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2018-11-13 可可诗词网-古代散文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物:这里既指自然景物,亦包括社会时代生活。

【赏析】

这是南朝梁刘勰关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受客观外在事物感召的观点。他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明诗》中说: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意思说:诗人有喜怒哀乐之情,各种情感的产生,均是受客观外物触发感召的结果。

刘勰讲的“物”,既指自然景物,如《文心雕龙·物色》篇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亦指社会时代生活,如《文心雕龙·时序》篇谓:“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自然景物方面,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谓春天使人愉悦,夏天加深了人的抑郁,秋天使人生阴沉之志,冬天使人增“矜肃之虑”。社会生活方面,由于西周末年幽王、历王政治黑暗,《诗经》的《板》、《荡》便反映出诗人愤怒的情感。到周平王东迁,国势衰微,《黍离》等篇就唱出诗人悲哀的情调。

在物与情的关系中,刘勰肯定是客观物景激发了情,兴起了情,《文心雕龙·诠赋》云:“睹物兴情。”《物色》篇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人在客观物景的激发、感召下,引起喜怒哀乐情感的变化,产生创作冲动,发为吟咏,是为诗歌,所以物与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诗歌和现实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刘勰之前已多有论述,如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悲夫秋风之动容。”三国魏应璩《报赵淑丽》诗:“嗟我怀兮,感物伤心。”晋代阮籍《咏怀》诗:“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晋代陆机《文赋》讲得更清楚:“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的物感说,是对这些观点的继承和发挥。

刘勰之后,关于物与情、诗歌与现实关系的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南朝梁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又谓:“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突出了社会现实矛盾对诗人喜怒哀乐之情的影响,比之刘勰的论述有了很大的发展。

“应物斯感”正确描述了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肯定了客观现实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符合唯物论的反映论,对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