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2024-02-09 可可诗词网-唐诗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含义的哲理诗。

此诗的专有词汇和典故较多,先作解释。钻龟,古代占卜时,在龟壳上钻灼,以裂痕判定吉凶。祝蓍(shi),古人用蓍草的茎占卜。蓍即蓍草,草本植物。“试玉”句,作者原注: “真玉烧三日不热。” 《淮南子·俶真》载,钟山之玉用炉炭烧三天而色泽不变。“辨材”句,作者原注: “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史记·司马相列传》: “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梗、楠、豫、章。”张守节《正义》: “按,《活人》云: ‘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周公,即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流言于国”,说周公要杀害成王。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篡汉自立,改国号“新”。王莽在篡权过程中,为了收揽人心,常表现出谦恭退让的样子。

诗人列举“试玉”和“辨材”的方法,说明要识别事物的真伪、优劣需要时间的考验和细致的观察。接着又举出周公和王莽两个历史人物,证实上述方法的正确性,进一步阐述了分辨人品行好坏、言行真伪同样需要较长时间的考验,否则就会是非颠倒、良莠不分。这首诗通篇议论,取譬形象,以理服人,饶有情趣,表示出诗人等待“试玉”、“辨材”期满,澄清事实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