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释义】
古代格言。该句出自 《论语》。在这里 “知”与 “智”相通,智者也就是 聪明人。聪明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 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 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原文: 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 寿。”
【译文】
孔子说: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 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评析】
《论语》中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仔细想想,这话所蕴甚丰。东坡 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唐人常建诗说: “山”光 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说得都是山和水的风情灵性,与智者、仁者几有相 通。
《论语》又说,“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不惑,仁者 不忧” (《论语·子罕》) 这里对 “智者” 与 “仁者” 的习性作了比照。水碧波 悠漾,细流潺潺,或惊涛拍岸,或流畅激越; 或素湍绿潭,或回清倒影,总是 下处泰然,随遇而安。所以 《老子》说: “上善若水”。《孟子》中谈到水说: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是故 “乐水” 者,大体在于喜动态,好开阖,或有 “方塘一鉴、天光云 影”,或有非常规之思维,这也许正是 “智”者之特点。
山气韵神闲,安泰如素,厚德载物。“乐山”者,大体是喜稳健平和,秀 外慧中,神气若定,“每临大事有静气”,这也许,正是 “仁”者之特点。
山水是世间平常之物,却是大自然博大精深的物质体现,也是最为耐读的 生态美学。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山水被不断地进行着人文审美,并在这种人文审美 中,被定格成某种相对 “人格”。故千百年来,无论是仁者的 “客路青山外”, 还是智者的 “行舟绿水前”,都是一幅物我相融、耐人寻味的精神图画。
从性情上说,“仁”者更接近人们 “领导角色” 的期待。无论是哪个时 期,人们对 “领导者” 的潜在预期,其实就是那种平和、稳态、厚德的仁者。 “仁者爱人”,“爱人”者,必能容人,不仅容人之短,更能容人之长。宽容、 厚道、诚信、仁者之风、长者之风,这正是领导角色、领导品质所需要的。一 个合格的领导者,不在于他本身有多少 “智慧”,而在于其气质结构和胸襟格 局,能容纳和运用多少他人的智慧。兼容并蓄、包容万象的气度,是超越一般 智慧的大智慧,“大智若愚”,此是谓也。
而 “智”者,似更近于开拓者、创新者之习性。一般来说,开拓、创新需 要强健的理性,智者型人才,最好要有那种 “波涛”习性、“浪花”情怀,蕴 育突兀之奇思妙想,涵养发散性之思维。“智”者,则须有智且勇,智勇双 全,甚至有点儿前卫新锐,这也是智能型人才所应具备的。
西汉的张良为 “智”者,而萧何则为 “仁”者。《三国演义》中,周瑜为 “智”者,鲁肃则为 “仁”者,各有异人光彩。
对于一个人来说,智也好,仁也好,都是很高的境界,而智兼仁者,则更 难企及。只是芸芸众生,平凡者众,且仁且智,几为圣贤,斯难求矣! 《诗 经·国风》中说: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也正如 《论语·泰伯》中孔子 喟叹: “才难,不其然乎?”再说,即便智仁兼者,世间存焉,也难免曲高和 寡,独具慧心而能识之者、赏之者、扬之者,几难求欤!
-
立朝则尽言得失,守邦则抚字万民。
[2018-10-27]
-
直言者, 国之良药也; 直言之臣, 国之良医也。
[2018-10-27]
-
凡听言择善, 须先绝去自己私意, 使心如明镜之空,
[2018-10-27]
-
广听纳,则穷凶极恶,人为我撄之;深情隐慝,人为我发
[2018-10-27]
-
销忠直之气, 结谏诤之舌, 非国家福。
[201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