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东北野战军举行辽沈战役
9月12日 东北野战军举行辽沈战役 : 当全国解放军战争进入到第3年时,中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对人民解放军已十分有利。至1948年秋,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用于第一线作战的174万人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西安,汉口,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进行重点防御。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从战争开始时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有149万人。这时敌人虽然在装备和数量上占有暂时优势,但国民党军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很多是被歼重建或受过歼灭性打击,战斗力下降,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内部矛盾更加尖锐。我军作战能力则有极大增强,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军队素质更加提高,虽在兵力总数上少于敌人,但战场机动作战的兵力却优于敌人。形势表明,我军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果断决定,在我军处于优势,而国民党军处境孤立、陷入被动的东北战场上,率先同蒋军卫立煌集团进行决战,解放全东北。
卫立煌集团是国民党军的主要战略集团之一。其总兵力约55万人,其中正规军48万人,编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区。由于北宁铁路若干段和营口为我控制,长春、沈阳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1948年春,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临近结束时,蒋介石曾考虑过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然后视战局发展,转用于华北或华中。但又怕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顾虑重重,迟疑未决。在欲守无力,欲撤不甘的心态下,蒋介石和卫立煌最后仍决定固守东北,以利于巩固华北。为此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方针,企图保住残存的占领区,以支撑全国战局。在战局急剧恶化时,再经北宁线从陆上,或经营口、葫芦岛从海上撤退。
卫立煌的具体部署是:以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第60军共6个师10万余人固守长春,继续牵制东北野战军部分主力不能向南机动作战,以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中将辖第93军)及新编第5、第8和第54军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为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同关内的海上及陆上的联系;以卫立煌上将直接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中将辖第53军),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中将辖新编第3、第6军),新编第1军,第49、第52、第71军,第207师(相当军)等8个军24个师共30万人,防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等地,作为东北的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支援长春、锦州。
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针和战役部署:1947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解放区已拥有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了95%的铁路线,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力物力充足。至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补充与休整,总兵力达103万人,其野战兵团编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7个独立师,兵力达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在全国5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具备了战略决战的优越条件。中央军委根据国民党军有可能撤退的情况,1948年2月就曾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转至北宁路,截断蒋军由陆上撤退的通路,以便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击破的战略设想。此封电报之后,毛泽东又多次致电林彪,重申这一战略设想。9月7日和10月10日毛泽东进一步明确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告诫林彪:必须确立攻占锦,榆,唐,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决战。这是从全局考虑的最有利的方案。但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困难,而主张先打长春。在中央的教育帮助下,林彪终于克服了长时间的犹豫,决定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发起辽沈战役,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林彪,罗荣桓对辽沈战役进行了精心部署:以第1纵队(欠第3师)、第2、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炮兵纵队组成突击集团,攻占锦州;以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及骑兵师)出击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肖华,指挥独立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师:内蒙古骑兵第2师)和第12纵队围困长春,牵制卫立煌集团主力,使其难下撤退东北的决心;以第5纵队和第6纵队(欠第17师)、第10纵队及第1纵队第3师、独立第2师、内蒙古骑兵第1师,分别集结于沈阳西北鄣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沈阳出援或长春突围的国民党军。