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省愁卧》(沈约)

2023-06-19 可可诗词网-汉魏六朝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愁人掩轩卧,高窗时动扉。虚馆清阴满,神宇暧微微。网虫垂户织,夕鸟傍飞。缨珮空为忝,江海事多违。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

此诗又题作《直学省愁卧》,“直”即“值”。建武元年(494)齐明帝萧鸾即位后,沈约进号辅国将军,征为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这首诗就是他在国子祭酒任上写的。“学省”,即国学。

诗题中“愁卧”的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首联绘写大环境。萧瑟秋风,吹过宽广的大道,扑入深重的南闱。两句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灰蒙蒙的色调,那秋风恰似诗人愁思满腹的内心,纷乱、黯淡。第三句诗人自称“愁人”,关照诗题“愁卧”,将“愁”的意绪直接点画出来。他关起长廊的窗户,静静仰卧,似乎要将撩逗愁思的秋风关在外面,也把愁思关在外面。但外面却秋风阵阵,不断吹打着窗户,窗扇被刮得来回摇晃,不时发出笃笃声响。这“动扉”之响,空旷而寥落,反衬出一派寂静、凄清的气氛,更加重加浓了诗人忧来无端的愁思,仿佛要将其延引到无限广袤的天地之间去。于是,诗人的愁思愈加浓郁了,触目所见,无不带有萧瑟悲凉、惨戚凄迷的色彩。虚馆紧闭,阒寂无人,充溢着泠泠清阴;神宇暗昧,昏昏暧暧,笼罩着沉沉阴霾;宇栋画角,蜘蛛结密网而下;夕阳西沉,暮鸟依曲廊而飞。这里写景,有意造成不寻常的反差,在对比中婉转达意。“虚馆”本清静幽雅之地,却被清阴塞“满”了,“满”得使人透不过气;“神宇”本朗朗大殿,此时却已昏暧暗昧,暮气沉沉;高堂大殿,往往可见蜘蛛结网;曲庭回廊,处处都是暮鸟归飞……这就从富丽堂皇之中,传写出色彩的沉暗和景象的乱迷来。这番写景,立意也非同寻常,它暗示着诗人已从繁华中看到了衰落的征兆。这凝重而窒人呼吸的气氛,迫使诗人生起了亟欲摆脱的念头。然而,“缨珮空为忝,江海事多违”,他虽有远适江海的避世之想,却仍然不得不混迹官场,徒然地虚掷光阴。这,正是诗人居“学省”要位却不免忧来无端地“愁卧”着的真正原因。“缨珮”,古代官员衣帽之饰品,这里指官位。忝,辱之意,是做官的谦逊说法。“江海”句出于《庄子》:“就薮泽,处闲旷,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也。”这两句值得注目的是一个“空”(徒然)字,它正道出了诗人愁绪满怀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最后,诗人从自然界的秋末岁暮,感触到了人生的“岁暮”——“山中有桂树,岁暮可言归”,那长着亭亭桂树的山林,不正是归隐的好去处吗?人生易老,尘世富贵,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沈约历仕三朝,后人或讥之。但从他这首诗(及其他诗作)中看,这位诗人的内心,也未始没有超迈澹远的一面。尤其是当时诗人正值离开东阳太守的贬所而重获晋用之际,他没有沉湎于浅薄的得意之中,而是从宦海沉浮中寻味到人生应有如何的归宿才有意义:这一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我们若把“岁暮可言归”看成是诗人此时的心志所寄,恐怕也不是过甚其辞吧?

此诗佳处,全在前八句写景,尤其妙在以虚见实的笔法。若“高窗时动扉”,将无形的风写得有形、有声;若“虚馆清阴满”,不可捉摸的“清阴”着一“满”字,遂产生了水一般的充溢感和阴凉感。至于写景中的“景情交尽,都无浮溢”(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本诗语),更是触处可见、无须赘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