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桑德堡 桑德堡诗选
作者简介 卡尔·桑德堡(1898—1967) ,1878年1月6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盖尔斯堡一个瑞典裔贫苦劳动者家庭。从13岁起,就不得不中断学业,开始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劳动: 赶车送牛奶、擦皮鞋,洗碗碟,在理发店打杂,为戏院装换布景,给砖厂运送砖块,进陶瓷厂当徒工,还在麦收季节到农田里去卖苦力。
1898年,由于向往冒险生活,他在美西战争爆发后,作为盖尔斯堡《晚邮报》 的战地通讯员志愿入伍,没有打上仗,吃了不少苦,战后,入隆巴德学院学习,未及毕业便离开了学校。他更爱课堂外的广阔天地,到过许多地方,甚至和流浪者为伍,并在匹茨堡监狱里服过10天劳役。他的经历使他熟悉下层人民的不幸,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04年,他回到盖尔斯堡,为一家报纸工作,同年,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诗集《轻率的狂喜》,但是,直到1914年哈蕾特·芒罗主编的《诗刊》发表他的一组诗,其中的一首《芝加哥》使他获得了200元的勒文森奖,他才开始引起诗坛的注意。1916年,他的 《芝加哥诗抄》出版,引起一片争议,也使他名声大振,并奠定了他作为具有独创精神和独特风格的诗人的地位。卡尔·桑德堡,不仅仅写诗,他还写小说,写儿童文学作品,写新闻通讯,搜集和整理民间诗歌,而且写传记文学,尽管是他那卷本的散文巨著《林肯传》先于他的诗歌为他赢得了象普利策奖这样的荣誉,但是他不朽的声誉是诗人的声誉,到1967年7月22日逝世,除其他散文作品和民歌集以外,继《芝加哥诗抄》之后出版的诗歌作品还有:《玉米剥壳人》(1918)、《烟与钢》(1920),《日光炙烤的西部石片》(1922),《早安,美国》(1928),《人民,是的》(1936),《诗歌总集》 (1950) 和《新诗集》(1957) 等。
内容概要
世界的宰猪屠户,/机床制造者,小麦堆垛工,/铁道运动员,回家货运的装卸手;/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阔肩膀们的城市: /人们告诉我你邪恶,我相信,因为我看见你涂脂抹粉的女人在煤汽灯下勾引农家少年。/人们告诉我你不正直,我说,不错,这话果真,我看见枪手杀人,逍遥法外,又再次杀人。/人们告诉我你残酷,我回答,在妇女和儿童的脸上我看见饥饿肆虐的痕迹。/这样答复过后,我再转过身去,向我的这座城市发出讥诮的回报以讥诮,对他们说: /来吧,请让我见识一下,还有哪一座城能这样昂首高歌,为充满了生命活力,粗犷、灵巧而自豪。/在辛苦忙碌的劳动间隙,吐出富有磁性的诅咒,半裸着身躯、热汗淋漓,这是一位魁梧强悍的拳击师,矮小软弱的城镇形成鲜明对比; /象舔着舌头伺机出动的狗一样凶猛,象与荒原作斗争的野蛮人一样灵巧,/光着头颅,/挥着铁锹,/破坏,/设计,/建造,摧毁,再建造。/在浓烟下,满嘴灰尘,露出洁白的牙,哗笑着,/在可怕的命运重轭下,象哗笑着的年轻人一样哗笑着,/象哗笑着的战无不胜、不知天高地厚的斗士一样哗笑着,/为腕上的脉搏、肋下的心脏是人民的而夸耀着,哗笑着,哗笑着,/哗笑着,青春的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哗笑,半裸着身躯,热汗淋漓,由于是宰猪户,机床制造者,小麦堆垛工,铁道运动员和国家货运的装卸手而自豪。
雾来了,/迈着小猫的脚。
它停下来望了望,/城市和海港,/默默地蹲着,/然后又继续向前。
把尸体堆起来,在奥斯特利茨,在滑铁卢。/把他们埋掉,再让我来工作——/我是草,我覆盖一切。
把他们堆起来,在葛底斯堡。/把他们堆起来,在叶普尔,在凡尔登。/把他们埋掉,再让我来工作。/两年,十年,过路人会问向导,/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是在哪里?
