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夜上西城听凉州曲二首》
李益《夜上西城听凉州曲二首》
李益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凉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
这两首绝句是作者边塞诗的名作。诗歌采用层层推进的艺术手法,以物相衬,融情于景,通过对月下听《梁州曲》的生动描绘,抒写出边塞征人凄凉、悲切的情怀。
西城,即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梁州曲》即《凉州曲》,原是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人多以此调作歌词,内容多写边地风光和战争,曲调悲凉。
第一首写诗人夜间上到西城,听有人在“双管” (即双凤管)的伴奏下,唱起悲凉的《梁州曲》来。“行人”即使者,指诗人自己。“逐”,以乐器为唱歌伴奏。诗人环顾四望,啊,“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诗人由西城想望到所有关山(即边塞),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黄叔灿曾称赞这两句诗说: “‘此时’二句,不言关山明月,听《凉州曲》之哀惨,乃偏说何处无此,则此时此际,同一悲凉,不言自喻矣。笔墨入微。” (《唐诗笺注》)
第二首则通过“鸿雁”对《梁州曲》反应行为的描写,反衬出戍边将士的忧怨。鸿雁是一种候鸟,由于“北地”寒冷而南飞,但听到这悲凉的《梁州曲》的一半,便觉此地更寒冷,于是便向北地飞了回去。鸟且如此,那么人呢? “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唐置金河县;百尺台,即烽火台。戍客,戍边士卒。连守护金河的戍边士卒听到这《梁州曲》肝肠都要断了,更何况那常年守卫在烽火台上的士卒呢?就这样,诗由西城到边塞,由鸿雁到人,由金城守将到烽火台卫士,层层过渡,步步推进,将一层深似一层的悲伤,沉重地落在了“秋风百尺台”的“戍客”身上!全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结构精严,诗思婉曲,手法独特,生动地反映出戍边将士久戍思归的怨望之情。胡应麟在《诗薮》中说: “七言绝,开元以下,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此言当不为虚夸。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2019-05-31]
-
张谓《早梅》
[2019-05-31]
-
齐己《早梅》
[2019-05-31]
-
李隆基《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2019-05-31]
-
刘驾《早行》
[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