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亚涅斯 山雨欲来
作者简介 阿古斯丁·亚涅斯(1904—1980),生于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城,学生时代曾在瓜达拉哈拉城攻读法律,毕业后一面从事教育一面为报章杂志撰写文章,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1930年任纳雅利特地区教育部长。1932—1931年间在墨西哥教育部工作。他同时还在大学预科讲课及在墨西哥自治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1935年获博士学位。1952—1959任哈利斯科州州长,1962—1964任总统府秘书,1964—1970任墨西哥教育部长。他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1952年成为墨西哥语言科学院院士,墨西哥文学院院士。曾任墨西哥驻阿根廷大使,墨西哥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曾获墨西哥科学院、国立自治大学及哈利斯科州最高荣誉奖。1973年获墨西哥全国文学奖。1980年在墨西哥城去世。主要作品有: 《关于公共教育的演说》、《墨西哥思想家》(1940)、《瓜达拉哈拉的秉性与形象》(1941)、《古玩之花》(1942)、《土著传说》(1942)、《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的社会内容》(1944)、《阿尔丰索·古铁雷斯·埃尔莫西略及其朋友》(1945)、《哈利斯科的精神气候》(1945)、《堂·胡斯托·雪拉》(1950)、《黑眼圈、红脸蛋》 (1959)、《三篇小说》 (1964) 和《风的感觉》 (1964) 等。《山雨欲来》 (1947)、《慷慨的大地》 (1960)及《贫瘠的土地》(1962)是反映哈利斯科农村生活的三部曲,其中 《山雨欲来》 是亚涅斯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墨西哥本世纪以来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为作者跻身于墨西哥当代杰出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概要 《山雨欲来》 又译为 《洪水到来之际》 或 《洪水边沿》 ,这本来是当地农民的口语,是通过一位世故的八旬老人卢卡斯·马西亚斯之口说出来的,表示一桩重大事件即将发生,正好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相吻合。讲的是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前夕一个位于哈利斯科州和萨卡德卡州之间的偏僻村庄的故事。在那里,人们深居简出,清心寡欲。凡15岁以上的女人成年穿着黑色衣衫,人们之间很少交往,更不要说男女之间,绝不可在街上或门口聊天。人们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宗教活动进行,只要一听到钟声,便聚集起来做祈祷、望弥撒、行忏悔,哀悼亡灵……四旬斋时男人到主教监修的修道院里修行、恪守严格的教规。女孩子们则按“玛丽娅之女”派的规矩行事。教区神父和牧师们喋喋不休地劝诫人们摒弃红尘的杂念,要过有如坟墓般安静的生活,说现世的生活只不过是一座桥梁,人们都盼着走过桥梁去往来世,要赶快过桥,不要停顿,不要分神。他们还说,生活是一条河谷,其中流淌的都是眼泪,性爱不过是一场骗局,是以另一种形式经历死亡……。这是个干旱枯燥、没有欢乐、没有花木的村庄,“干旱得连失声痛哭的眼泪都没有。”在这个村庄里人们几个世纪以来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人们拒绝一切可能改变现状的事物。一小撮教土垄断了知识界,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贫困的农民又被传统势力紧紧地束缚。然而,即便在这样保守落后的偏僻村庄,变革的因素也在顽强地生长。他们是被顽固势力称为“北方佬”的危险人物,那是一些曾长期生活在北方邻国——美国的人,曾在那边打工,挣下一些钱回家来花,或是回国定居。虽然在美国也被当作牛马,但到底接触到另一种生活,自由自在惯了,他们已无法忍受村中令人窒息的环境,以及教士们对于人们道德上的专制。另一种人就是每年回乡度假的大学生。他们周期性地把城市中的变化讲给家乡人听,牧师们对他们是越来越难以控制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讨论政治,甚至到后来看到他们与一群群神秘的外乡人来往,分发宣传品和贩运武器弹药。外部力量无疑大大影响了这一向宁静的村庄,而村庄本身长年以来也积蓄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家庭权力和财产的纷争、爱情纠葛、为荣誉或金钱引起的流血事件,悭吝、自私和嫉妒不断地蚕食着人们的良知。