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叔明听雨楼图四首》
钱惟善
一榻春声雨满楼,杏梢微湿五更头。
东风更绿江南岸①,卖剑家家尽买牛②。
荷气香飘竹外楼,雨声滴碎采菱舟。
南风一夜生新涨,鱼鸟还知此乐不③?
积雨生凉转蓐收④,碧梧初霣满城秋⑤。
邻家不识余心乐,也爱书声在小楼。
天地严凝万壑冰,不堪寒雨洒孤灯。
一楼清气犹宜雪,纸帐生春睡未能⑥。
【注释】
①“东风”句:用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成句,易二字。②“卖剑”句:改业归农,典出《汉书·龚遂传》:龚遂见齐俗奢侈,不务农,乃劝民务农桑,“民有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 ③“鱼鸟”句:《庄子·秋水》篇记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游鱼出没,两人因而辩论鱼之知乐与否?本诗反其意而用之,说鱼鸟知不知道人有此乐否? ④蓐收:西方神的名字,司秋。《礼记·月令》谓孟秋之月“其神蓐收”。⑤霣(yun):通“陨”,坠落。⑥纸帐:用藤皮茧纸制成的帐子,以梅花蝴蝶为饰。
【评说】
本诗选自郁逢庆《郁氏续书画题跋记》卷五、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一。
钱惟善(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应省试,题写罗刹江赋,独惟善引枚乘《七发》证钱塘之曲江即罗刹江,受到主司称赏,由是知名,号“曲江居士”,以荐官至儒学副提举。张氏据吴,退隐吴江之筒川,又移居华亭。精于诗,得杜甫法,有唐人风韵。著有《江月松风集》。
至正二十五年(1365),王蒙于卢士恒家听雨楼中画作《听雨楼图》,当时张雨、倪瓒同在楼中。张雨题跋云:“至正廿五年四月廿七日,黄鹤山人王叔明于卢生听雨楼中画,生名恒,字士恒,时东海云林生同在此楼。”张雨为此图题诗,倪迂和之。后来又有苏大年、周佰温、钱惟善、马玉麟、鲍恂、赵淑、张绅、高启、王宥、韩奕等,先后为王蒙《听雨楼图》题诗。这些诗人,乃元、明一代名士,共题一画,实为诗坛盛事,诚可宝也。
钱惟善为此图题写四首七言绝句诗,细究之,各诗实分春、夏、秋、冬写来,首首扣装听雨楼”命意,思精语妙,诗味浓郁,隽雅潇洒,令人有超然之思。
第一首写春雨。开端“一楼春声雨满楼”,卧听春雨,写景听雨楼”题意。春雨细微,天亮时杏梢微湿。第三句,运化王安石句意,描写春雨润物的效果,东风送来春雨,春雨滋润万物,草木欣欣向荣,使江南岸长得绿油油的。结句用一汉代熟典,写出农家作好准备,投入春耕的热闹景况。诗思由听春雨感发兴会,蝉联而下,以备耕收结,也可以见出钱惟善关心民瘼的情怀。
第二首写夏雨。楼外荷花飘香,清馨沁人心脾,雨声滴碎采菱舟,“滴碎”两字,暗藏一个“听”字,南风吹则雨到,一夜南风,夏雨不止,池中水涨,人感到分外凉爽惬意。人在楼中闻香听雨,其乐无穷。结句反用庄子的典故,诗人问池中的鱼,林中的鸟,你们知不知道人的这种乐趣?一语反诘,妙趣横生。
第三首写秋雨。秋雨到来,顿生凉意,碧梧初坠,满城秋色。秋色宜人,正是读书的最佳节候。邻家虽然并不真正懂得我心中的乐趣,但也爱听从小楼里传来的琅琅书声。这里,诗人写书声胜过雨声,将书声、雨声糅合在一起描写,仍不失“听雨楼”之题意。诗人不径直写自己的秋凉读书乐的意趣,却从邻家托出,深得诗家三昧。
第四首写冬雨。首句点出冷意,天地间的寒气严凝,万壑生冰。次句写人的感受,孤灯下读书,又兼寒雨飘洒,真是不堪承受。“寒雨洒孤灯”,透出“听雨”意。诗人期望能下雪,雪映书窗,一楼清气,纸帐里的梅花、蝴蝶带来一丝春意,使人欣喜得不能入睡。冬雨本无可咏,诗人却从严寒中企盼清气,在冰雪中看到春意。这样的诗意,不能不使人想起年轻诗人李贺的名句:“依稀和气排冬严,已是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更使人联想到雪莱的名句“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很远吗?”他们的艺术意想,十分相似。
从诸家题《听雨楼图》诗看,大都从春意落想,如张雨有“依然布被拥春寒”句,高启有“春云霭江郭”句,张绅有“山窗听春雨”句,王宥有“绕檐依旧落春声”句,赵淑有“春深杏花色”句,钱惟善面对王蒙的《听雨楼图》,想象飞驰,情思悠悠不尽,拟想出楼主人卢士恒春、夏、秋、冬四季听雨的情景,写成这组题画诗,正是“雨声有尽思无穷”。
今日更新
-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2019-05-12]
-
《丹崖翠壑图》
[2019-05-12]
-
《丹桂图》
[2019-05-12]
-
《山阴不见换鹅经》
[2019-05-12]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05-1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