我是草。/让我工作。
我曾想到一片片海滩、田野,/欢笑、眼泪。
我曾想到一座座家屋建造起来——/又被大风摧毁。
我曾想到一颗颗独自运行的星星,/成双的黄鹂,在谬误中死去,/令人忧伤的夕晖。
我曾想撇下一切,前往另一颗星球,/一颗最新的星球。
我曾请求留给我一点/欢笑,几滴眼泪。
但愿上帝不曾让我认识你,麦格。/但愿你不曾撇开工作跑来和我同在一起。/但愿我们不曾买那一张证书一身白色礼服,/让你那一天穿上和我去找牧师举行婚礼,/对他说,我们将互相照顾永远永远相爱。/——只要有个地方天上还出太阳还下雨。/是的,此刻,但愿你居住在遥远的某地,/我是千里外的流浪汉而已被汽车撞得粉碎。/但愿孩子们从不曾出生人世,/不存在待付的房租煤账衣服钱,/没有杂货店主上门索讨欠款,/不必每天买茶,买零食。/但愿上帝不曾让我认识你,麦格,/但愿上帝不曾让我们有孩子。
一 诗,是以重复、音节、波长的确定意向/突破沉默、穿越过沉默的韵律投射。
二 诗,是在陆地生活、想要飞上天去的海洋动物的日记。
三 诗,是不断向地平线下消逝得过分迅速而难以解释的生活的一系列解释。
四 诗,是对于射出未知和不可知屏障的音节的寻觅。
五 诗,是结着谜语的扣,封存在气球内,系在风筝飘带上,乘春天白色的风,升入蓝天的黄色绸巾的方程式。
六 诗,是湿土中挣扎着的花根和阳光照耀下的花朵之间的缄默和话语。
七 诗,是驾驭大地既养育生命又埋葬生命这一现似悖谬的真理的挽具。
八 诗,是道出彩虹怎样构成为什么消失这、奥秘的幻影脚本。
九 诗,是风信子花和饼干的合成体。
十 诗,是让人们去猜想一瞬间从门洞中看见什么的门的开启和关闭。
作品鉴赏 桑德堡生前素有工业美国桂冠诗人之称,他广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我们展示出一幅视野广阔的美国工业社会的生动画卷。桑德堡的诗,在形式上继承了惠特曼所开创的那种粗犷、豪放,不拘音节、不用脚韵而有自然节奏的自由诗传统,而且在增强其音乐性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给予自由诗运动以新的推动,在精神上,也继承了惠特曼对于普通人民的爱和对于他们有能力应付一切的信赖,因而,桑德堡又被公认为普通人民的诗人。他是人民的歌手,也是人民的辩护士、代言人和教育者,从他的成名作《芝加哥》一诗,就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倾向的端倪。在人们抨击和揭露芝加哥的丑恶和黑暗的同时,他满怀自豪、理直气壮为之歌唱,因为他还看到了芝加哥的劳动人民及其力量和乐观的未来。但是,在政治理想上鼓舞着他的,已不复是惠特曼所信奉的杰弗逊式的民主主义,而是随着红色的30年代产生了广泛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义追求。他不讳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精神背景特色的,是现代的工人阶级运动”。所以,学院派的评论家们指斥他分不清诗和散文在题材上的区别,攻击他语言混乱,粗鄙,而他并不介意,因为他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社会主义者,他的诗,本来就不是写给学者教授们读的。他为学院外的普通人民写诗,而且还常常弹着六弦琴到他们中间去为他们朗诵。他的语言直接来源于口语、方言、民歌、明快、简朴、有力,感情真挚而强烈,和广大劳苦人民有着一致的爱憎。他的诗歌题材,直接取之于他们的生活。《芝加哥》,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象惠特曼一样,他善于使用重复和累积来形成诗篇的内在韵律,取得增强诗篇气势和感染力的效果。对这个同时体现着资本主义工业弊病和力量的城市,表现了一种近乎母亲“护犊”的感情,通过一系列不落言笑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形象,热情奔放的措词,使读者或听众深深感受到,邪恶,不正直、残酷的是制度,而值得自豪而且寄予厚望的,是那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阔肩膀们。诚然,桑德堡写诗,首先考虑到的是主题,他的社会责任心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常驱使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而急就作品难免粗糙,但是,他并不象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所评论的那样不注重技巧。