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瑞卿寺丞题王叔明义兴山水图》

2024-11-03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吴宽

阳羡山深懒杖藜,卧游三日路仍迷

云中望见乘舟者,始识遥道罨画溪

【注释】

①阳羡:古地名,即今之江苏宜兴。秦时又作“义兴”。杖藜(li):持藜茎为杖,多指扶杖而行。杜甫《漫兴九绝》:“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②卧游:欣赏山水画而代游览。《宋书·宗炳传》:“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迷:迷路,分辨不清。③罨(yao)画溪:宜兴溪水名。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三。

宜兴,地处江南,云山深秀,树木葱茏,烟雨苍茫,尽显南方灵山秀水之姿。元代著名画家王蒙(字叔明),以多变的笔法,秀润的笔墨,浓淡相生,将宜兴风光创造成清丽萧疏,极富诗情的绘画意境。所以,吴宽在欣赏这幅《山水图》时,竟然产生“阳羡山深懒杖藜,卧游三日路仍迷”的感受。“阳羡山深”是对画面意境的绝佳概括,王蒙画山水,往往千岩万壑,以茂密见长,层次分明,善于表达出南方树深林密,空气润泽之感,一个“深”字便将这一切都蕴含其中。面对如此多姿多彩,高妙情逸的画境,真是懒于策杖游览,只要卧游其中,就已足矣。然而“卧游三日”之后,诗人依然不能分辨出山路,也许这不过是诗人的夸赞之笔,这样写,无非是想表明自己对此画的喜爱;也许,“迷”人眼目者,乃是画中缭绕飘动的云岚雾霭,读了诗之后半首,这个解释似乎毫无异议。透过迷迷蒙蒙的云雾,看见远处一乘舟者,从流而下,悠闲自得,一直驶向远方。

传统的山水画多表现士大夫文人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把山画得可居可游,因而后人在欣赏品味时,也是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甚至产生寄情山林,把自然风光作为自己心境的理想,这便是艺术审美过程中的“共鸣”。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