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题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2018-07-02 可可诗词网-张祜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释1】
①可愁:可,加重语气的词,和可怜的“可”用法同;另解:合,当。②瓜洲:在今江苏江都的江滨。后来因其形成瓜字形,渐渐成为一个村镇。开元以来,是南北交通的要地。
 
【注释2】
1.金陵津渡:即金陵渡,位今江苏镇江市长江边。唐代称润州(镇江)亦为金陵,故其渡口名曰金陵渡。参见宋《野客丛书》卷二十:“当时京口(润州),亦金陵之地。……唐人江宁诗,往往多言京口事,可验也。又如张氏《行役记》言‘甘露寺在金陵山上。’”津,渡口。津渡连言为复词。小山楼:即张祜夜宿处,可:适合;应。
2.瓜州:或作:瓜洲”,又称“瓜埠洲”,以其形状似瓜而得名。位今江苏邗江县南,为当时南北交通要道。

【翻译】
镇江渡口旁有一座小山楼,
夜宿的旅人自应心绪烦愁。
月光斜照的江流已经潮落,
隔江的两三星火乃是瓜州。
 
【鉴赏导示】
这首诗大概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漫游江南时所作。诗中写的“愁”字,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落拓失意的心情。
 
【鉴赏】
  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
 
   首句点题,轻灵妥帖。“金陵渡”此处指镇江;“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次句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以上两句是引子,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第三句写诗人在夜江之上、斜月之中观赏到的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与上句“一宿”呼应。因此,此句与第二句自然沟通,天然浑成,笔法挥洒自如。第四句状写这幅美妙夜江画的远景图。“两三星火”,用笔何其潇洒空灵,点染有致,然而也是实景,那“两三星火”点缀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之上,显得格外明亮。“是瓜洲”三字与首句“金陵渡”相应,达到首尾圆合。此外,这三个字还包藏着诗人的惊喜和慨叹,传递出一种悠远的神情。
 
  这首诗抒写诗人羁旅之思。最大特色是,触景添愁,情景交融。诗中写长江夜色如画。楼上俯看江心,斜月落潮;远眺对岸,依稀星火。冷寂凄清的景物,配上零落的数字与形容词,便渲染出淡淡旅愁的具体可感氛围。结尾妙语天成,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赏析】
  唐代诗人张祜 (生卒年不详) 作。这首小诗颇别致,诗人原意是写旅愁,却因江上夜景之美而变愁为喜。
 
 诗的前两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诗人路过京口 (今江苏镇江),在金陵渡的小山楼上住宿。这两句点题,并点出了“愁”,起笔轻淡自然,毫不费力。三句:“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只见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朦胧光照里。这一句写景,但潮落月斜,表明时间已是将晓未晓之际,也告诉我们,他因为心中缠绕着羁愁旅思而一宿未眠。
 
  忽然,诗人看见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江上,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于是诗的第四句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那对岸瓜洲的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宛然如画。“星”字用得极准确,因为是远景,火光星星点点,看不清是灯光还是渔火。“是瓜洲”三字,也传达出诗人惊喜的感情。
 
  后人评张祜的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 (胡震亨《唐音癸签》)。这首诗所写的夜江景色,切时、切地,很有特色,的确不可移到别的诗中。
 
 
【鉴赏要点】
[1]名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2]触景生情,情景交融。[3]语言凝练,蕴含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