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礼则雅
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修身》)
鉴 赏
这句名言的大意是说,人的修身,必须时时刻刻以“礼”为准则,如果不由“礼”,不是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就是孤陋寡闻、庸俗不堪。
《说文》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段注曰:“履,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礼”本是原始巫术图腾文明的产物。中国文明的可贵处在于,“把本来是维系氏族社会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转化为自觉人性和心理本体的建设。”(李泽厚《华夏美学》)所以孔子才会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孔子那里,“礼”已经被提到了本体的高度,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宇宙生命节律。
但在荀子这里,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同样是所谓‘修身’,与孟子大讲‘仁义’偏重内在心理的发掘不同,荀子重新强调了外在规范的约束。”(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荀子的“礼”,更接近“履”的本义。但其目的,显然已经不是“事神致福”,而是成为一种人间的社会规范。
于是,由原始图腾文明的“事神致福”的“礼”,经由孔孟偏重内在体验的“礼”,再到荀子的社会规范意义上的“礼”,“礼”之一字的含义,走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的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礼”、“礼教”的含义,终于在荀子这里成形了。
毫无疑问,这种社会规范意义上的“礼”,对于稳定文明秩序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左传·隐公十一年》)倘若没有“礼”,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人,任何事业都将无从谈起。
今天的社会,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礼”。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致富的积极性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种“兴于诗”的豪情,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需的。可是三十年后,当这种豪情冷静下来,我们发现,我们已变得不是“夷固僻违”,就是“庸众而野”。中国人曾经的那种彬彬君子的风度、那种分寸感正在慢慢消失。这样,“立于礼”就要被提上日程了。“礼”,可以使一个国家、一个人的豪情不至于盲目,可以使生命得到理性的指导,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从而最终达到“成于乐”的生命的最高境界。
这正是荀子“礼”论在当下的意义。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
[2018-11-11]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018-11-11]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18-11-11]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018-11-11]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