因此,村中大小事件不断发生,这样人们可以发泄一下被过分压抑的情绪。教士们如十个指头捉跳蚤,竭尽全力压制人们的激情。实际上该村有如一座火药库。作品的主要人物有玛丽娅,父母双亡后被叔父迪奥尼修牧师收养,受着严格的宗教教育。但是玛丽娅不甘心像姐姐玛尔塔一样当一辈子老处女,为叔父当管家。她偷看一些禁书,如大仲马的 《三个火枪手》,雨果的 《悲惨世界》等。报刊上的奇闻轶事使她大开眼界,她关心世上和国内的最新消息,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她富有正义感,对穷人有同情心,她善于判断事物,而且敢做敢当。最后这位纯洁的姑娘毅然离开故土,投身到时代的潮流之中。玛丽娅的密友米卡艾拉是村中引人注目招人议论的姑娘。她曾和父母在首都墨西哥城和州府瓜达拉哈拉城居住过,见识过那里的豪华场面和考究生活,时髦服饰和开放的社交。一回到家乡她便觉得乡村的闭塞生活简直是在扼杀她的青春,充满偏见的流言蜚语竟置她于死地。她仇恨这一切,从而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报复,她挑逗起一些小伙子对她的追求,又置他们于不顾。她故意引起利蒙父子都对她有意,使他们反目成仇。维多利娅是来自省城的年轻有钱的漂亮寡妇,在省城时是沙龙女主人,到村中小住,使当地男人们神魂颠倒,“一半人对她有欲望”。她的第一个牺牲品路易斯· 贡萨加落得进了疯人院,第二位便是敲钟人加夫列尔,对她的单相思也几近疯狂。男人中的反叛形象是利蒙家的达米扬。他曾在美国生活,回国后已不能适应家乡生活。他的行为举止被人们视为异端,家人把他母亲的死归咎于他。他要求父亲把自己应继承的那份母亲的遗产立即交给他,然后要永远离开故乡去往北方。在争执中父亲心脏病突发死去。达米扬仓促离村,临行前想带走米卡艾拉,后者未从,他便向她开枪。米卡艾拉临终前恳求人们: “放了他,他没有错,是我爱他,我从来没有像爱他那样爱过别人,放开他!”在那不祥之夜有两个人由于达米扬而死去,他的反叛行为大大震动了宁静的村庄,人们把他视为魔鬼的化身。但是由于证据不足,加上米卡艾拉那些有利于他的话,他仅被判六年徒刑,但是他越狱逃跑,在亡灵节潜回村子,拜倒在情人的墓前表示忏悔。这个村庄中的顽固势力就是这样不断地扼杀人性。然而,事情已开始发生变化,墨西哥全国局势已动荡不安,从首都及其他地区不断传来消息,人们密切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村里陌生人来来往往,以帕斯夸尔·阿基莱拉为代表的革命者秘密活动频繁,此人甚至到过圣路易斯·波多西会见革命领袖马德罗。地火在暗中涌流,革命在积蓄力量,革命军终于打到这个村庄,其实是路过此地,他们短时间停留,在村中筹集粮草、征用牲畜。保守落后的村民吓得要死,谣言不断。革命军开拔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没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也没有抢走姑娘。但是牧师迪奥尼修的侄女玛丽娅和另一名妇女不见了,原来是她们自觉自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队伍,离开了禁锢着她们身心的村庄,投身到世界大舞台。牧师在危暮之年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心力交瘁,然而这位上帝的忠实奴仆,不得不强打精神去担负起为羔羊们指点迷津的天职。
作品鉴赏 《山雨欲来》是墨西哥革命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同于早期正面描写革命的 《底层的人们》,也不同于三、四十年代一大批小说家站在一定的时间距离去回顾那场革命的细节,它写的是一个闭塞的村庄的生活,那里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禁锢。写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灾害、瘟疫、宗教、偏见、迷信(对彗星的恐惧) 和仇恨。一系列的人物之间的矛盾最后演变为社会冲突,而作为背景的则是全国各地的动荡。作者善于把小说情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他把作品分成两部分,以达米扬气死父亲、杀死米卡艾拉的那个夜晚为分界线,前半部以村中各种人物的冲突为主,后半部的注意力已集中在全国舞台,视野大大扩展了。总之,作品集中表现的是墨西哥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虽然几乎没有正面写到那场革命,惜墨如金。由于《山雨欲来》 着力描写的是内部积蓄的矛盾,所以特别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亚涅斯来说,最重要的是主观而不是客观,因此他并不注重从外部来描写人物和事件,认为心理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事件的发展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识的反映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从这点来看,《山雨欲来》 是一部成功的心理小说。