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桑

桑叶生黄衣而皱者号曰“金桑”,非特蚕不食,而木亦将就稿矣。 宋·温革《琐碎录》 【评】 一般认为“金桑”,就是桑树患了赤锈...

医花之法

花开渐小于旧者,盖有蠹虫损之。必寻其冗,以硫黄簪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针孔,乃虫所藏处,花工谓之气窗。以大针点硫黄末针之,虫既死,花复盛,此医花之法也。 宋·欧阳修《风俗记第三·洛阳牡丹记》 【评】宋人所作花卉谱录中说到治虫的仅是少数,此为少数之一。以硫...

姚崇治蝗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清夜没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

益鸟

上虞县有雁为民田,春拔草根,秋啄除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 后魏·阚骃《十三州志》 【评】益鸟可以治虫除草,古人很重视益鸟保护,这是有关保护益鸟法律的制定。...

薰烟防霜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第三十二》 【评】熏烟防霜方法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不仅用于“五果”,而且用于其他一些农作物。...

诱杀

有蚁者,以牛羊骨带髓者,置瓜科左右,待蚁附,将弃之,弃二、三,则无蚁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第十四》 【评】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诱杀除虫的方法。其原理至今仍用于灭虫、灭鼠等。...

蚁治柑蠹

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 [注]蚁,黄猄蚁。 【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生物防治的记载。其较之于西方的生物...

开沟除蝗

蝗虫时至,或飞或集,所集之地,谷草枯索,吏卒部民,堑道作塪。榜驱内于堑塪,杷蝗积聚以千斛数。 汉·王充《论衡·顺鼓篇》...

蠹蝎

桂有蠹、桑有蝎,桂中药而桑给蚕,其用亦急,与谷无异。蠹蝎不为怪,独谓虫为灾,不通物类之实,暗于灾变之情也。 汉·王充《论衡·商虫》 [注]蝎,即桑天牛。 【评】这里记载了蠹和蝎两种害虫,其中蝎是关于桑天牛的最早记载。...

干艾藏种

(麦种)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汉《氾胜之书》 【评】干艾具有一定的杀虫能力,汉时已用于防治种子害虫。 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 汉《氾胜之书》 [注]虸蚄,即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arth。 【评】粘虫历...

索去霜露

稙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汉《氾胜之书》 【评】霜露属于冷害,利用两人对持绳索抖索去禾上的霜露可以减轻为害,此种方法在《氾胜之书》中还用...

蝗螟

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吕氏春秋·不屈》 【评】蝗螟是古代农业的两种主要的害虫。这段话可作为战国时代人们注意防治害虫的例子。...

螟螣蟊贼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诗经·小雅·大田》 [注]《毛诗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评】这里把害虫分为螟、螣、蟊、贼四类,并且采用了火光诱杀的办法,这种分类方法和治虫方法一直为后世使用,尤其是火光诱...

螟螽

[经]九月……螟。 《左传·隐公五年》 [经]秋,螽。 《左传·桓公五年》 [注]螽,蝗虫。 【评】《春秋》所记载的这两次螟和蝗害,分别发生在公元前718年和707年,是关于害虫的最早记载。...

冬月种谷法

冬至前一日拣谷种入瓮,麻布扎口,掘土穴,深四、五尺,瓮倒置穴中,土封固,满四十日(自冬至前一日算起)取出,大寒日种入熟地,春透苗生,较常谷早熟一月,约五月底,六月初即熟,盖受冬至子半元阳之气,虽种冰雪中亦生。 清·张起鹏《区田编》 【评】这是一种为了克服北...

泡田

严寒时,车水入田,一经冰冻,田泥加倍松碎,可省来春力耕。 清·潘曾沂《丰豫庄本书》 其源水浸获不绝者,放干刈稻,即起板(凡刈稻后耕过为起板)勿劳(劳谓耕过块大,以耗碎其块,使养根保泽。水田冬不种,劳即渗膏,故勿劳。)水弗令没块背,作田缺五寸,上令水流。(水浸...

施肥三宜

实有时宜、土宜、物宜之分。时宜者,寒热不同,各应其候。春宜人粪、牲畜粪;夏宜草粪、泥粪、苗粪;秋宜火粪;冬宜骨蛤,皮毛粪之类也。土宜者,气脉不一,美恶不同,随土用粪,如因病下药。即如阴湿之地,宜用火粪;黄壤宜用渣粪;沙土宜用草粪、泥粪;水田宜用皮毛蹄角及...

耕之深浅

初耕宜浅,破皮掩草,次耕渐深,见泥除根。耕之深浅,必循定序,然后暄照均匀,土性易变,故初耕宜浅,惟犁破地之肤皮,掩埋青草而已。二耕渐深,见泥而除其草根。谚曰:“头耕打破皮,二耕犁见泥。”盖言其浅深而有序也。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评】这里提出了...

套耕

山原之田土燥阴少,而生气钟于其下,耕时必前用双牛大犁,后即加一牛独犁以重之,然后有以下接地阴,而生气始发矣。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耕道

若能提纲挈要,通变达情,相土而因乎地利,观候而乘乎天时,虽云耕道之大,实有过半之思。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注]郑世铎释:“变谓耕道之变;情谓物生之情也。相,视也。耕道虽大,不越因地、乘天二端。若能提纲挈要,通耕之变,达物之情,相土自然之种而因其...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