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2023-02-27 可可诗词网-友谊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句】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出处】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译注】死别令人伤心,却也不过吞 声一哭;生离则令人时常挂念,悲伤不 止。已:停,止。吞声:泣不成声。恻恻 (cè):悲痛。写出了作者对李白获罪流放后的牵挂和悲伤心情。
 
【用法例释】
 
一、用以说明生离让人 长期处于思念的悲伤中,所以比死别更 痛苦。[例]小昭的结局却是悬而未决 的。不是死别,而是中国古诗文常写的 “生别离”。“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杜甫句),何况这根本没有重逢希望的 生别离。这样想来,大观园里的探春远 嫁海隅竟能回来,虽不合曹雪芹原意, 却不由叫人替她欢喜。(西风《小昭和 晴雯》)
 
二、用以形容对生离死别的感 伤。[例]总之是,听不到艾青的声音 了。尽管鲁迅总结过一句话,说是中国 人的生命不及外国人的值钱,但我还是 免不了有些“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之感。(吕剑《写于〈艾青《归来的歌》书 后〉之后》)
【全诗】
 
《梦李白二首·其一》
.[唐].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赏析】
 
      唐代杜甫的五言 古诗。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秋作 于秦州。李白因永王李璘(唐玄宗第 十六子)一案牵连,至德二年(757) 被捕入浔阳 (今江西九江市) 狱, 次年流放夜郎,乾元二年秋已遇赦 放还。但杜甫不知道李白遇赦,还 为他担心,并常梦见。原诗二首, 这里选录第一首: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 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 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 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 得”。江南,指江南的夜郎。瘴疬 (zhàng lì丈利) ,指亚热带潮湿 地区流行的疟疾等传染病。逐客, 被流放的人,这里指李白。颜色, 指容貌。最后两句比喻李白的处 境,并提醒他警惕。诗的大意是: 死别只不过抽泣一阵,生离却使人 经常悲凄。夜郎是传染病流行的地 方,被流放的人全无消息。老朋友 来到我的梦境,是知道我长期把他 记忆。担心入梦的不是他的生魂, 路途遥远无法预计。你的魂来时江 南枫林正青,魂去时西北关塞还在 夜幕里。你现在身遭法网,怎么能 展翅于自由的天地。梦醒时落月满 屋,我还疑心你在我的屋里。你好 象航行在水深浪阔的江上,要小心 恶人把你置于死地。从这首诗可看 出杜甫与李白友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