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

2024-02-12 可可诗词网-崔涂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此诗作年不详。原诗共有二首,此乃第二首。诗咏孤雁,实乃自喻,在孤雁形象中寄托自己流离失所的心态。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二句,将孤雁惊呼求侣情状、迟疑畏惧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为后人所激赏。南宋张炎在《解连环·孤雁》词中化用此联,写国破家亡之痛,被人称为“张孤雁”。

      “孤雁”是一首命运的哀歌。诗人借孤雁写出了自己飘泊异乡、形单影只的离愁心迹。全诗贯穿一个“孤”字,将眼前景心中情熔铸为一体,使人读后,一唱三叹,回味无穷。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

     
  • 《 ɡū yàn 》 
    《 孤 雁  》 
    .[ tánɡ ]. cuī tú.
    .[ 唐   ]. 崔  涂.
    jǐ hánɡ ɡuī sāi jìn , niàn ěr dú hé zhī 。 
    几 行   归  塞  尽  , 念   尔 独 何 之  。 
    mù yǔ xiānɡ hū shī , hán tánɡ yù xià chí 。 
    暮 雨 相    呼 失  , 寒  塘   欲 下  迟  。 
    zhǔ yún dī àn dù , ɡuān yuè lěnɡ xiānɡ suí 。 
    渚  云  低 暗 度 , 关   月  冷   相    随  。 
    wèi bì fénɡ zēnɡ jiǎo , ɡū fēi zì kě yí 。 
    未  必 逢   矰   缴   , 孤 飞  自 可 疑 。 
     
  • 《孤雁》
    .[唐].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一行行大雁向塞北飞去,为什么只留下你自己?在苍茫的暮雨中你叫声凄厉,盘旋着想栖宿寒塘又畏惧迟疑。我想,你今后的飞程呵,月冷云低。纵然不遭受利箭的伤害,也总叫人担心疑虑。
  • 【注释】

    ①塞:边塞。这里指塞北。

    ②失:失群。欲下迟:独自落下又迟疑不敢。

    ③渚(zhu主)云:池塘洼地上空的云。关月:边关的月亮。案此二句写孤雁的行程。

    ④矰(zeng增):短箭。缴(zhou浊):系箭的绳。
  • 老杜诗凡一篇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尝爱崔涂《孤雁》诗云: “凡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八句……使读老杜“孤雁不饮啄”者,然后知崔涂之无奇。(范温《潜溪诗眼》)
     
    方回:老杜云: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七)
     
    何义门:“念”字贯注到落句。纪昀: “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渚云”二句反衬出“孤”字。结处展过一步,曲折深至,语切境真,寓情无限。许印芳:孤雁乃失偶之雁,而未尝无群,“相呼”者呼其群也。晓岚訾之,非是。(《瀛奎律髓汇评》中)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崔涂生当季唐乱世,虽曾举进士,但一生飘泊流离,其忧郁孤独之感,思家伤别之情,自然时时充溢于胸臆之中。孤雁的形象,使人明显感受到了作者长期流寓生活中凄切情怀的寄托,虽无哀苦之辞,亦多凄凉之调。

            起始二句,紧扣“孤”字,造成一种孤独的环境,落寞的感觉。“念尔”不仅是对孤雁的发问,也是作者的自念自省。“独何之”,在与前句的强烈对比中渲染出一种凄惶意味和不知所适的茫然。如果说开始是从大处落笔,那末接下四句就是具体描写。暮雨寒塘的环境,加重了由“孤”而起的凄凉感觉。“相呼失”、“独下迟”,有声有形,失群的哀鸣,独宿的疑惧,历历如见。雁群是一个友爱的集体,一旦失去了它,独处于暮雨寒塘之中,其悲伤之情及无可依托的心态,必然会发生上述行动和表现。“失”“迟”二字,形神俱活。“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在境遇中着力刻画“孤”的心态。

           云低月冷,孤独伤感之情不言自见。低者非云,冷者非月,情由景生,景由情异。感觉是心态的表现。这四句正是在具体描述中,把情与景密切结合起来,运用极有感情色彩的修饰如冷月等,突出了一个“孤”字:孤独的感觉,孤寂的境况,从而大大渲染了一个孤独忧伤的情绪。最后二句,承上而来,而对前途、未来表示了忧虑。虽然不一定有不测之祸,但孤飞独处总是令人担忧。语虽宽而忧虑之情可见。这是为孤雁作结,也是作者自己的心理表白。长久的羁旅天涯的生活体验,在孤雁的形象中产生了共鸣,引起了波澜。失群的孤雁不是应回到雁群中去吗?羁旅独处的生活不是也该结束了吗?!