东北解放区地方政府为保障作战胜利,组织支前民工160万人,其中随军行动的有9.6万(担架1.38万副,马车3.67万辆)。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到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分为三个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9月12日—10月19日):出击北宁线,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发动,东北野战军分路出击北宁路。第11纵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和华北军区第2兵团奔袭滦县至山海关段,至17日,先后攻占了昌黎、北戴河等要点,切断了华北敌军增援东北的陆上通道,第2兵团主力出击山海关至兴城段,28日攻克绥中,包围了兴城,第9、第4纵队于9月11日由台安、北镇地区秘密南下,挺进锦州、义县之间,包围并切断了义县之敌的退路,致令范汉杰的收缩防御计划化为泡影。第3纵队及第2纵队第5师由铁路从四平地区输送至锦北地区后,即接替了第4、第9纵队包围义县的任务。第4纵队则绕过锦州,进至锦西、兴城之间,切断了两敌的联系。第9纵队则进抵锦州北郊,配合第8纵队攻占了锦北的葛文碑、帽儿山等要地。第7纵队则27日占领了锦州东南高桥的出海口。至10月1日,攻击锦州的各纵队,分别歼灭了绥中、兴城、义县等地之敌,占领了塔山、高桥、把北宁路锦州至秦皇岛段敌军分割孤立在锦州和锦西、葫芦岛及秦皇岛、山海关三个地区,扫除了锦州、锦西的外围之敌,完成了切断国民党军东北、华北两个战略集团陆上联系,孤立战略要地锦州的第一步任务。担任阻援的第1、第2、第5、第6、第10纵队则于9月13日后,相继到锦州以北,新民以西地区,对锦州之敌从东、北、西3个方向形成第2道包围圈。
9月24日,范汉杰在锦州感受到严重威胁,向蒋介石求援,蒋当即命令卫立煌援锦。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赴沈阳督战。卫立煌一面空运第49军之第79师到锦州(运到2个团,9月28日机场被我炮火控制,空运中断),一面集中兵力于新民,准备增援锦州。为解锦州之危,蒋介石于10月2日飞到沈阳亲自组织增援锦州:以第9兵团及新1军、第49军、第71军等共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以原驻锦西的第54军及从关内紧急海运至葫芦岛的第39、第62、第92军等部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境如指挥,企图东西对进,夹击攻锦之东北野战军主力。
林彪得知敌人增援的情报后,又犹豫不决,想退回去打长春。对此毛泽东于10月3日来电给予严厉的批评。于是,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掌握主动权的指示,决定以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及第6纵队第17师共16个师的兵力及炮兵纵队主力,坦克一个营,共25万人攻歼锦州之敌;以第2兵团指挥第4、第11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东进兵团”。以第5、第6纵队(欠第17师)和第10纵队等部分别在鄣武和新立屯等地阻击,牵制敌“西进兵团”使其不能增援锦州。以第1纵队主力位于高桥地区为战役预备队。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10月10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东北野战军: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月9日,各攻城部队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发起战斗。14日11时,第2、第3纵队及第6纵队之第17师从锦州北面和西北面,第7、第9纵队从南面、第8纵队从东面突入城内,至15日18时,经31小时激战,攻占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范汉杰、卢浚泉被俘,封闭了蒋军陆上的逃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从10日开始,每天以4至5个师,在海、空军火力掩护下,轮番攻击我塔山附近的阻击阵地。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及第4、第6独立师的密切配合下,坚守6昼夜,阵地屹立不动,保障了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战后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于10月11日占领鄣武,但我仅以第5、第6、第10纵队与之周旋,攻锦部队不为所动。蒋介石于15日在锦州即将失守前,再次飞到沈阳,督促东西两兵团继续进攻,并派飞机到长春给郑洞国空投手令,严令立即突围。在我攻锦胜利与强大政治攻势影响下,长春守敌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7日率部起义,郑洞国和新7军军长李鸿,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战役第二阶段:进行辽西会战,围歼“西进兵团”。锦州、长春失守后,蒋介石仍不甘心。于10月18日第3次飞到沈阳。他错误地认为,东北野战军经1个月的连续作战后,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才可能再次采取大的攻势行动。遂命令东、西两个兵团继续前进,想趁我军疲惫之际,重新夺回锦州,以便使其能将东北残存的国民党军经北宁路撤回关内。同时又令第52军抢占营口,以控制海上退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此时致电东北野战军,指出:敌东西对进,对我有利。同意东北野战军暂不打锦、葫之敌,集中兵力全歼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10月20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除留第4、第11纵队仍在塔山地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东进求歼廖耀湘兵团。并以第5、第6纵队由阜新、鄣武地区南下,切断敌退路。21日又令第10纵队进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第1兵团及第12纵队兼程南下,钳制沈阳守军。野战军主力在锦州地区隐蔽集结待命。廖耀湘对远离沈阳西进疑虑重重,但对蒋介石的命令又无可奈何,故采取消极态度,一直徘徊不前。直至蒋介石严令督促,才于23日南进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守黑山的第10纵队在第1纵队第3师、骑兵师的协同下,与敌激战3昼夜,使其毫无进展,为我军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25日,集结在锦州附近的野战军主力分3路赶到。第5纵队插至“西进兵团”的后方,断其向沈阳的退路,第7、第8,第9纵队从右翼包抄,第1、第2、第3、第10纵队迎头攻击。
