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023-05-31 可可诗词网-爱国爱民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听说关山之北战火又起,凭倚着栏杆我怎能不涕泪难休!
 
 
【全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岳阳楼: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②吴楚:指吴地 (今江浙一带)、楚地(今两湖、江西等地)。吴地在洞庭湖东,楚地在洞庭湖南。坼(che):分裂,分界之意。乾坤:指天地、日、月。《水经注·湘水》: “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③戎马:大历三年 (768) 八月,吐蕃以十万众寇灵武,二万众寇汾州,长安戒严。九月,郭子仪带兵五万屯奉天,以防吐蕃。凭轩:依靠楼窗。涕泗(si):眼泪鼻涕。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时杜甫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岳阳楼:岳州巴陵县城门西楼(今湖南岳阳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气势雄壮,久负盛名。在杜甫前的张说,早在开元四年(716)为岳州刺史时常与才士登此楼赋诗,孟浩然亦有诗。杜甫以得偿宿愿的愉快心情登楼,前半写景极为雄浑壮阔,尤其是颔联二句,“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刘辰翁《批点千家注杜诗》卷一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后半写情,叹身世,忧国事,却极为凄楚悲哀。意境由雄阔转悲窄,抑扬顿挫,声律细密,为杜甫晚年代表作。
 
 
【鉴赏】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后至岳阳,方有《登岳阳楼》之作。
 
       这首五言律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状写出诗人在岳阳楼头,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水,所引发的叹志嗟病、忧世伤时的感慨。起首两句看似平常,但仔细推敲,联系后文,却有丰富的涵义: 一则以“昔”、“今”二字包融了沧桑之感;二则流露出对此江山胜迹的向往之久;三则写出了诗人正立在岳阳楼头下瞰洞庭湖的形象;四则为颔联两句对洞庭湖的描写打好了底子。由此可见,这首诗真不愧大家手笔。
 
       第三、四句是描写洞庭的千古名句。诗人形容辽阔无边的洞庭湖分割(坼,读che,分割)了吴楚,成为东南之间疆界,使整个天地都像在她的湖水中漂浮一般。凡到过洞庭湖的人谁不惊叹杜公描写的准确和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胸襟气魄,只有胸纳乾坤心包宇宙者才能吐出这般锦绣之词。
 
          第五、六句是全诗的一大转。这不仅是由“景”入“情”之转,而且是情的突转(因“景”中已融入了情感)。前面的“景中之情”气魄多么宏大,这正表明诗人胸中的少壮之气仍然不减当年,他还渴望为苍生社稷建功立业,然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现实生活的风霜雨雪已使诗人浑身是病而且垂垂老矣,这是怎样的愤疾与悲哀!然而“心未老,鬓先衰”的诗人仍然不甘心为自身的衰病所压倒,他仍然忧国忧民关注国事,于是第七、八句又一转——“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之中,诗人不禁涕泪滂沱,声泪俱下了!这才是诗圣杜甫,这才是毕生关注着“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杜甫,他永远不哀叹一己的悲欢,即使写到“一己”也会从中折射出时代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