         综观全诗,虽实咏孤雁,而暗托衷情。时时写孤雁的凄情苦况,实亦时时写自己羁旅的孤寂悲凉;时时为孤雁设想,实亦时时写自己内心情愫。这是作者长期羁旅生活凝成的抑郁低沉的歌唱。孤雁的形象实在令人回味无穷。
  •        崔涂一生,只身漂泊,作为一个“孤独异乡人”,内心寂寞,故而他的诗作大多表现凄楚的羁旅之情。此篇《孤雁》亦不例外。然而此诗决非单纯地抒写客恨离愁,而触及到了诗人心灵深处最为压抑、最为沉重的一面。诗人的笔触不只局限于对“孤独”的描述上,而是由“孤”及“危”,刻意创造了不安、凄厉的氛围,突出“孤雁”内心的惊恐疑惧,从而婉曲却又十分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世情险恶的痛苦感受。
     
            首联二句写雁“失群”。点明“归塞”,为的是牵动乡愁; “几行”与“独”的对比,则突出了雁之形只影单,孤苦寂寞。“独”而又衬以广漠无际的天穹旷野,更让人联想此恨的深广绵长。然天地虽宽,何处是归宿? “念尔独何之”的设问,诗人通过对孤雁的同情,表达了自己心底那迷惘的感情。
     
             三、四句继写孤雁失群后的情状。苍茫暮雨中,一声声急切的呼唤,欲下寒塘却又几度低飞盘旋,所有这些都传达了孤雁迟疑、警惕、畏惧的心情。“寒塘”既然不是安全之所在,那么又该往何处去呢?五、六句接写前路的坎坷险阻,“低云”、“冷月”,惨淡昏暗,真是吉凶难卜啊!
     
            尾联二句有似安慰之词,然“未必逢矰缴”,恰恰是“唯恐” “逢矰缴”,诗人欲抑先扬,把那种时时处处设防的警惕心理,描述得非常细腻真切。诗至此处,真情大白,原 来孤雁之呼寻失侣,怕下寒塘,皆因心有余悸,担心再次被“矰缴”所害。诗人久为异乡之客,饱尝凄苦冷寂的味道,而对于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暖,则有着更深的体会。由于在“孤雁”身上熔铸了自己的这一情感,才使“孤雁”的形象这般丰满,如此动人。
     
     
  •         这首诗通过写孤雁的神态和行动反映出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情景交融,景出笔端而意在言外,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诗的起首,诗人冠以一疑问句表示对孤雁的关切。“几行”和“尔”形成鲜明的对比,“归塞尽”和“独何之”也形成对比,这样两相对照,很好地写出“尔”的孤单和寥落。几十只雁子,成“人”字形翩翩飞舞,所过之处留下雁语声声。它们欣然归塞,可是这只孤雁,你将飞到哪里去呢?一个“念”字表现出作者对孤雁的关心。这个问句中虽没有一个“孤”字,而孤意已出。一只雁子在彷徨犹豫不知所往,不是很孤单的吗?诗作者一生多作客他乡,他的处境也和这只孤雁一样,没有个安定的时日。作者对孤雁处境的同情与关注,实际上是在慨叹自己到处飘泊,慨叹自己大半生的羁旅生涯。这种澎湃的感情,在作者的诗句中没有正面写出,而是让读者在吟读时从字里行间去体味出,写得耐人寻味。
     
            诗的颔联又以渲染的笔调,极力描写了孤雁的神情和行动。“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既写出了孤雁失群的原因,又写出了失群后的表现。一个夜晚,天上下起了大雨,群雁遭到了袭击,它们互相呼叫着,恐怕离失这个群体。但这只雁子终于失去了它的集体。它欲到寒塘中暂时歇息一下,但又惧怕它寒冷,迟迟不肯下去。这里“相呼失”写出了当时群雁的惊惶的神态,“欲下迟”则写出了孤雁的一种犹豫不决的神情,同时也透视出它内心的活动。这样以寥寥数字写尽群体在紧张气氛中的神态,把孤雁的心情写得如此栩栩如生,可以说作者的功力非凡。这两句诗中,不著一雁字而雁自存,不言一孤字而孤态尽出,可以看作此诗的最为精妙之处。清人纪昀在评论此联时说:“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这可以说是中肯之语。
     
            诗的颈联,上承颔联,继续写孤雁的行动和神态。但这两句诗没有重复写一种剧烈的动态,而在平静中写出动态。“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两句,留给人的印象已不是“相呼失”的强烈的动作感,而是一种静悄悄的动态感。此时孤雁已经没有急呼的力量,它在一种清冷的氛围中哀伤地缓缓地飞行,而诗的节奏也明显放慢,与诗句所反映的情绪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里仍没有明言雁字,而是写云和月的情态。它们一个是低低地流动,这反衬出孤雁低沉的心情;一个是冷冷地随孤雁移动,这也反衬出孤雁内心的凄楚,写出周围环境的冷清。在后一句中,作者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移到关塞明月之上。月亮本来是没有冷热之分的,诗人却用冷来描写它,目的是要加重这里的凄清的气氛。这一联中仍没有用一个孤字,而孤意已在暗淡凄冷的描绘中显现出来了。
     
            诗到尾联,才首次出现“孤”字。这个孤字有文末扣题的作用。使贯穿全诗的主线在几番似隐实显之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这样,虚实结合,使全诗文气畅通,饶有兴味。在第一联中,诗人还是在幕后若隐若现地与孤雁对话,到这里,他已公开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对孤雁的前途表现出一种担心。这种担心是基于诗人对孤雁的同情这个基本态度的,他之所以对孤雁如此关注,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他的处境与孤雁相似,虽不会有丧命的危险,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这个“自可疑”,使读者也不能不为他的前途担忧。
     
           拟物诗不难在逼肖,而难在得神。这首诗可谓是得神之作。孤雁的每一个特征,每一点感受,每一个动作,无不影射,且比拟着诗人自己的处境。孤雁周围的凄冷环境就是诗人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