廖耀湘见锦州去不得,沈阳回不了,且有被围歼有危险,遂于当晚准备改道南撤营口。敌先头第49军在退向营口途中行至台安时,遭我独立第2师阻击,与此同时,由锦州东进的第8纵队也及进赶到台安。廖耀湘见无法撤向营口,又掉头向东,企图再回沈阳。此时敌人部署陷入一片混乱。26日,东北野战军在辽西的绕阳河以西,大虎山以东地区对敌“西进兵团”全线出击,展开大规模围歼战,采取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第3纵队一部直捣其指挥中心,在胡家窝棚一举歼灭了廖耀湘的兵团部,失去指挥的敌军更加混乱。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9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
为庆祝这一胜利,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5个军被包围》的消息。他指出:蒋介石之至沈阳,救长春、救锦州、救廖耀湘兵团,并且决定了“总退却”。他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没。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全军正举行全线进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
战役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为防止沈阳地区国民党军经营口从海上逃跑,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部署围歼“西进兵团”的同时,还进行了歼灭沈阳、营口之敌的部署。在辽西会战接近尾声时,东北野战军即令第12纵队、独立第10、第14师迅速向沈阳东郊、北郊、南郊挺进,第1、第2纵队挺进沈阳西郊,对沈阳构成四面包围。另以第9纵队直插营口,第7、第8纵队进入辽南,攻占辽阳、鞍山,切断沈阳至营口的退路,而后向营口挺进。
“西进兵团”被歼后,感到大势已去的卫立煌,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敌军调进市内,掩护军政机关撤退。10月30日,卫立煌把烂摊子撂给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之后,飞离了沈阳。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2日,即攻占全城,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等计13万人。攻击营口的第9纵队,及随后赶到的第7、第8纵队和独立2师分3路于11月2日向营口市发起进攻。仅仅3小时,歼敌守军1.4万人。敌第52军军部率第25师一部乘船南逃。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从9月12日至11月2日,连续与敌作战52天,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连同各特种部队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第6军,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可以随时入关作战。此役的胜利连同全国其它战场上的胜利,使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由长期数量上的劣势转为了优势。东北的解放还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战略后方,加速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争进程。
卫立煌集团是国民党军的主要战略集团之一。其总兵力约55万人,其中正规军48万人,编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互不相连的孤立地区。由于北宁铁路若干段和营口为我控制,长春、沈阳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1948年春,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临近结束时,蒋介石曾考虑过放弃沈阳,打通北宁线,将主力撤往锦州,然后视战局发展,转用于华北或华中。但又怕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顾虑重重,迟疑未决。在欲守无力,欲撤不甘的心态下,蒋介石和卫立煌最后仍决定固守东北,以利于巩固华北。为此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路方针,企图保住残存的占领区,以支撑全国战局。在战局急剧恶化时,再经北宁线从陆上,或经营口、葫芦岛从海上撤退。
卫立煌的具体部署是:以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新编第7军、第60军共6个师10万余人固守长春,继续牵制东北野战军部分主力不能向南机动作战,以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中将辖第93军)及新编第5、第8和第54军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重点为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同关内的海上及陆上的联系;以卫立煌上将直接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中将辖第53军),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中将辖新编第3、第6军),新编第1军,第49、第52、第71军,第207师(相当军)等8个军24个师共30万人,防守沈阳及铁岭、抚顺、本溪等地,作为东北的防御中枢,以确保沈阳,并支援长春、锦州。
