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莲树图(并序)》

2019-05-12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白居易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毋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

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

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

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

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

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注释】

①巴峡:地名。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②迨:等到。③鸣玉溪:《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九:“鸣玉溪在州(即忠州)西十里,上有悬岩,瀑布高五十余丈,潭洞幽邃,古木苍然。” ④毋(wu)丘元志:宪宗时道士,生平不详。近人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三编第一章《唐代之绘画》:“花鸟作家则有毋丘元志之善花果,尝为白居易写《木莲》、《荔枝》图,为其特擅。”毋丘,复姓。⑤遐僻:遥远偏僻。⑥南宾太守:《唐书·地理志》:“忠州,南宾县。”故“南宾太守”即忠州刺史。白居易以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除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到忠州。⑦燕支:即胭脂。

【评说】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四四○。《全唐诗》无题目,以序作之,似嫌冗长,今采用清汪立名编《白香山诗集》之法,标此诗为《木莲树图》。

这组诗写于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刚任忠州刺史时,是一组典型的借花寓意的题画诗。第一首诗中,诗人先以芙蓉、芍药两花来形容木莲树花色的香艳。木莲花就像是从碧水中移到陆地上的芙蓉,又像是被抛上高枝的芍药,芙蓉的清雅高洁,芍药的娇妍多姿,木莲花兼而有之。但是,如此美丽的花朵却是“云埋水隔无人识”,因其遐僻,除了诗人自己外,世上再无人能赏识它、爱惜它了。它只能默默无闻地自开自落,自怜自哀。诗人惜木莲实则是怜自己。他虽然从江州司马调至忠州刺史,但忠州乃是“云埋水隔”的偏僻之地,木莲花尚有自己来发现、欣赏,自己又能被谁发现、赏识呢?虽有满腹济世经纶,满腔壮志豪情,又能如何呢?诗人借木莲花寄寓自己怀才不遇、被埋没荒远之地的愤慨之情。

第二首诗抓住木莲花树“自开迨谢,仅二十日”的特点,抒发“伤心好物不须臾”之感慨。“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一个问句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惋惜和惆怅之情,联想到自己,从太子左赞善大夫被贬为江州司马,现在虽转任忠州刺史,但那并不是能使自己一展才情、一施抱负之处。宦海之波难以捉摸,自己年且五十,谁知还能不能再返长安、再施抱负呢?

第三首诗的前两句写木莲树的生存环境。木莲树生长于荒岩乱石之间,花开无人识,花落无人惜,诗人以“已愁”、“复恨”两词表达了对木莲树此种遭遇的强烈不满。“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两句,是说诗人数次想移木莲树出谷,让其美丽为天下人共赏,可惜总是不能成功,诗人不禁发出责问:上天为什么如此不识好歹,一定要让这样美丽的花埋没深山?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溢于言表。自己又何尝不是和木莲树一样的命运呢?这里的“天”,有暗指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意思在,诗人对皇帝的不识英才,让有识之士埋没荒远僻地提出了指责。何义门《义门读书记》中即言“天教抛掷在深山“一句是诗人”自谓”。其实,不只是这首诗中有“诗人自谓”的意思,而在其他两首诗中都有,诗人是借题画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平、愤懑、无奈之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