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美人图》

2023-08-02 可可诗词网-历代题画诗 https://www.kekeshici.com

郑燮

佩环摇动湘裙冷, 俏风偷入罗衫领。

美人相倚借余温, 细语无声亲素颈。

玉指尖纤指何许?似笑姮娥无伴侣;

又似天边笑薄云, 夜寒不得成浓雨。

这首诗所题双美人图, 不知何人所作。 诗句全写美人形象, 细腻传神。

首联写两位美人的穿着打扮。 起句说, 两位美人身上佩带的玉饰摇动着, 发出叮噹的声响; 湘江水色一样浅绿的罗裙,轻飘飘的,她们一定感到有点冷意了。这句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从珮环的摇动中暗示声响, “摇动”又暗示美人在走动,言外之意很丰富。二是湘裙一词,不仅以湘江水色比拟裙子的颜色,显得很美,而且立即使人联想到唐诗中“裙拖六幅湘江水”的佳句和湘水两位女神——娥皇、女英的故事,感到这两位美人毕竟是画中的形象,显得美丽而神秘。三是从美人“冷”的感觉中暗示画的背景是月下憩息,时间已入深夜。对句说,俏皮的凉风偷偷地侵入美人的罗衫领口中去。一方面,以此呼应上句的“冷”,使人知道了冷的原因。另一方面,以“俏”字形容风,将风拟人化,似乎风也动了情,想去亲一亲这对美人雪白的素颈。真有点“想入非非”了。郑板桥真像陶渊明一样,有时洒脱旷达得很,有时写起情语来,又真绮丽缠绵浓艳得惊人。他的一首《题竹石图》诗,后两句是这样的: “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竟然设想竹子不愿作为嫩笋,供人口腹,宁愿被劈篾织帘,去亲近美人。诗后并有跋语云: “七十老头,作此绮语,岂不可笑?”可见这位画家,至老仍洋溢着生命活力,青春气息。

颔联写画中两位美人的动态,她们紧紧相倚着,并在亲切地耳语。画中只能画出双美紧靠在一起的外形,至于为什么如此紧靠在一起,画就无法表达了。郑板桥的诗给画作了很好的补充。原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月下呆得太久了,夜已很深,又有冷风砭人肌骨,因此想紧靠在一起,相互借点余温。这是承上。二是她们有很多知心体己之话要说,于是素颈亲在一起,正细声耳语,别人是无法听到的。这是启下。如此一写,使人感到了画中这两位美人生命的跃动,她们活泼泼地仿佛要从画中跃然而出了!真是神来之笔!

三、 四两联即紧承 “细语无声亲素颈” 句, 进一步写出了“细语”的内容。 先以一句写细语时的动作, 后以 “似” “又似”分写作者所推想的两种细语的内容。

“玉指尖纤指何许?”这一设问句用得妙。 一方面, 设问句告诉读者, 这画中两位美人, 玉指纤纤, 正指点着某一件事在细声耳语。 画中双美人的动态被进一步细致地描述出来了。另一方面, 设问句提出疑问, 她们究竟在指点什么呢? 为下文顺理成章地写出细语的内容准备了条件。

“似笑姮娥无伴侣”, 这是第一句答语。 古代神话说, 后羿的妻子嫦娥 (亦称姮娥) , 偷吃了长生不老的灵药, 飞向月宫, 成为仙子。 但她感到非常孤单寂寞。 所以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 《嫦娥》诗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名句。 现在画中两位美人似乎在嘲笑嫦娥不该偷服灵药离开人间, 从而在月宫中弄得如此孤独无伴。 同时, “姮娥无伴侣”正衬托出这两位美人相亲相爱、 热闹和睦的画境, 运用得很巧妙。

然而, 这一答语不过是郑板桥的猜想, 是否仅仅只有这一种内容呢? 于是, 诗中运用 “又似”推出了第二句答语。 其意为: 两位美人又似乎在嘲笑天边的薄云, 在这寒夜里酿不成浓雨。 薄云酿不成浓雨有什么可笑呢? 那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跟这两位美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且慢, 云雨等字眼,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 常暗喻男女欢情。 薄云酿不成浓雨原来是说, 今夜男女欢会不成了。 那么, 这两位画中美人所嘲笑的男女欢会不成, 究竟是指月中嫦娥夫妻分离呢?还是别有所指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听凭读者去自由想象。

一幅简单的双美人图, 经过郑板桥的妙笔一挥, 竟使人感到如此美妙丰富,生动逼真。郑板桥的画识诗才,由此可见一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