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方针和战役部署:1947年冬季攻势结束后,东北解放区已拥有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了95%的铁路线,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解放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人力物力充足。至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补充与休整,总兵力达103万人,其野战兵团编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7个独立师,兵力达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在全国5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具备了战略决战的优越条件。中央军委根据国民党军有可能撤退的情况,1948年2月就曾致电东北野战军提出下一步作战应考虑以主力转至北宁路,截断蒋军由陆上撤退的通路,以便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击破的战略设想。此封电报之后,毛泽东又多次致电林彪,重申这一战略设想。9月7日和10月10日毛泽东进一步明确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告诫林彪:必须确立攻占锦,榆,唐,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决战。这是从全局考虑的最有利的方案。但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困难,而主张先打长春。在中央的教育帮助下,林彪终于克服了长时间的犹豫,决定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关于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方针发起辽沈战役,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
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林彪,罗荣桓对辽沈战役进行了精心部署:以第1纵队(欠第3师)、第2、第3、第4、第7、第8、第9、第11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炮兵纵队组成突击集团,攻占锦州;以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黄克诚,指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第6、第8师及骑兵师)出击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1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委员肖华,指挥独立第6、第7、第8、第9、第10、第11师:内蒙古骑兵第2师)和第12纵队围困长春,牵制卫立煌集团主力,使其难下撤退东北的决心;以第5纵队和第6纵队(欠第17师)、第10纵队及第1纵队第3师、独立第2师、内蒙古骑兵第1师,分别集结于沈阳西北鄣武、新立屯地区,准备截击沈阳出援或长春突围的国民党军。东北解放区地方政府为保障作战胜利,组织支前民工160万人,其中随军行动的有9.6万(担架1.38万副,马车3.67万辆)。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到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分为三个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9月12日—10月19日):出击北宁线,攻克锦州、和平解放长春。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发动,东北野战军分路出击北宁路。第11纵队、冀察热辽军区骑兵师和华北军区第2兵团奔袭滦县至山海关段,至17日,先后攻占了昌黎、北戴河等要点,切断了华北敌军增援东北的陆上通道,第2兵团主力出击山海关至兴城段,28日攻克绥中,包围了兴城,第9、第4纵队于9月11日由台安、北镇地区秘密南下,挺进锦州、义县之间,包围并切断了义县之敌的退路,致令范汉杰的收缩防御计划化为泡影。第3纵队及第2纵队第5师由铁路从四平地区输送至锦北地区后,即接替了第4、第9纵队包围义县的任务。第4纵队则绕过锦州,进至锦西、兴城之间,切断了两敌的联系。第9纵队则进抵锦州北郊,配合第8纵队攻占了锦北的葛文碑、帽儿山等要地。第7纵队则27日占领了锦州东南高桥的出海口。至10月1日,攻击锦州的各纵队,分别歼灭了绥中、兴城、义县等地之敌,占领了塔山、高桥、把北宁路锦州至秦皇岛段敌军分割孤立在锦州和锦西、葫芦岛及秦皇岛、山海关三个地区,扫除了锦州、锦西的外围之敌,完成了切断国民党军东北、华北两个战略集团陆上联系,孤立战略要地锦州的第一步任务。担任阻援的第1、第2、第5、第6、第10纵队则于9月13日后,相继到锦州以北,新民以西地区,对锦州之敌从东、北、西3个方向形成第2道包围圈。
9月24日,范汉杰在锦州感受到严重威胁,向蒋介石求援,蒋当即命令卫立煌援锦。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赴沈阳督战。卫立煌一面空运第49军之第79师到锦州(运到2个团,9月28日机场被我炮火控制,空运中断),一面集中兵力于新民,准备增援锦州。为解锦州之危,蒋介石于10月2日飞到沈阳亲自组织增援锦州:以第9兵团及新1军、第49军、第71军等共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以原驻锦西的第54军及从关内紧急海运至葫芦岛的第39、第62、第92军等部共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官侯境如指挥,企图东西对进,夹击攻锦之东北野战军主力。
林彪得知敌人增援的情报后,又犹豫不决,想退回去打长春。对此毛泽东于10月3日来电给予严厉的批评。于是,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掌握主动权的指示,决定以第2、第3、第7、第8、第9纵队及第6纵队第17师共16个师的兵力及炮兵纵队主力,坦克一个营,共25万人攻歼锦州之敌;以第2兵团指挥第4、第11纵队及两个独立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东进兵团”。以第5、第6纵队(欠第17师)和第10纵队等部分别在鄣武和新立屯等地阻击,牵制敌“西进兵团”使其不能增援锦州。以第1纵队主力位于高桥地区为战役预备队。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这个部署“是完全正确的”。10月10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东北野战军: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10月9日,各攻城部队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发起战斗。14日11时,第2、第3纵队及第6纵队之第17师从锦州北面和西北面,第7、第9纵队从南面、第8纵队从东面突入城内,至15日18时,经31小时激战,攻占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范汉杰、卢浚泉被俘,封闭了蒋军陆上的逃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从10日开始,每天以4至5个师,在海、空军火力掩护下,轮番攻击我塔山附近的阻击阵地。