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是诗人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正确总结失败的教训,至死不悟,叹惜他的“英雄”业绩归于覆灭,同时寓有讽刺之意。乌江亭即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胜败兵家事不期”一句开门见山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遍的常识,体现出对史的概括和议论的特点,并暗示出胜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如何对待胜败的问题。下句便由这一观点生发开来,说“包羞忍耻是男儿”,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儿”。暗示并讽刺项羽遭到挫败便心灰意冷、含羞自刎,缺乏伟丈夫的豁达胸襟,怎么称得上真正的男儿呢? “男儿”这两个字用得极为恰当,它令人由此联想到自诩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却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刎,这有愧于他一世豪杰的“英雄”美名,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遗憾和叹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他“急渡勿失”,“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亦数十万人,亦足以王也”一段忠言劝告的高度艺术概括。项羽一生最大的缺点便是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在垓下之围的生死关头仍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的忠言劝告,拒绝亭长的帮助,终于落得这身败名裂的下场。倘若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的话,那么“胜败兵家事不期”,结果或许还不会像现在这样狼狈不堪。因此,诗人在结句便进一步指出“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一句为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与依据。而由此句,令读者又不难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诗人在惋惜、讽刺、批判项羽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不仅具有启发意义,耐人寻味,而且急转直下,一气呵成,颇有气势。
对于杜牧这首咏史之作,前人褒贬不一。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 “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显然不同意诗人杜牧的观点。而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却反驳胡仔,为杜牧辩护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吴景旭主要是赞扬杜牧此诗借题发挥,宣扬了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2019-05-31]
-
张谓《早梅》
[2019-05-31]
-
齐己《早梅》
[2019-05-31]
-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2019-05-31]
-
刘驾《早行》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