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燕子楼(三首)》
白居易《燕子楼(三首)》
白居易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关于这三首诗的写作缘由,白居易于诗前曾写有一小序: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 ‘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 ‘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燕子楼,在今徐州。
白居易这三首诗是和张仲素所写的三首《燕子楼》的,因此,要透彻了解白居易的和诗,就必须先了解张仲素的原唱。张诗的第一首是这样的: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原唱第一首把笔力集中于一个深秋之晨,描写盼盼一人独处,为相思之情所扰而彻夜不眠。前二句写晨起的孤独,后二句写夜里的相思难眠。全诗侧重表现了盼盼相思之情的浓重与悠长。白居易的第一首和诗写的也是晨起的孤独与夜来的相思,但在表现手法上显得更为含蓄些。白诗的前二句是“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皓月当空,照见的正是彻夜不眠人,满帘的冻霜,衬托的是心灰意冷之人。首句是写景,也是写人。次句写盼盼至凌晨仍未入睡,索性起床拂扫床铺。“被冷”,表明天寒,与前面写霜的用意是一样的。“灯残”,表明彻夜孤灯相伴,此时已近天明。这里的床,在张诗原唱中被描绘为“合欢床”,和诗中的床仍为合欢床,而这个拂床动作也许还是当年沿袭下来的习惯性动作,但此时此刻却早已经物是人非了。
三四两句写夜里相思情形,作者却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燕子楼为清冷月光和秋霜所笼罩,楼中的盼盼因相思而彻夜难眠。但作者不说盼盼因相思无法入睡,觉得秋夜之漫长,而说这秋夜是专为不眠人的缘故而长的。实际上这是“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陶渊明《杂诗》)的婉转曲折的说法。这样写,更切合盼盼的身份与多情善感的情怀,诗歌也显得更耐读了。
和诗与原唱一样都是咏唱盼盼的愁苦相思,但和诗不点明相思这层意思,而是侧重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与烘托,用较为曲折婉转的方式来表达,与原唱既有关联,又有自己的特点。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这是张仲素原唱的第二首。诗歌主要描写了自张氏死后,歌妓出身的盼盼十年来再也没有心绪歌舞与打扮了,而是一人独处于燕子楼中幽幽地思念。诗中的“北邙”,即汉唐时洛阳著名的坟场,张氏也葬于此。“剑履”,古有剑履上殿的说法,是封建帝王赐给亲信大臣的一种特殊待遇,受赐者可以佩剑穿履朝见皇帝。此以张氏当时的身份地位来指代他。原唱的第二首侧重描写十年来独处燕子楼,红袖香销,无心歌舞,苦苦思念。白居易在和诗的第二首中,抓住一个情节,就是盼盼自从张氏死后,再也不穿歌舞衣已十一裁,进而表现盼盼对爱情的执着。“钿晕罗衫色似烟”,是写盼盼当年服饰衣着的美丽,诗句中用了“晕”、“烟”这样给人以迷蒙感觉的字眼,使诗句还带有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的意思。第二句“几回欲著即潸然”,衣饰是如此的美丽,女子天性又是爱美的,盼盼几回想穿起来,几回都因伤心流泪而作罢。正所谓“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伯兮》)女为悦己者容,那么,现在又打扮给谁看呢?这是她伤心流泪的原因。句中“……欲……即”的用法很形象地把盼盼触景生情的感伤神态给传达出来。三四句改描写为叙述: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这两句是说自张氏死后这11年来,盼盼始终未再登台表演,那些漂亮的衣服一直就叠放在空箱之中。这里有两处值得注意,一是“霓裳曲”,这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舞曲,盼盼常跳此舞,表明她的舞技之高妙;二是“空箱”的“空”字,这当是说此箱不装别的,只装当年为张氏表演时穿的舞衣,以示其感情之专一的程度。
白居易的第二首和诗,通过对盼盼欲穿衣而流泪和叠衣于空箱十一载这两个细节的刻画,来表现盼盼内心的痛苦与思念的程度是巨大、没有间断的;同时从侧面也表现了张氏在其心间所占据着的无与伦比的位置。
适看鸿雁洛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原唱第三首通过雁回玄禽返,表明秋去春来,时光流逝,而盼盼的思念之情丝毫未减。诗中的一些用词都十分耐人寻味,如“鸿雁”象征了书信往来,“洛阳”是张氏的墓地所在,盼盼则住在徐州的燕子楼中,目睹洛阳归雁,大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感受。“玄禽”即燕子,燕子双飞与琴瑟和鸣都有象征夫妻恩爱和谐的意思,然而此时盼盼与张氏早已人鬼异域了,故而才有末句的“任从蛛网任从灰”。白居易和诗的第三首直接写盼盼的相思之情,而实写张仲素所说洛阳墓地的情形,进而抒发自己的感叹。“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客”是指张仲素。他从洛阳回来后,与白居易相见,即向他展示了自己的诗作,也谈了许多尚书墓地的情形。和诗开首两句交代了返回,为后二句抒发自己的感慨作好铺垫。那么,张仲素所谈的情况中,给白居易印象、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11年过去了,张氏墓地边上的白杨已经长得又高又大,可以作柱子了,这便是给白居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无情,是如此之快,怎不教花容易老、红粉成灰呢?这就是他由白杨成柱所引发的感慨。在这感慨中,既有对盼盼始终执着于往日恩爱的同情,更有对盼盼坐视青春流逝以至红粉成灰的无奈。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2019-05-31]
-
张谓《早梅》
[2019-05-31]
-
齐己《早梅》
[2019-05-31]
-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2019-05-31]
-
刘驾《早行》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