第4纵队在第11纵队及第4、第6独立师的密切配合下,坚守6昼夜,阵地屹立不动,保障了攻锦部队的侧后安全。战后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于10月11日占领鄣武,但我仅以第5、第6、第10纵队与之周旋,攻锦部队不为所动。蒋介石于15日在锦州即将失守前,再次飞到沈阳,督促东西两兵团继续进攻,并派飞机到长春给郑洞国空投手令,严令立即突围。在我攻锦胜利与强大政治攻势影响下,长春守敌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7日率部起义,郑洞国和新7军军长李鸿,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战役第二阶段:进行辽西会战,围歼“西进兵团”。锦州、长春失守后,蒋介石仍不甘心。于10月18日第3次飞到沈阳。他错误地认为,东北野战军经1个月的连续作战后,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才可能再次采取大的攻势行动。遂命令东、西两个兵团继续前进,想趁我军疲惫之际,重新夺回锦州,以便使其能将东北残存的国民党军经北宁路撤回关内。同时又令第52军抢占营口,以控制海上退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此时致电东北野战军,指出:敌东西对进,对我有利。同意东北野战军暂不打锦、葫之敌,集中兵力全歼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
10月20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除留第4、第11纵队仍在塔山地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东进求歼廖耀湘兵团。并以第5、第6纵队由阜新、鄣武地区南下,切断敌退路。21日又令第10纵队进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第1兵团及第12纵队兼程南下,钳制沈阳守军。野战军主力在锦州地区隐蔽集结待命。廖耀湘对远离沈阳西进疑虑重重,但对蒋介石的命令又无可奈何,故采取消极态度,一直徘徊不前。直至蒋介石严令督促,才于23日南进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守黑山的第10纵队在第1纵队第3师、骑兵师的协同下,与敌激战3昼夜,使其毫无进展,为我军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25日,集结在锦州附近的野战军主力分3路赶到。第5纵队插至“西进兵团”的后方,断其向沈阳的退路,第7、第8,第9纵队从右翼包抄,第1、第2、第3、第10纵队迎头攻击。
廖耀湘见锦州去不得,沈阳回不了,且有被围歼有危险,遂于当晚准备改道南撤营口。敌先头第49军在退向营口途中行至台安时,遭我独立第2师阻击,与此同时,由锦州东进的第8纵队也及进赶到台安。廖耀湘见无法撤向营口,又掉头向东,企图再回沈阳。此时敌人部署陷入一片混乱。26日,东北野战军在辽西的绕阳河以西,大虎山以东地区对敌“西进兵团”全线出击,展开大规模围歼战,采取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第3纵队一部直捣其指挥中心,在胡家窝棚一举歼灭了廖耀湘的兵团部,失去指挥的敌军更加混乱。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9兵团部及5个军部、12个师(旅)共10万余人,俘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
为庆祝这一胜利,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东北我军全线进攻,辽西蒋军5个军被包围》的消息。他指出:蒋介石之至沈阳,救长春、救锦州、救廖耀湘兵团,并且决定了“总退却”。他自己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覆没。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全军正举行全线进攻,为歼灭全部蒋军而战。
战役第三阶段:攻占沈阳,解放全东北。为防止沈阳地区国民党军经营口从海上逃跑,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部署围歼“西进兵团”的同时,还进行了歼灭沈阳、营口之敌的部署。在辽西会战接近尾声时,东北野战军即令第12纵队、独立第10、第14师迅速向沈阳东郊、北郊、南郊挺进,第1、第2纵队挺进沈阳西郊,对沈阳构成四面包围。另以第9纵队直插营口,第7、第8纵队进入辽南,攻占辽阳、鞍山,切断沈阳至营口的退路,而后向营口挺进。
“西进兵团”被歼后,感到大势已去的卫立煌,将据守沈阳外围据点的敌军调进市内,掩护军政机关撤退。10月30日,卫立煌把烂摊子撂给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之后,飞离了沈阳。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2日,即攻占全城,歼灭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及1个兵团部、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等计13万人。攻击营口的第9纵队,及随后赶到的第7、第8纵队和独立2师分3路于11月2日向营口市发起进攻。仅仅3小时,歼敌守军1.4万人。敌第52军军部率第25师一部乘船南逃。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有决定意义的最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从9月12日至11月2日,连续与敌作战52天,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连同各特种部队及地方保安团队,共47.2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编第1、第6军,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可以随时入关作战。此役的胜利连同全国其它战场上的胜利,使战争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由长期数量上的劣势转为了优势。东北的解放还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战略后方,加速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战争进程。
今日更新
-
同日 宁夏军管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6日 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5日 陶峙岳、包尔汉等率军政人员起义
[2020-12-07]
-
同日 国民党旗舰“长治”号起义
[2020-12-07]
-
同日 漳厦战役
[2020-12-0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