亚涅斯捕捉住他的人物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紧紧追随人物心态的长期发展。他认为每个民族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语言,正如敲钟人加夫列尔对钟的语言的理解一样。在亚涅斯的笔下,孤独感强烈的墨西哥,它特有的语言就是沉默。背负着沉重精神枷锁的墨西哥人一言不发,但是在一片缄默的背后是紧张的心理活动、意识流、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梦呓和昏热的谵语,表现出他们受到压抑的人性和不自主的反抗。亚涅斯善于塑造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村中保守势力的典型是清教徒式的迪奥尼修牧师,他极尽全力控制人们的思想,劝人们清心寡欲,“如躺在坟墓中”,但是控制愈严反抗愈烈,正是他们造就了米卡艾拉 达米扬等敢于向传统势力挑战的叛逆者,酿成了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当众人要抓住达米扬时,米卡艾拉公然为他辩护,向他丧白爱情。爱情在向宗教宣战,打败了偏见,甚至战胜了死亡。这是亚涅斯对墨西哥小说的一大贡献,他让爱情从传统小说的次要位置走到重要位置来。作者的另一贡献还在于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妇女形象: 感情奔放、勇于向世俗偏见挑战的米卡艾拉,端庄秀丽、气宇不凡、心地善良的维多利娅,当然,最丰满的形象是玛丽娅,她正直、纯洁、善良,对新事物极为敏感。虽是叔父的掌上明珠,在物质上没有匮乏,但精神上缺少自由,她终于义无反顾地与旧势力彻底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上面几个妇女形象准确、鲜明、生动、突出在书中众多人物之上,这在过去的墨西哥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在写作技巧上,亚涅斯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他一改墨西哥小说中传统的纪事式写法,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记述所发生的事情。比如: 书中最重要的题材就是“山雨欲来”——那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但始终就没有一次正面地写过那场革命的起因、酝酿及发生过程,也没有正面写过一位革命者及其行踪。然而读者始终感到革命迫在眼前,定将爆发。与整个革命潮流相比,达米扬的那不祥之夜不算重要,但它仍是全书第一部分的高潮和中心,也是最为悲壮的结局,然而作者也没有正面去描写它,只是通过不同的人转述,又在以后不同的章节中反复提及,读者根据这些片断渐渐编织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图。人们认为亚涅斯的这部小说不仅为墨西哥革命小说画了个句号,而且为墨西哥传统小说画了个句号,从此开始了当代新小说的时代。《山雨欲来》 就是划分墨西哥现代小说先后两个时期的分界线。亚涅斯还不愧为语言大师,作品中大量采用民间语言、谚语和俗语,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由于上述种种特点,《山雨欲来》 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内容概要 《山雨欲来》 又译为 《洪水到来之际》 或 《洪水边沿》 ,这本来是当地农民的口语,是通过一位世故的八旬老人卢卡斯·马西亚斯之口说出来的,表示一桩重大事件即将发生,正好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相吻合。讲的是1910年墨西哥大革命前夕一个位于哈利斯科州和萨卡德卡州之间的偏僻村庄的故事。在那里,人们深居简出,清心寡欲。凡15岁以上的女人成年穿着黑色衣衫,人们之间很少交往,更不要说男女之间,绝不可在街上或门口聊天。人们的生活完全围绕着宗教活动进行,只要一听到钟声,便聚集起来做祈祷、望弥撒、行忏悔,哀悼亡灵……四旬斋时男人到主教监修的修道院里修行、恪守严格的教规。女孩子们则按“玛丽娅之女”派的规矩行事。教区神父和牧师们喋喋不休地劝诫人们摒弃红尘的杂念,要过有如坟墓般安静的生活,说现世的生活只不过是一座桥梁,人们都盼着走过桥梁去往来世,要赶快过桥,不要停顿,不要分神。他们还说,生活是一条河谷,其中流淌的都是眼泪,性爱不过是一场骗局,是以另一种形式经历死亡……。这是个干旱枯燥、没有欢乐、没有花木的村庄,“干旱得连失声痛哭的眼泪都没有。”