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孔雀》
朱耷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①。
如何了得论三耳②,恰是逢春坐二更。
【注释】
①强半:大半,多半。②三耳:即“臧三耳”。臧,奴才。
【评说】
本诗选自刘海粟藏朱耷《孔雀图轴》题诗。
这幅《孔雀图轴》十分奇特,上部画一石壁,壁底下垂一株牡丹,几片竹叶。下部画一块上大下孝岌岌欲倒的顽石,石上蹲着一双形状奇丑,只有三根尾毛的孔雀。在日常生活中,孔雀通身金翠烂熳,是美丽的象征,但八大山人笔下的孔雀却不同寻常,其中用意究竟何在呢?通过解析画上的题诗,兴许会有所启悟。
诗中前二句讲,画屏上有三样事物:孔雀、牡丹和雨竹。所谓“雨竹”,就是竹梢大半用浓墨染成的,这在次句中已作了交代,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以竹梢的朴实坚挺来反衬“孔雀”。至于反衬什么,读过后两句议论,也就不难看出了。“臧三耳”是先秦时代名家诡辩的一个论题,其意谓,人有两耳,听之体也,而奴才的第三只耳朵则听之于主。《孔丛子》中更有“臧三耳”的故事,臧是奴才,为了对主子拍马奉承,他总爱打听消息,耳朵十分灵敏,仿佛比常人多一只。第三句是“论三耳如何了得”的倒装,意思是,现在你竟敢写诗作画,来评论这些“三耳”奴才,那还了得。君不知,他们现在可是春风得意,仕途通达,为了能赢得主子的欢心,方才初春二更时分,他们不顾春寒,已早早地班列于朝房之外,等候召见了。八大山人作此画时,正值康熙第二次南巡之后。满清政权日趋巩固,且康熙南巡对江南读书士子实行拉拢政策,不少人纷纷弃明归清,乘机讨好,奴颜卑膝,忙着“接驾”。八大山人对此十分痛心,也深表反感,故而用此画来表达自己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此画堪称极具讽刺性的政治漫画。但在封建高压政策,尤其是严酷的文字狱之下,表现得十分隐晦曲折罢了。有了题画诗隐曲的暗示,我们对画面的意思也就比较明晰了。原来孔雀的形象就是用来讽刺满清高级官员的,三根尾毛形同“三眼花翎”,这是当时最高统治者对臣下表示恩宠的最高赏戴。孔雀画得越丑陋,越是可见画家对满清的不满和仇视。牡丹为花中之王,在画中也就自然暗指主子。牡丹长在悬岩上,没有土壤,又是反常现象,这就与孔雀所立的危石一样,都用来暗示满清政府没有群众基础,不得民心,根基不牢,时时都有垮台的危险。这正是此画的寓意所在,画中所用漫画式的夸张及辛辣的讽刺,堪称八大山人书画艺术的典型特色和风格。
-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2019-05-12]
-
《丹崖翠壑图》
[2019-05-12]
-
《丹桂图》
[2019-05-12]
-
《山阴不见换鹅经》
[2019-05-12]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