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念昔游(三首)》
杜牧《念昔游(三首)》
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念昔游》三首是诗人杜牧对往昔游历情形的回忆。
第一首追忆在江南的游踪。
开首二句诗人先总括叙述了十年来摆脱了种种约束、浪迹飘零的生活,接着诗人着重刻画一个画面,这是他飘零生活中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经常自斟自酌,自得其乐。这一描写,既刻画了诗人洒脱自得的神态,也照应了前句中的“飘然”。诗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看出诗人是多么陶醉其中。古时“献”与“酬”是行饮的酒礼,主人敬宾酌酒为“献”,宾回主人,主人又自饮敬宾酌酒为“酬”,诗人在这两字前各加一“自”字,正是要突出其自得其乐。后两句诗人扣住“游”字来着笔,但并非着重于所游历的山水之景致,而突出了自己寄情山水,到处吟诗作赋那种悠闲自得的神情。“倚遍江南寺寺楼”这一略带夸张的描述,进一步突出其潇洒自得、徜徉徘徊于山水楼台之间的形象。
这首歌在写法上,是以虚总实,以少总多,既写了江南的景致,写了自己的十年洒脱的生活,也流露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涩之情。
第二首回忆的是当年在云门寺所遇到的猛雨的情形。云门寺,在会稽若耶溪上。
诗歌开首以平稳的笔触交代了遇雨,点明了地点是在云门寺外,以及所遇之雨是瓢泼的大雨,起笔的平稳为后面句子的逐步拔高作了铺垫。因为诗人是站在寺门之外,故而此时云门寺周围的情形可以一目了然,诗人所见到的情形是“林黑山高”,而雨则是愈下愈大,如泼如注,“雨脚长”则对猛雨作了一个形象的注释,让读者对其有一个鲜明可感的认识。后两句是说自己当年曾当过内供奉,而眼前的雨势凶猛的情景,使他联想到侍卫皇帝的羽林军之剑戟,不仅威严地竦立空中,而其神韵也如剑戟一般森然可怖。所谓郊宫近侍,杜牧曾为内供奉,皇帝郊祭必扈从。“羽林枪”,颜师古《汉书》注: “羽林亦宿卫之官,言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也。” “㧐”为竦立貌。诗歌的第三句为回忆之笔,也是转折之笔,为最后一句的上扬作铺垫,而最后一句显然是点睛之笔,写活了猛雨凶猛的可怖。
第三首是追忆在宣州的游踪。水西寺,即天宫水西寺,是宣州泾县水西山中一座很有名的寺院。
起句看似寻常,实则颇耐寻味,李白向以喜游名山大川而闻名,且多有留下其美丽动人的诗篇,水西寺能留下其诗笔,可见这个寺之不同一般。李白所题诗名为《游水西简郑明府》,其中有诗句云: “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口潇洒,幽客时憩泊。”李白的诗歌对寺及周围的林泉优美之佳境作了生动的描绘,因此,首句之叙写就有如引入佳境之路径。第二句诗人极为精炼而传神地概括了他自己眼中水西寺的情景,“古木”,指寺周围古木森森,这表明该寺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了。水西寺原名崇庆寺,建于南齐永明年间。“回岩”,说的是寺的建筑结构是横跨两山之间,依山跨岩,造型奇伟,风姿独特,不仅如此,山风徐来,穿阁而过,令人神清气爽,为之叹一声:快哉此风。这一句把寺周围有形的,无形的,凝固的,或是流动的景致都收于笔下,让人为之神往。“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诗人深深陶醉于水西寺的美景佳境,他还要借助美酒来助兴,诗人借着酒兴在此地游历了三天,大有留连忘返、徘徊不回的态势。到底还有什么景致具有如此的魅力呢?最后一句道出了谜底:红花、白花竞相开放,远山近寺,美景迭现,细雨迷蒙,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沁人的芳香,使人如饮醇醪,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景。一个半醉半醒的诗人徜徉于如此的美景之中,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画图。真可谓是诗人何其有幸,得此美景;山水也何其有幸,遇此知音。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2019-05-31]
-
张谓《早梅》
[2019-05-31]
-
齐己《早梅》
[2019-05-31]
-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2019-05-31]
-
刘驾《早行》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