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鲍威尔 伴随时光之曲而舞
此为多卷本,作品有《教养问题》 (1951)、《买方市场》 (1952)、《逆来顺受者的世界》 (1955)、《在莫莉女士家》 (1957)、《卡萨诺瓦的中餐馆》 (1960) 、《好心人》 (1962) 、《尸骨成堆的山谷》 (1964) 、《士兵的艺术》 (1966) 、《军事哲学家》 (1968)、《书籍确能陈设房间》 (1971)、《临时国王》 (1973)、《倾听暗中合声》 (1975)。
作者简介 安东尼·鲍威尔(190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905年12月21日生于伦敦。父亲是英军军官,祖上是威尔士著名的贵族世家。1923年至1926年在牛津大学读书,获历史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伦敦的达克沃思出版社工作,长达10年之久。其间鲍威尔创作了5部小说,前4部均由达克沃思出版社出版。这4部小说是:《午后的人们》(1931)、《维纳斯堡》 (1932)、《从观察至死亡》(1933) 以及《代理人与病人》(1936)。这些作品反映了鲍威尔的讽刺特色以及好以青年男子作主人公的倾向。1934年,鲍威尔与帕克南小姐结婚,成为另一贵族大家庭的成员,并因此而进入伦敦的文人圈子。1936年后,鲍威尔为 《每日电讯报》等报刊当撰稿人,并曾受聘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1937年鲍威尔夫妇去好莱坞小住3个月,与海明威、费茨杰拉尔德会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鲍威尔坚持入伍,曾在威尔士团任军官,后任陆军部联络官,荣获数枚战争勋章。战后他重新开始写作,1948年出版了17世纪作家的传记《约翰·奥布里和他的朋友们》,并编辑了《短暂的生活; 约翰·奥布里文选》(1949)。鲍威尔此时已开始酝酿他的长篇巨著,最后他在伦敦的华莱士藏品陈列馆中的普桑绘画中找到灵感,并以此画来命名他的这个由4个三部曲组成的鸿篇《伴随时光之曲而舞》。这部自传体讽刺系列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中期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成为同期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名著。此外,鲍威尔著有剧本《花园之神》 (1971) 以及多卷本回忆录 《且莫中断》 。
内容概要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形式的,主人公叫尼古拉斯·詹金斯。《教养问题》讲述詹金斯在中学、大学和法国的学习经历。他有两个朋友,查尔斯·斯特林厄姆和皮特·坦普勒,三个人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与另一个学生肯尼思·威德默普尔的一本正经和追名逐利形成鲜明对照。詹金斯等人凭着贵族出身,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在事业上的成功似乎也是必然。威德默普尔则不同。他的阶级地位低下,其父不过是一个肥料商。然而,他在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中却不断地取得成功,引起主人公困惑和自嘲的反思,深感时间带给人的变化高深莫测。《买方市场》 中的相当一部分篇幅是描写晚会、宴会和舞会的。詹金斯已是21或22岁的青年,在出版社里工作,正在酝酿写一部长篇小说。但是他与书中其他人物一样,以夜生活的享乐消遣为主要生活内容。在一次晚会上,詹金斯与他人发生争论,他所散发的传单《打仗划不来! 》也被风吹散,惊动了在场的交际者,象征了社会上的变化以及激进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上层社会人士。詹金斯与一位女性第一次发生性关系,不再是童男。在《逆来顺受者的世界》中,詹金斯在写作上获得第一次成功: 他的作品出版了。他在爱情上也有所收获,与坦普勒的妹妹发生了一段恋情。威德默普尔在商业上颇为得意,但是他在爱情上却屡遭失败。到了《在莫莉女士家》中,威德默普尔的爱情更加失意,明确地表明他这的种生活方式是不受上帝祝福的。与其相反,詹金斯与沃敏斯特勋爵的女儿伊索贝尔一见钟情,很快就订了婚。在事业上,詹金斯由出版业转向电影剧本的创作,并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时已是1934年,年近30的詹金斯第一次发现他生了白发。朋友们使他了解到社会上的政治态势,传统的价值观念似乎在受到威胁。《卡萨诺瓦的中餐馆》引出已经结婚的詹金斯,并以此为导线,描述了几对夫妇的婚姻关系,包括爱德华国王与辛普森夫人,尽管这两位从未正式露面,但是在揭示主题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男女关系通常只能给人带来不适乃至不幸。詹金斯结识了作曲家莫兰德并由此得以了解艺术家的生活方式,通过与贵族生活方式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分化。《好心人》在时间上作了一次飞跃,并因此而成为后面三部战争小说的前奏。《好心人》记叙了詹金斯的童年。