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阳关图二首(其二)》

2024-05-19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庭坚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任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起居舍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二年(1095)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一度起用,后以“幸灾谤国”的罪名被除名,羁管宜州,卒于贬所。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善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作诗讲究句法、章法,强调“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拗硬涩,开创江西诗派。他精善书法,为宋代四大家之一。他鉴赏古代书画的能力极高,邓继称赞他对古书画的评论,有时比米芾还要切实。著有《山谷集》;传世书法真迹有《华严疏》、 《松风阁诗》等。

《题〈阳关图〉》写于元祐二年(1087),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李伯时,即李公麟,宋代名画家,见前文介绍。他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意,画成《阳关图》。王维的这首抒写别离情怀的诗篇,脍炙人口,诗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全诗情致深厚,意象鲜明,富有包孕之片刻,所以李公麟取其诗情,绘成此图。时人及后人多所题咏, 如苏轼《题〈阳关图〉》,苏颂《和题李公麟〈阳关图〉》。吴曾认为这幅画的题名欠妥,他说: “李伯时取以为画(指王维诗),谓《阳关图》,予尝以为失。按《汉书》: ‘上党有天井关,燉煌龙勒有玉门关、阳关,去长安二千五百里。’唐人送客,西出都门三十里,特是渭城耳。今有渭城馆在焉,即古之渭阳。据其所画,当谓之《渭城图》可也。” (《能改斋漫录》)可备一说。

这首题画诗,一开始便接触到诗、画、音乐这三种艺术的关系问题。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首句櫽括李商隐《赠歌妓》: “断肠声里唱〈阳关〉 ”诗意。 这一联诗,上句写诗和音乐,它们是有声无形的艺术;下句写绘画,它是有形无声的艺术,两句意谓《阳关三叠》本是一曲抒写离别情意的音乐,无形影可寻,但一旦将它绘成图画,使诉诸听觉的音乐艺术转化成诉诸视觉的绘画艺术,也能使人断肠,产生离别的哀怨,发挥它的艺术功能。李伯时继承后汉刘褒将《诗经》里的《北风》、 《云汉》诗作成画的传统,依据王维诗意画成《阳关图》,已经将语言艺术转化成造型艺术。黄庭坚的题画诗又进而揭示了绘画与音乐艺术转化的道理,实际上提出了诗、画、音乐三种艺术可以相互融通、转化的理论问题,比苏轼的“诗画本一律”的论点又有所发展,丰富了艺术理论的宝库。这两句诗里的“断肠”、 “无”、“声”数字,反复出现,错综交叉,富有音乐感,造成缠绵回荡的修辞效果。

如果说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李伯时《阳关图》的艺术效果,那么,诗的三、四两句,则就画面推想开去,通过艺术想象,描绘了画外的景物: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后句用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仅易一字,表现了西出阳关所见的苍茫天地,与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相应,更有鲜明的形象感染力。李伯时取王维诗作画,发挥了画的长处,以补诗的不足。而黄庭坚题《阳关图》,又对李伯时画所无法表现的事物,比如“阳关更西路”的画外景物,用诗加以补足。这样的创作实践,完全符合南宋吴龙翰的艺术见解: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吴龙翰为杨公远《野趣有声画》诗集所写的序言)吴氏正是根据了唐宋时代大量艺术活动,概括指出依诗作画和题画诗的艺术价值,探讨了诗画结合的可能性,十分有利于诗和画这两门艺术的发展。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