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有关寒山寺的传说

2022-07-12 可可诗词网-诗词与名胜 https://www.kekeshici.com

寒山寺与和合二仙

 

 

 

唐拾得大士

拾得,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姓氏籍贯不详,与寒山大师并称于世。相传是小时候被天台山的丰干僧于山中赤城道侧拾到,故取名拾得。清代线刻图。

 

 

 

 

和合二仙雕像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称和合二圣。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 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的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定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一个偶然的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涩,唯独没有一丝甜味。他左右为难,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痛苦思考,寒山终于想通了,他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则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了。

很长时间过去了,拾得都没有看见过寒山,心里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枝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枝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笑容可掬,逗人喜爱的模样。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传说拾得后来还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寒山像

14 世纪绢画卷轴,仙人寒山。他是四睡仙之一,经常怀抱一个卷轴。他时常向他的好友拾得讲述卷轴的内容,不过因为表达不清,听起来像是在胡言乱语。

 

寒山的诗碑石刻

寒山寺的碑刻素来闻名,而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枫桥夜泊》诗碑了。自古至今,寺中《枫桥夜泊》诗碑到底有几块呢?答案是:一诗七碑。

北宋翰林学士珣国公王珪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惜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两岸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 1996 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

第二块碑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三绝”的巨匠文徵明所写,因寺失火,已成残碑,遂剩下不到十字,但笔迹流畅秀劲。先展示于碑廊墙内,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文徵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徵明手书的诗碑字迹亦漫漶,淹没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徵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

 

张继雕像

立于寒山寺枫桥文物陈列馆的张继雕塑像(雕刻家钱绍武作品)。

 

第三块碑保存完好,为清代俞樾所书,碑之拓片流传甚广,极为公众称颂,陈列在碑廊。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 86 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第四块为民国年间的国史馆馆长、与张继同名同姓的河北沧州人张继所书。现代张继书古代张继诗,由刻碑名手黄怀觉刻石,立于寒山寺内,一时传为佳话。可惜他在书写《枫桥夜泊》的第二天,便与世长辞了;而他书写的这块诗碑,现仍存于寒山寺内。

第五块碑在寒山别院松茂亭内,为李大钊先生所书。

 

李大钊的碑刻

李大钊手书《枫桥夜泊》。

 

第六块碑立在碑廊墙内,为当代书画家刘海粟 86 岁时耗时 5 个小时所写。

第七块碑是1998年新竖在“枫桥诗碑廊”内的,由革命前辈陈云所书。

碑廊里还陈列着明唐寅的《化钟疏》碑、民族英雄岳飞的“还我河山”等题词。

寒山寺与日本

寒山寺的影响早已远及海内外,尤其在日本,日本也有寒山寺,《枫桥夜泊》早已入选日本小学课本。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着寒山寺里的一口钟,漂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寒山寺也由此在日本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相传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清末,日本的山田寒山先生四处探寻那口钟的下落,欲归还中国,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在日本明治 38 年,也就是 1906 年,由小林成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来苏州寒山寺,这也成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中的一段佳话。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神奇的功能,这功能用 12 字可以概括: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自 1979 年除夕夜,苏州举办首届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以来,已连续举办了数十届。数十个除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友人来寒山寺聆听新年钟声。

寒山寺的大钟

20世纪30年代,苏州寒山寺大钟。

 

1979 年除夕,举行的第一届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参加的日本人有 120 人,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除夕听钟声活动是寒山寺的一个创举,为中日友好交往和苏州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此后,听钟声活动年年举行,来寒山寺的日本听钟客逐年增多。如今来参加除夕听钟声活动的中外宾客有数万人,其中日本游客达 6000 人。伴随着寒山寺吉祥的钟声,日本客人欢快地唱起他们自己创作的歌:“古钟敲,驱烦恼,寒山寺,度良宵。钟声祝君新年好,年年相逢在枫桥。”随着听钟声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国家的游客也来华聆听新年钟声,也有许多寺院如寒山寺一样敲响了新年祝福的钟声。

张继与寒山寺

中秋时令,月上柳梢头,诗人都有悲秋情结,更何况张继还是一个“落魄江湖载酒行”的失意青年。一阵凉风袭来,一种莫名的愁绪涌向心头。他在想,若命运眷顾,状元及第,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姑苏枫桥

江苏苏州枫桥草船。

枫江上游有枫桥。小船行至枫桥下,船夫说,公子,夜已深,该休息了。

是啊,夜已深,该休息了。船夫钻进船舱里,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然而,张继又怎么睡得着呢?今夜,对张继而言,注定是一个失眠夜。

现在整个世界就剩下张继一个人了,天地万物都已经入睡,连江边枫树的叶子也消融在寂寥的夜色里,不见了轮廓——连枫树都睡了,枫江水也停止了流淌,枫桥下的乌篷船泊在水中一动也不动,它也睡了。只有张继一个人醒着,夜越深,越清醒,陪伴他的只有一盏永远也不需要睡眠的孤灯。

无边无际的夜,无边无际的寂静,无边无际的悲伤,无边无际的孤独。现在应该是什么时候了呢?月亮已经西斜,老鸦哀啼,寒冷凄凉,想这一阵一阵的寒意,天地间已是霜华满天了吧。

前方星星点点的灯光是什么呢?渔火吧。夜深寂杳,何来渔火闪烁?难道船上住着一个和我一样无法入睡的游子?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远方的朋友,我敬你一杯酒吧,祝你来日一帆风顺,美梦成真。

 

寒山寺的祈愿柱

苏州寒山寺的祈愿柱,三棱柱体,三面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我们祈祷世界人类的和平”。

 

已经三更半夜了,这时候不远处的一座寺庙里忽而钟磬鼓鸣,这突兀而起的钟声划破寂静的夜空,直抵张继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隅,这在和尚们看来再也普通不过的钟声传到张继的耳朵里就成了天籁之音、灵魂之音。那一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奇特壮观的钟声占据了,这钟声又仿佛只为他一个人而敲,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深夜里,伫立在船头。

 

水墨画《夜泊枫桥》

李铁夫作品:夜泊钟声到客船。

 

这座寺庙叫做寒山寺,张继被寒山寺的钟声震撼了,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用诗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吟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