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018-07-15 可可诗词网-旅行游玩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出处】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意思】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全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 停留、住宿,在这里指船 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三面临长江,形势险固而名。这 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下长江,泊于 北固山下,见江南残冬风光明媚所 产生的怀乡情思。青山绿水,潮平 浪阔,风顺帆悬,红日涌现于海上 的残夜,新春闪烁于旧年的残冬, 到处朦胧着一片温暖的春意。此 时,身羁异地的诗人感时怀乡,只 能托归雁寄书给洛阳的亲人。
 
 
【赏读】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北面,三面临江。盛唐诗人王湾在漫游江南时曾途经此地,在饱览了当地初春时节的风光景物之后,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诗的第一联便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强烈的画面感。“客路”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即指“北固山”,直接点题。加上一个“外”字,说明诗人的行程并非到此而止。“行舟绿水前”紧承前一句,用“青山”加上“绿水”,既点缀出了江南早春时节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诗人所乘的那条小舟正好穿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立于船头的诗人饱览着沿途两岸的山光水色,仿佛正悠游于仙境之中,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接下去诗人所乘的小舟行到了一片开阔的江面上,由于春潮涣涣,水涨船高,江水几至与堤岸相平,顿觉江面宽阔了许多,舟行其上,不仅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而且阵阵和风,吹动船帆,顺流而下。这第二联两句写得很传神。“潮平两岸阔”写得气势恢弘,境界开阔,而“风正一帆悬”却又气象生动,愈加精彩。它给人一种动中有静,静中藏动的感觉。加之诗人所举潮、岸、风、帆四种事物,配之以平、阔、正、悬四个形容词,可谓既简洁、生动,而又贴切、妥当,堪称炼句、炼字之笔。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更为历代传诵的名句。诗人连夜而行,当东方欲晓之时,诗人看见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了那沉沉的残夜。江南的春天又来得特别早,一下子闯入了旧年之中 (可知这一年的立春当在腊月)。诗人借日生残夜,春人旧年这一自然现象,不是为了表示时序的交替和节令的变化,而是蕴含着一种生活理趣,暗示出诗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欢呼和赞美。他赞美红日,是因为她虽生于残夜,却又照亮了残夜; 他赞美新春,是因为她能闯入旧年,驱赶走残冬。所以当诗人目睹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后,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这两句诗,以抒发自己乐观、向上的情怀,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这两句诗是炼句炼意之佳构。早在唐代便已脍炙人口。唐人殷璠在其所编的《河岳英灵集》中称赞道:“‘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明胡应麟亦称赞这一联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见《诗薮·内编》)。足见该联不仅享誉于当时,亦传诵于后世。
 
        诗的最后一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说正当诗人驾着小船继续向前方行驶时,恰好天空中有一队大雁,由南向北飞去。诗人由此触景生情。原来春天来了,大雁要迁回北方的老家去了,而且它们还要飞经我的老家洛阳,我也该托它们给家里的亲人捎封信去啊。这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由“客路”想起自己的家乡——洛阳,从而引发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的意境是雄阔、壮美的,诗人的情感也是健康、向上的。全诗不仅在炼字、炼句方面,而且在炼意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确为盛唐之佳作。
 
 
【鉴赏】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临长江。首联言其行程沿路景色,以一种流动笔法将读者置入一派青山绿水当中。颔联承舟行又叙眼前江面风景。此时正值春水上涨,潮平两岸。况水中一帆如悬,顺风急驶,益显江面之阔。一“平”一“悬”,画出潮水上涨、舟行江面之动态。颈联写停宿中所见江天欲晓,春来江南,画出残夜将尽,晓日喷薄欲出;春江水暖,驱散余寒的长江春晓景象。这一“生”一“入”,又使我们感到驱散长夜的希望和迎来早春的气息。然而诗人却于此将笔锋一转,转入不可避免的乡愁客思之中。物华之感,羁旅之思便不待嗟叹而尽倾了。
   
      此诗“海日”一联在唐代即已被认为是“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并且于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事”。(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下)名句精警,于写诗之重要,由此亦可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