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元祐二年(1087),苏轼在京任翰林学士,为郭熙的《秋山平远图》题了诗。这一年,黄庭坚亦在京,任秘书省著作佐郎,有机会看到东坡这首题画诗,便和了一首。山谷诗句中处处提到苏轼原唱,所以,我们鉴赏本诗时, 也得时时扣合到苏轼的《郭熙画秋山平远》上。
这篇七古,按诗韵和诗意,可分为四个层次,四句一层。第一层四句,从苏轼在翰林院观看郭熙春山画后的兴会谈起。“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黄州逐客,指东坡,他在元丰二年(1079),出为黄州团练副使。逐臣被召还,谓之“赐环”。环,谐音“还”。这两句意谓东坡昔年在黄州时,尽情看山。诗笔以昔年黄州看山衬起玉堂观看郭熙山水画,然尚未到题,这种写法称为“题外写来”。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玉堂,即翰林院;郭熙画,指翰林院屏上的郭熙春山图。苏轼在玉堂看到春山图,感发兴会,似乎自己回到青山中一样。这二句诗意,是就苏轼原唱《郭熙画秋山平远》的前四句而发的,苏诗云: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山谷诗的后两句,看似扣到郭熙画上,然仍未着题,因为这里写的是郭熙的春山画,而诗题是郭熙的秋山图。
诗行笔到第二层,方脱卸玉堂春山画,折入本题, 点到《秋山平远图》上。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郭熙在御画院任职,故称他的画为“官画”。 《秋山平远图》意境缥缈深远,故云“荒远”。 “短纸曲折”,表示这幅画是横的短幅卷子, “开秋晚”,展开画卷,出现在眼前的是秋天傍晚的景象。苏轼原唱为“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与山谷诗的景象完全是一致的。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远处,雨霁后烟外的江村十分明净,一行归雁边上,还有重叠的小山,恰与苏诗“中流回头望云巘”相当。
诗人由观画而思念南方的家乡,因乡思而产生请郭熙画江南山的意念。第三层的前二句写怀乡,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坐,顿时。阳,阳气,大雁是候鸟,随阳气飞翔。观看郭熙画,顿时想到洞庭湖边经霜的黄柑,叹恨自身宦游京师,不能像鸿雁那样,随着阳气飞到江南。洞庭霜,化用刘长卿《答郑骑曹青桔绝句》: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黄庭坚是洪州分宁人,离洞庭湖尚远,本诗乃以“洞庭霜”泛指江南地区。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此时,郭熙虽说已经头白衰老,但眼力尚佳,还能映着窗外的光亮挥毫作画。这一层诗意,前二句承上,后二句启下,结构作用很显明。
最后四句,表述敦请郭熙画作江南山以慰乡思的诗意。“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写本诗时,黄庭坚四十三岁,故云“将老”, “镜中发”,语见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用江南山水的画境,来宽慰怀乡的情思,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方东树评此两句诗,说: “点出宗旨” (《昭昧詹言》),极是。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山谷深知,杰出的画家,确是要花很长的构思时间,因此表示,只要郭熙肯作画,尽管他放宽日程也不妨。这里,诗人檃括杜甫《戏为王宰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的句意,运用开拓出去的手法,咏写自己敦请的诚意,益见情真意切 这四句诗,也是和苏轼原唱之意,苏诗尾句云: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同样有请郭熙画作龙门图的意思,但是,东坡原唱述买田归隐之意,而山谷和诗却抒怀念故乡之情,诗的宗旨,已有脱换。
和诗难,次韵诗又难,次韵题画诗更难。和诗要受原唱诗意的限制,次韵诗又要受诗韵的限制,次韵题画诗,既要步其原韵,和其诗意,还要处处扣合画境。黄庭坚次韵苏诗,和其诗而不受拘束,时有脱换,扣郭画而有变化,迭见新意,起接无端,流转自如,笔势雄健,诚为诗家巨擘。
-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
[2019-05-12]
-
《丹崖翠壑图》
[2019-05-12]
-
《丹桂图》
[2019-05-12]
-
《山阴不见换鹅经》
[2019-05-12]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