例如《麦格》从语言到内容,几乎就是从现实生活矿山中开采出来而未经加工的原材料,然而感人至深,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是眷恋与悔恨的交识,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悲叹,也是生与死的抉择,有“不如无生”的绝望。即使是原材料,也是选择之所得,而选择就是加工,怎样选择就是技巧。从他为诗歌所下的定义看,他深谙此道。而选择什么,就体现了诗人的爱憎和他对生活的评价与解释。《麦格》的感染力正来源于真实得有如原型,虽然是大海的一滴。桑德堡是开创了“芝加哥文艺复兴”局面的芝加哥集团的一员,不属于意象派,但是有时也着力于意象的营造。象《雾》这一名篇,简直就是典型的意象派之作。着墨不多,耐人玩味。《思绪》 ,又代表了另一种抒情风格,寥寥几笔,经不起逻辑追究,看上去纷纭零乱,却写出了深沉的忧郁,一时的失落感,由衷的向往。今日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那“最新的一颗星球”,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而《草》,则显示了用典的艺术功效,几个算不得十分古老的古战场名出现诗行,就使得这极小的篇幅获得了极大的时空纵深,以至足以令人思接千载: 一时多少豪杰,俱已灰飞烟灭,而草,年复一年,生生不已,复盖一切。象惠特曼之把自己的诗称为草叶,桑德堡,以草自居。草,在中国也是民的形象,所谓“草民”,似贬实褒: 草如民,民如草。桑德堡等于宣称:人民万岁! 一切都不长久,唯独人民不朽! 弗洛斯特曾说桑德堡是“frand”如今这两位美国现当代大诗人均已作古,无情的历史真实是,弗洛斯特的诗,是经过他的大脑精心构制出来的,桑德堡的诗,涌自他心灵的深处。前者有双重人格,后者文如其人,真诚、正直、善良。桑德堡的晚年,像弗洛斯特一样,也享有极高的荣誉,75岁时,他的生日被伊利诺依州宣布为“卡尔·桑德堡日”,瑞典国王为他授勋,1959年,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邀请他在“林肯日”发表演讲;1964年,他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的诗歌总集在他逝世后于1970年问世。广受普遍人民爱戴的这位人民诗人,终于得到了美国举国上下的一致尊敬,而且不会被人遗忘。
1898年,由于向往冒险生活,他在美西战争爆发后,作为盖尔斯堡《晚邮报》 的战地通讯员志愿入伍,没有打上仗,吃了不少苦,战后,入隆巴德学院学习,未及毕业便离开了学校。他更爱课堂外的广阔天地,到过许多地方,甚至和流浪者为伍,并在匹茨堡监狱里服过10天劳役。他的经历使他熟悉下层人民的不幸,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1904年,他回到盖尔斯堡,为一家报纸工作,同年,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诗集《轻率的狂喜》,但是,直到1914年哈蕾特·芒罗主编的《诗刊》发表他的一组诗,其中的一首《芝加哥》使他获得了200元的勒文森奖,他才开始引起诗坛的注意。1916年,他的 《芝加哥诗抄》出版,引起一片争议,也使他名声大振,并奠定了他作为具有独创精神和独特风格的诗人的地位。卡尔·桑德堡,不仅仅写诗,他还写小说,写儿童文学作品,写新闻通讯,搜集和整理民间诗歌,而且写传记文学,尽管是他那卷本的散文巨著《林肯传》先于他的诗歌为他赢得了象普利策奖这样的荣誉,但是他不朽的声誉是诗人的声誉,到1967年7月22日逝世,除其他散文作品和民歌集以外,继《芝加哥诗抄》之后出版的诗歌作品还有:《玉米剥壳人》(1918)、《烟与钢》(1920),《日光炙烤的西部石片》(1922),《早安,美国》(1928),《人民,是的》(1936),《诗歌总集》 (1950) 和《新诗集》(1957) 等。
内容概要
芝加哥
