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惺
钟惺(1574—1624),明代文学家,竟陵派代表人物。字敬伯,一作景伯,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进士,曾任南礼部仪制司主事、祠祭司郎中、福建提学佥事等职。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诗为《唐诗归》,隋以前诗为《古诗归》,一时间,“承家之士,家置一编”,十分风行。于是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其文学主张与公安派相近,提倡抒写“性灵”,文随时变,反对当时风靡一时的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但又以为公安派作品俚俗、轻佻,提出以“幽深孤峭”补救,并且身体力行,抒写孤僻的情怀与感受,追求形式上的险僻,用怪字,押险韵,有一定特色,但也出现了结屈聱牙、冷僻苦涩的弊病。有《隐秀轩集》。
今日更新
-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
[2018-11-17]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2018-11-17]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
[2018-11-17]
-
王国维
[2018-11-17]
-
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2018-11-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