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

2024-12-13 可可诗词网-古代散文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明·谢榛《四溟诗话》。

融:融合。

常:规律。

【赏析】

谢榛早就认识到,诗歌创作需要灵感。他说:“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他讲的“天机”,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灵感。 他指出:

“夫情景相触而成诗,此作家之常也。”

意思说:情和景相互作用,就产生了诗歌,这是作家创作的规律。

谢榛认为,诗人的“情”(或灵感)和客观的“景”(或物)相触,是诗歌产生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他进一步强调:“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意思说,情和景相互作用,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只有单独的情或景,就不能产生诗歌。他还指出:“情景相触”有两种情况:一是“触景生情”,如“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退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这是指感情对自然景象的顺应和契合;二是“借景抒情”,如“或有时不拘形胜,面西言东,但假山川以发豪兴尔。”这是指感情对自然景象的选择和熔化。但是,无论“情”以什么方式和景“相触”,情和景都不是并重的。谢榛认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也就是说,景是创作的外界条件“媒”,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媒介,而诗人内在的“情”才是“胚”,即诗的胚胎、灵魂。诗歌就是以情为胚而与景相结合而成的,二者必须浑然交融,“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间”。这些论述不仅分清了矛盾的主次,而且切近了诗歌的本质特点,十分精辟。

诗歌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带有主观色彩,更注重感情的抒写。“情景相触”而至“情景交融”,是诗歌创作的一条重要美学原则,也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优良传统。但是,由于受“诗言志”说的影响和束缚,理论上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概括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魏晋南北朝“诗缘情”之说兴起,尔后经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数代,“情景交融”才告形成。晋代陆机《文赋》和南朝梁钟嵘《诗品》,都曾论及诗是诗人情感被客观物景触发后产生的,但对情和景的关系及其接触方式缺乏深入探讨。谢榛是第一个使“情景交融”臻于完整、系统化的诗人,对诗歌创作论是一大贡献。

谢榛的见解对近代王国维的意境说产生了明显影响。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和谢榛的观点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