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妃画真》
李隆基
忆昔娇妃在紫宸①,铅华不御得天真②。
霜绡虽似当时态③,争奈娇波不顾人④。
【注释】
①紫宸:殿名。唐大明宫第三殿为紫宸殿,这里泛指唐宫。②铅华:搽脸的粉,铅华不御,即不施脂粉意。语出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不御。” ③霜绡:画像所用白绢。④争奈:怎奈。
【评说】
本诗选自曹邺《梅妃传》、《全唐诗》卷三。
李隆基(685—761),即唐玄宗,世称唐明皇。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以张九龄、姚崇、宋璟为相,形成“开元之治”。后期沉湎酒色,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又内宠杨贵妃,外宠边将安禄山,引发了“安史之乱”。上元二年卒。玄宗多才艺,工诗能文,擅书通音律。
梅妃,姓江名采蘋,其事出自旧题曹邺撰《梅妃传》。传云: 梅妃原莆田(今属福建)人,开元中进宫,大见宠幸。明皇因她性喜梅花,名之曰梅妃。后因杨贵妃擅宠,受嫉,迁居上阳东宫。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乱兵所杀,明皇再回长安时看到梅妃画像,非常伤心,于是题了这首七绝小诗。此诗前二句回忆梅妃生前形象,当初梅妃入宫,侍宴承欢,赋诗和词,极尽欢娱,梅妃虽然铅华不施却依然亮丽多姿,她的美如同梅花一样淡雅高洁、天然无雕饰。诗的后两句点明了此诗为题画诗,并描绘了画中梅妃形象: 画中的梅妃虽然酷似真人,怎奈她那娇媚的双眼再也不会向自己送来脉脉温情了。全诗写得精练而意味悠远,前两句衬托后两句,生前的梅妃越是美丽温柔,“娇波不顾人”的画像越能引起明皇的痛苦思念以及无尽的感伤。
-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2019-05-12]
-
《丹崖翠壑图》
[2019-05-12]
-
《丹桂图》
[2019-05-12]
-
《山阴不见换鹅经》
[2019-05-12]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