记。同时还成立了豫皖苏边区联防办事处,吴芝圃任主任,刘宠光任副主任。先后建立了萧县、毫县、永城、夏邑、杞县等5个县委、县政权和萧西、宿西、宿南3个办事处。11月,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3个团、4个总队,共计12000余人。
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区党委在永城地区进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的试点工作,并在新兴集开办军需、被服、肥皂、毛巾等工厂和服务性的食堂、浴池、百货行等。边区政府发行了“抗币”。第6支队在萧县进行整顿地方武装工作,并开办“抗大四分校”、“抗大联中”。还成立了边区党校、拂晓剧团等。至年底,以萧、宿、永、夏地区为中心包括10个县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建成。
1940年6月,八路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新2旅南下豫皖苏,与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不久,中央军委再令黄克诚率第2旅和第4旅第7团东进,第4纵队由彭雪枫指挥,继续坚持与开辟、扩大豫皖苏根据地。1941年4月,豫皖苏区党委随军转移,当地党组织转入地下斗争。直至1944年8月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才得以恢复,成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