在这个村庄里人们几个世纪以来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人们拒绝一切可能改变现状的事物。一小撮教土垄断了知识界,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贫困的农民又被传统势力紧紧地束缚。然而,即便在这样保守落后的偏僻村庄,变革的因素也在顽强地生长。他们是被顽固势力称为“北方佬”的危险人物,那是一些曾长期生活在北方邻国——美国的人,曾在那边打工,挣下一些钱回家来花,或是回国定居。虽然在美国也被当作牛马,但到底接触到另一种生活,自由自在惯了,他们已无法忍受村中令人窒息的环境,以及教士们对于人们道德上的专制。另一种人就是每年回乡度假的大学生。他们周期性地把城市中的变化讲给家乡人听,牧师们对他们是越来越难以控制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讨论政治,甚至到后来看到他们与一群群神秘的外乡人来往,分发宣传品和贩运武器弹药。外部力量无疑大大影响了这一向宁静的村庄,而村庄本身长年以来也积蓄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家庭权力和财产的纷争、爱情纠葛、为荣誉或金钱引起的流血事件,悭吝、自私和嫉妒不断地蚕食着人们的良知。因此,村中大小事件不断发生,这样人们可以发泄一下被过分压抑的情绪。教士们如十个指头捉跳蚤,竭尽全力压制人们的激情。实际上该村有如一座火药库。作品的主要人物有玛丽娅,父母双亡后被叔父迪奥尼修牧师收养,受着严格的宗教教育。但是玛丽娅不甘心像姐姐玛尔塔一样当一辈子老处女,为叔父当管家。她偷看一些禁书,如大仲马的 《三个火枪手》,雨果的 《悲惨世界》等。报刊上的奇闻轶事使她大开眼界,她关心世上和国内的最新消息,对外部世界充满渴望。她富有正义感,对穷人有同情心,她善于判断事物,而且敢做敢当。最后这位纯洁的姑娘毅然离开故土,投身到时代的潮流之中。玛丽娅的密友米卡艾拉是村中引人注目招人议论的姑娘。她曾和父母在首都墨西哥城和州府瓜达拉哈拉城居住过,见识过那里的豪华场面和考究生活,时髦服饰和开放的社交。一回到家乡她便觉得乡村的闭塞生活简直是在扼杀她的青春,充满偏见的流言蜚语竟置她于死地。她仇恨这一切,从而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报复,她挑逗起一些小伙子对她的追求,又置他们于不顾。她故意引起利蒙父子都对她有意,使他们反目成仇。维多利娅是来自省城的年轻有钱的漂亮寡妇,在省城时是沙龙女主人,到村中小住,使当地男人们神魂颠倒,“一半人对她有欲望”。她的第一个牺牲品路易斯· 贡萨加落得进了疯人院,第二位便是敲钟人加夫列尔,对她的单相思也几近疯狂。男人中的反叛形象是利蒙家的达米扬。他曾在美国生活,回国后已不能适应家乡生活。他的行为举止被人们视为异端,家人把他母亲的死归咎于他。他要求父亲把自己应继承的那份母亲的遗产立即交给他,然后要永远离开故乡去往北方。在争执中父亲心脏病突发死去。达米扬仓促离村,临行前想带走米卡艾拉,后者未从,他便向她开枪。米卡艾拉临终前恳求人们: “放了他,他没有错,是我爱他,我从来没有像爱他那样爱过别人,放开他!”在那不祥之夜有两个人由于达米扬而死去,他的反叛行为大大震动了宁静的村庄,人们把他视为魔鬼的化身。但是由于证据不足,加上米卡艾拉那些有利于他的话,他仅被判六年徒刑,但是他越狱逃跑,在亡灵节潜回村子,拜倒在情人的墓前表示忏悔。这个村庄中的顽固势力就是这样不断地扼杀人性。然而,事情已开始发生变化,墨西哥全国局势已动荡不安,从首都及其他地区不断传来消息,人们密切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村里陌生人来来往往,以帕斯夸尔·阿基莱拉为代表的革命者秘密活动频繁,此人甚至到过圣路易斯·波多西会见革命领袖马德罗。地火在暗中涌流,革命在积蓄力量,革命军终于打到这个村庄,其实是路过此地,他们短时间停留,在村中筹集粮草、征用牲畜。保守落后的村民吓得要死,谣言不断。革命军开拔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没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也没有抢走姑娘。但是牧师迪奥尼修的侄女玛丽娅和另一名妇女不见了,原来是她们自觉自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队伍,离开了禁锢着她们身心的村庄,投身到世界大舞台。牧师在危暮之年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心力交瘁,然而这位上帝的忠实奴仆,不得不强打精神去担负起为羔羊们指点迷津的天职。
