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2024-01-28 可可诗词网-古代散文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宋·苏洵《心术》。

道:道理,规律。

养:蓄积,准备。

力:战力,体力。

气:士气,意志。

心:思想,心态。

【赏析】

宋朝的对外政策一直软弱无能,苟且偷安,在同辽和西夏的关系上,不敢以战卫土,而是采取屈辱求和的态度,向辽、西夏大量输送金银财帛,以维持边境的和平与安宁。苏洵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忧国之心,甚于忧民。他为此悉心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写成军事著作《权书》十篇,以期对宋王朝抗击强敌有所帮助。

这篇《心术》就是他《权书》中的一篇。文章在战争的“义”与“利”的关系上,肯定战争的正义性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取胜,从长远看也是不利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百战不殆。对于具体战争,他说: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意思说:战争的规律是,未开战之前要准备好物质,即将开战要保持好体能,已经开战要鼓舞士气,打了胜仗要心境平和,不骄不躁。

苏洵认为,物质准备、战斗意志对于战争的胜败,关系重大,提出“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的观点,意思说,战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保证战争的需要,又说,“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指出战斗进行中要保持旺盛的斗志,战争胜利后要不骄不躁,心境平和,保持清醒的头脑,辩证地论述了战争与财、力、心、气之间的关系。

苏洵认为,战争的物质准备与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牺牲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物质准备也是保持旺盛斗志的重要条件。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没有武器,见了壁虎(蜥蜴)之类的小虫,也可能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武器本身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赤臂握剑,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身穿铠甲睡大觉,小孩子也敢弯弓而射之。充分的物质准备(武器)只有与具有旺盛斗志的人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