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韦庄(836—910),唐代诗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屡试不第。黄巢攻破长安时,韦庄正在京应试,目睹现状,写下长诗《秦妇吟》以纪实,时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亨元年(894),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年已五十九岁。李询宣谕四川,推荐韦庄为判官。唐亡,王建称帝蜀中,任韦庄为宰相。韦庄生活于唐王朝末季,遭逢战乱,饱尝颠沛流离的苦楚,所以,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时怀旧,吊古伤今的感伤情绪。著有《浣花集》。
韦庄观看了《金陵图》,有感于金陵六朝兴衰的史事,随即写下这首题画诗。诗人不过是借画抒情,并不是赞赏画家的画艺,因而没有记下画家的姓氏。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它有着繁盛的历史,但是,在身处唐室式微之时的画家和诗人的眼里,金陵不再是“龙盘虎踞”充满帝王气象的古城,也不再是“六朝金粉”的豪华骄侈的都市;画家和诗人从六朝陈迹里看到了六朝末代君王的昏聩无能、导致国破山河碎的结局。所以,画家的笔下,出现了满城老木寒云,一派凄凉衰败的景象;诗人的笔下,抒写出“一片伤心”的悲伤哀婉的真情。难怪略早于韦庄的诗人高蟾登上金陵古城、凭吊六朝遗迹的时候,会写出《金陵晚望》那种感慨深沉的诗篇: “曾伴浮云悲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韦庄这首诗正是承袭高蟾诗意而发的。 “一片伤心”难道真的画不成吗?诗人看了《金陵图》后,语气决然地唱出“谁谓伤心画不成?”诗句虽然使用了诘问句,而答案却是肯定的: “一片伤心”是可以画得出来的。不信的话,请看《金陵图》,因为“画人心逐世人情”,这一句紧承首句,点明画得成的原因。画家的心总是追随着当代人的思想情感的,一个有出息的画家,应该在他的画作里反映出时代氛围和时代情绪来。时当唐朝末世,整个社会各阶层的人心都被亡国之殷忧和悲痛占据着,画家也不能例外。 “画人心”是通过图像透露出来的,所以诗的三、四两句,转而便描写《金陵图》。 “六幅南朝事”,指六幅画屏上画着发生在金陵的六朝史事。六幅,六扇装着绢绡的屏风, 《金陵图》便画在画屏上, 唐代顾云《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屹然六幅古屏上。” 《金陵图》上画的根本不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景象,却是“老木寒云满故城”,画面上笼罩着凄凉悲怆的气象,渲染出“六朝如梦鸟空啼”的氛围。诗的结句与杜甫笔下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十分相似。画境蕴藉着“画人心”,“画人心”反映出“世人情”,在“老木寒云满故城”的境界里,我们看到了画家正在“伤心”,看到画家抚古伤今的沉痛哀戚的心情。
宋人吴龙翰说过: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 (《野趣有声画序》)。《金陵图》的作者毕竟将“画不成”的“一片伤心”画出来了,然而,有谁理解他的艺术匠心呢?韦庄理解他,懂得“画人心”,他用语简意淡的诗句,将深藏在《金陵图》里画家的凭吊南朝史事、悲叹唐室衰败的心绪揭示出来,充分发挥了题画诗补凑画意、阐发画中情思的艺术功能。
-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2019-05-12]
-
《丹崖翠壑图》
[2019-05-12]
-
《丹桂图》
[2019-05-12]
-
《山阴不见换鹅经》
[2019-05-12]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