世界的宰猪屠户,/机床制造者,小麦堆垛工,/铁道运动员,回家货运的装卸手;/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阔肩膀们的城市: /人们告诉我你邪恶,我相信,因为我看见你涂脂抹粉的女人在煤汽灯下勾引农家少年。/人们告诉我你不正直,我说,不错,这话果真,我看见枪手杀人,逍遥法外,又再次杀人。/人们告诉我你残酷,我回答,在妇女和儿童的脸上我看见饥饿肆虐的痕迹。/这样答复过后,我再转过身去,向我的这座城市发出讥诮的回报以讥诮,对他们说: /来吧,请让我见识一下,还有哪一座城能这样昂首高歌,为充满了生命活力,粗犷、灵巧而自豪。/在辛苦忙碌的劳动间隙,吐出富有磁性的诅咒,半裸着身躯、热汗淋漓,这是一位魁梧强悍的拳击师,矮小软弱的城镇形成鲜明对比; /象舔着舌头伺机出动的狗一样凶猛,象与荒原作斗争的野蛮人一样灵巧,/光着头颅,/挥着铁锹,/破坏,/设计,/建造,摧毁,再建造。/在浓烟下,满嘴灰尘,露出洁白的牙,哗笑着,/在可怕的命运重轭下,象哗笑着的年轻人一样哗笑着,/象哗笑着的战无不胜、不知天高地厚的斗士一样哗笑着,/为腕上的脉搏、肋下的心脏是人民的而夸耀着,哗笑着,哗笑着,/哗笑着,青春的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哗笑,半裸着身躯,热汗淋漓,由于是宰猪户,机床制造者,小麦堆垛工,铁道运动员和国家货运的装卸手而自豪。
雾
雾来了,/迈着小猫的脚。
它停下来望了望,/城市和海港,/默默地蹲着,/然后又继续向前。
草
把尸体堆起来,在奥斯特利茨,在滑铁卢。/把他们埋掉,再让我来工作——/我是草,我覆盖一切。
把他们堆起来,在葛底斯堡。/把他们堆起来,在叶普尔,在凡尔登。/把他们埋掉,再让我来工作。/两年,十年,过路人会问向导,/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是在哪里?
我是草。/让我工作。
思 绪
我曾想到一片片海滩、田野,/欢笑、眼泪。
我曾想到一座座家屋建造起来——/又被大风摧毁。
我曾想到一颗颗独自运行的星星,/成双的黄鹂,在谬误中死去,/令人忧伤的夕晖。
我曾想撇下一切,前往另一颗星球,/一颗最新的星球。
我曾请求留给我一点/欢笑,几滴眼泪。
麦 格
但愿上帝不曾让我认识你,麦格。/但愿你不曾撇开工作跑来和我同在一起。/但愿我们不曾买那一张证书一身白色礼服,/让你那一天穿上和我去找牧师举行婚礼,/对他说,我们将互相照顾永远永远相爱。/——只要有个地方天上还出太阳还下雨。/是的,此刻,但愿你居住在遥远的某地,/我是千里外的流浪汉而已被汽车撞得粉碎。/但愿孩子们从不曾出生人世,/不存在待付的房租煤账衣服钱,/没有杂货店主上门索讨欠款,/不必每天买茶,买零食。/但愿上帝不曾让我认识你,麦格,/但愿上帝不曾让我们有孩子。
诗的定义
一 诗,是以重复、音节、波长的确定意向/突破沉默、穿越过沉默的韵律投射。
二 诗,是在陆地生活、想要飞上天去的海洋动物的日记。
三 诗,是不断向地平线下消逝得过分迅速而难以解释的生活的一系列解释。
四 诗,是对于射出未知和不可知屏障的音节的寻觅。
五 诗,是结着谜语的扣,封存在气球内,系在风筝飘带上,乘春天白色的风,升入蓝天的黄色绸巾的方程式。
六 诗,是湿土中挣扎着的花根和阳光照耀下的花朵之间的缄默和话语。
七 诗,是驾驭大地既养育生命又埋葬生命这一现似悖谬的真理的挽具。
八 诗,是道出彩虹怎样构成为什么消失这、奥秘的幻影脚本。
九 诗,是风信子花和饼干的合成体。
十 诗,是让人们去猜想一瞬间从门洞中看见什么的门的开启和关闭。
作品鉴赏 桑德堡生前素有工业美国桂冠诗人之称,他广泛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我们展示出一幅视野广阔的美国工业社会的生动画卷。桑德堡的诗,在形式上继承了惠特曼所开创的那种粗犷、豪放,不拘音节、不用脚韵而有自然节奏的自由诗传统,而且在增强其音乐性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给予自由诗运动以新的推动,在精神上,也继承了惠特曼对于普通人民的爱和对于他们有能力应付一切的信赖,因而,桑德堡又被公认为普通人民的诗人。他是人民的歌手,也是人民的辩护士、代言人和教育者,从他的成名作《芝加哥》一诗,就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倾向的端倪。在人们抨击和揭露芝加哥的丑恶和黑暗的同时,他满怀自豪、理直气壮为之歌唱,因为他还看到了芝加哥的劳动人民及其力量和乐观的未来。但是,在政治理想上鼓舞着他的,已不复是惠特曼所信奉的杰弗逊式的民主主义,而是随着红色的30年代产生了广泛深刻影响的社会主义追求。他不讳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精神背景特色的,是现代的工人阶级运动”。