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淮名胜图》

2024-02-22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昌龄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⑥。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注释】

①隐沦:指隐居之人。②远公:晋高僧惠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③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谢灵运有《登临海峤》诗。峤:尖而高的山。④荆门:山名,位于湖北宜都县西北。⑤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故名。孙绰《游天台山赋》有“赤城霞起而建标”句。⑥徼:边界。⑦香炉:指庐山香炉峰。⑧沙门:佛教名词,指僧徒。⑨拂衣:指归隐。谢灵运《述祖德》:“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⑩安期:即安期生,道家仙人名,传说他仙去以后留下一双玉鞋。李白《赠张相镐二首》:“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舄(xi):鞋。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一。

王昌龄 (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及第,任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等职。天宝中,贬龙标尉,世称 “王江宁”或 “王龙标”。其诗清刚俊美,深厚婉丽,特擅七绝,有 “诗家夫子” 之誉。《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这首题画长诗共二十二句,分三层诗意。前六句为一层,诗人由观画图而慕高僧隐沦之高风。“隐沦妙”三字可谓此篇之骨,诗人本有遁世隐居之想,及见画中江淮一带云秀山深之美景而更知隐沦之妙。图中所绘临海峤不但是谢灵运游历过的胜地,亦是高僧远公所游之处,诗人一直高其风节,为能在图中找到其游踪而高兴,亦更向往之。此处点明了画中内容之一——临海峤,同时也再三透露了诗人追慕隐士的情思。以下八句为第二层,着力称赞画中江淮一带的山水胜景。“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二句是第二层的总冒:画家画艺高超,咫尺画图中有千里之势,江淮名胜任人眺望,一览无余。接下六句分写了画中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的各处胜景,江淮美景,尽收笔下。从此诗看,《江淮名胜图》定是一幅长卷,作这样一幅空间极为广阔的山水长卷,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是要讲究章法,从而真正能在“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姚最《续画品》)。长卷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章法,一种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片断以同一主题连缀而成一个整体,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另一种是整幅画卷背景始终联接,就像电影艺术中以水平运动摇镜头拍摄而成的广阔场景,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江淮名胜图》应是运用后一种章法,虽荆门、赤城、庐山等在不同场景中各占“主”的位置,但整幅画的背景由连绵不断的山岭、浩浩渺渺的江水构成,山水云树始终相连,虚实相生,宾主各宜,以每个名胜为一个场景,从而构成整幅波澜壮观的江淮名胜图。诗的后八句为第三层诗意,诗人感叹出家修道之不可得,况高僧已逝,再无可追随之人,但诗人仍希望自己能像仙人安期生,意欲孤棹沧浪。这和诗篇开端追求“隐沦妙”的主题相一致,显示了诗人被贬后的复杂心态。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