作品鉴赏 《山雨欲来》是墨西哥革命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不同于早期正面描写革命的 《底层的人们》,也不同于三、四十年代一大批小说家站在一定的时间距离去回顾那场革命的细节,它写的是一个闭塞的村庄的生活,那里的阶级压迫和思想禁锢。写地主对农民的盘剥、灾害、瘟疫、宗教、偏见、迷信(对彗星的恐惧) 和仇恨。一系列的人物之间的矛盾最后演变为社会冲突,而作为背景的则是全国各地的动荡。作者善于把小说情节与真实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他把作品分成两部分,以达米扬气死父亲、杀死米卡艾拉的那个夜晚为分界线,前半部以村中各种人物的冲突为主,后半部的注意力已集中在全国舞台,视野大大扩展了。总之,作品集中表现的是墨西哥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虽然几乎没有正面写到那场革命,惜墨如金。由于《山雨欲来》 着力描写的是内部积蓄的矛盾,所以特别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对于亚涅斯来说,最重要的是主观而不是客观,因此他并不注重从外部来描写人物和事件,认为心理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事件的发展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识的反映间接地表现出来的。从这点来看,《山雨欲来》 是一部成功的心理小说。亚涅斯捕捉住他的人物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紧紧追随人物心态的长期发展。他认为每个民族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语言,正如敲钟人加夫列尔对钟的语言的理解一样。在亚涅斯的笔下,孤独感强烈的墨西哥,它特有的语言就是沉默。背负着沉重精神枷锁的墨西哥人一言不发,但是在一片缄默的背后是紧张的心理活动、意识流、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梦呓和昏热的谵语,表现出他们受到压抑的人性和不自主的反抗。亚涅斯善于塑造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村中保守势力的典型是清教徒式的迪奥尼修牧师,他极尽全力控制人们的思想,劝人们清心寡欲,“如躺在坟墓中”,但是控制愈严反抗愈烈,正是他们造就了米卡艾拉 达米扬等敢于向传统势力挑战的叛逆者,酿成了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当众人要抓住达米扬时,米卡艾拉公然为他辩护,向他丧白爱情。爱情在向宗教宣战,打败了偏见,甚至战胜了死亡。这是亚涅斯对墨西哥小说的一大贡献,他让爱情从传统小说的次要位置走到重要位置来。作者的另一贡献还在于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妇女形象: 感情奔放、勇于向世俗偏见挑战的米卡艾拉,端庄秀丽、气宇不凡、心地善良的维多利娅,当然,最丰满的形象是玛丽娅,她正直、纯洁、善良,对新事物极为敏感。虽是叔父的掌上明珠,在物质上没有匮乏,但精神上缺少自由,她终于义无反顾地与旧势力彻底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上面几个妇女形象准确、鲜明、生动、突出在书中众多人物之上,这在过去的墨西哥小说中是不多见的。在写作技巧上,亚涅斯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他一改墨西哥小说中传统的纪事式写法,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记述所发生的事情。比如: 书中最重要的题材就是“山雨欲来”——那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但始终就没有一次正面地写过那场革命的起因、酝酿及发生过程,也没有正面写过一位革命者及其行踪。然而读者始终感到革命迫在眼前,定将爆发。与整个革命潮流相比,达米扬的那不祥之夜不算重要,但它仍是全书第一部分的高潮和中心,也是最为悲壮的结局,然而作者也没有正面去描写它,只是通过不同的人转述,又在以后不同的章节中反复提及,读者根据这些片断渐渐编织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图。人们认为亚涅斯的这部小说不仅为墨西哥革命小说画了个句号,而且为墨西哥传统小说画了个句号,从此开始了当代新小说的时代。《山雨欲来》 就是划分墨西哥现代小说先后两个时期的分界线。亚涅斯还不愧为语言大师,作品中大量采用民间语言、谚语和俗语,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由于上述种种特点,《山雨欲来》 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今日更新
-
田宫虎彦 画册
[2019-06-01]
-
椎名麟三 深夜的酒宴
[2019-06-01]
-
鲇川信夫 鲇川信夫诗集
[2019-06-01]
-
太宰治 斜阳
[2019-06-01]
-
梅崎春生 樱岛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