所以,学院派的评论家们指斥他分不清诗和散文在题材上的区别,攻击他语言混乱,粗鄙,而他并不介意,因为他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社会主义者,他的诗,本来就不是写给学者教授们读的。他为学院外的普通人民写诗,而且还常常弹着六弦琴到他们中间去为他们朗诵。他的语言直接来源于口语、方言、民歌、明快、简朴、有力,感情真挚而强烈,和广大劳苦人民有着一致的爱憎。他的诗歌题材,直接取之于他们的生活。《芝加哥》,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象惠特曼一样,他善于使用重复和累积来形成诗篇的内在韵律,取得增强诗篇气势和感染力的效果。对这个同时体现着资本主义工业弊病和力量的城市,表现了一种近乎母亲“护犊”的感情,通过一系列不落言笑的,经过精心选择的形象,热情奔放的措词,使读者或听众深深感受到,邪恶,不正直、残酷的是制度,而值得自豪而且寄予厚望的,是那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暴躁的、健壮的、喧闹的阔肩膀们。诚然,桑德堡写诗,首先考虑到的是主题,他的社会责任心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常驱使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而急就作品难免粗糙,但是,他并不象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所评论的那样不注重技巧。例如《麦格》从语言到内容,几乎就是从现实生活矿山中开采出来而未经加工的原材料,然而感人至深,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是眷恋与悔恨的交识,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悲叹,也是生与死的抉择,有“不如无生”的绝望。即使是原材料,也是选择之所得,而选择就是加工,怎样选择就是技巧。从他为诗歌所下的定义看,他深谙此道。而选择什么,就体现了诗人的爱憎和他对生活的评价与解释。《麦格》的感染力正来源于真实得有如原型,虽然是大海的一滴。桑德堡是开创了“芝加哥文艺复兴”局面的芝加哥集团的一员,不属于意象派,但是有时也着力于意象的营造。象《雾》这一名篇,简直就是典型的意象派之作。着墨不多,耐人玩味。《思绪》 ,又代表了另一种抒情风格,寥寥几笔,经不起逻辑追究,看上去纷纭零乱,却写出了深沉的忧郁,一时的失落感,由衷的向往。今日读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那“最新的一颗星球”,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而《草》,则显示了用典的艺术功效,几个算不得十分古老的古战场名出现诗行,就使得这极小的篇幅获得了极大的时空纵深,以至足以令人思接千载: 一时多少豪杰,俱已灰飞烟灭,而草,年复一年,生生不已,复盖一切。象惠特曼之把自己的诗称为草叶,桑德堡,以草自居。草,在中国也是民的形象,所谓“草民”,似贬实褒: 草如民,民如草。桑德堡等于宣称:人民万岁! 一切都不长久,唯独人民不朽! 弗洛斯特曾说桑德堡是“frand”如今这两位美国现当代大诗人均已作古,无情的历史真实是,弗洛斯特的诗,是经过他的大脑精心构制出来的,桑德堡的诗,涌自他心灵的深处。前者有双重人格,后者文如其人,真诚、正直、善良。桑德堡的晚年,像弗洛斯特一样,也享有极高的荣誉,75岁时,他的生日被伊利诺依州宣布为“卡尔·桑德堡日”,瑞典国王为他授勋,1959年,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邀请他在“林肯日”发表演讲;1964年,他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的诗歌总集在他逝世后于1970年问世。广受普遍人民爱戴的这位人民诗人,终于得到了美国举国上下的一致尊敬,而且不会被人遗忘。
今日更新
-
田宫虎彦 画册
[2019-06-01]
-
椎名麟三 深夜的酒宴
[2019-06-01]
-
鲇川信夫 鲇川信夫诗集
[2019-06-01]
-
太宰治 斜阳
[2019-06-01]
-
梅崎春生 樱岛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