他在斯通赫斯特生活,父亲就在附近的阿尔德肖特驻扎,部队整装待命,准备开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时间似乎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数年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人们依然体会到同样的气氛,听到同样的谣传,时间在这里仿佛划了一个圆圈,一切都象是重复。詹金斯与他的父亲一样,坚持入伍去保卫祖国。威德默普尔也入伍了。为现存制度服务的精神被作为残余的封建思想而受到嘲讽。战争三部曲 《尸骨成堆的山谷》、《士兵的艺术》和 《军事哲学家》仍持从容不迫的叙述口吻,讲述远离战场的军事生活。最有讽刺性的情节是,威德默普尔在军队青云直上,詹金斯、斯特林厄姆和坦普勒都成了他的下属。早年聪明而讨人喜欢的斯特林厄姆此时变得忧闷寡欢,在饭厅里当服务员。坦普勒原本从事金融业,入伍后对威德默普尔的态度大为改变,后被威派去执行一项秘密行动并遭身亡。斯特林厄姆也被杀。这两人的死亡与威德默普尔均有关联。帕米拉·弗利顿是早已出场的人物,在本书中成为主角。她与各色军官上床,最后成为威德默普尔的妻子。《书籍确能陈设房间》走出战争,描写1945年后的社会生活。威德默普尔受封成为终身贵族,帕米拉无比得意。她继续放荡的生活方式,与各种人物发生关系。詹金斯退伍后重操旧业,过着文人学者的生活。他开始搜集罗伯特·伯顿的资料,打算为他写一本书。《临时国王》将读者带到50年代末,詹金斯已经50有余。他的儿子已经快到入伍年龄了。活跃的帕米拉在一次情场失意后用药过量,结束了她狂乱的一生。莫兰德也在久病之后辞世。战后的英国社会在一些新角色的登场表演中得到喜剧性的描绘。退伍军官丹尼尔·托坎豪斯和被称作“书籍确能陈设房间的巴格肖”,都是书中生动有趣的人物。在最后一部作品《倾听暗中合声》中,威德默普尔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变化,他放弃世俗生活,加入了一个热衷于神秘仪式的迷信团体。他似乎丧失了不少理智,却仍然精力充沛,最后在奔跑中用力过度而死,死时还不到70岁。詹金斯的晚年相当安宁。他温和、安详、善解人意,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一个创造性的技能,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詹金斯最后在自己的乡间别墅里观看焰火,四处飘散的烟雾令他想起全书开卷时的场面: 清道工在街道旁的火边围坐着烤火。当时的火与烟使他就生活的规律与时间的渲化产生遐想; 此刻,詹金斯再次想到生活与时间的奇特关系。他感叹到: “在冬日的静寂中,就连四季的匀称运动似乎也停止了。”
作品鉴赏 用几千字来介绍这部浩繁之作买在过于勉强。然而《伴随时光之曲而舞》是一个整体,不容拆散。它如同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逝水年华》,必须通篇阅读,方能体会到作品的妙处。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尼古拉·詹金斯,实际上,在小说涵盖的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的近40年时间里,真正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书名中提到的那个角色: 时间。因此,这部多卷本作品也常常被简称为 《时光之曲》。在《教养问题》中,詹金斯就曾这样明白地点题说: “四季神手挽手,脸朝外,随着带翼裸身老人弹奏的曲调节奏舞蹈。”事实上,这是对普桑的绘画的文学描述。作者认为这幅绘画表现了时间与人生的关系: “有些人也象四季神那样,脸朝外,按照复杂的节拍,手挽手运动。”卷帙浩繁的《伴随时光之曲而舞》,就是以此来组织结构的。全部作品耗去了作家24年的光阴,记叙了英国社会在二十世纪早到中期的生活画面。这部多卷本鸿篇在结构上是颇为讲究的,作者尤其注意到叙述的完整性和前后的呼应。第一部小说《教养问题》的开头以火为媒介,引出主人公对古代的遐想(“不知为什么,雪花落入火中的景象总是令我想起古代的世界……); 最后一部《倾听暗中合声》的结尾则以焰火为导线,重新提起四季(自然是暗示四季神)的循环。从表面上看,人事更迭,世态苍桑,仿佛象四位女神在原地转圈的舞蹈,周而复始,颇有规律; 实际上,时间玩出的把戏又有谁人能辨出? 詹金斯作为叙述者,看到了各种人物的经历,兴衰荣辱,哪一样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关于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又有谁预见到了它们对人类所造成的巨大破坏?第六部小说以 《好心人》为题目,而“好心人”指的却是专司复仇的三女神。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好心人”引出了关于战争的三部曲,记叙了两次世界大战。詹金斯的两位朋友,均在战争中丧生。时间,似乎总是出人意料地安排着人的命运。《伴随时光之曲而舞》的叙述方法,曾经受到批评家们的热烈评论。虽然在长达12部的鸿篇巨著中只用一个叙述者颇有点冒险,大有口吻单调、视角狭窄的危险,然而批评家们不得不承认,作者妥善地处理了叙述者与叙事的关系,避免了上述可能。首先,作者赋予詹金斯温和的性格。他客观,善解人意,富有洞察力,而且很有幽默感。他从不对他人匆忙下结论,而是与读者一起去观察人物的言行,让人物展现自己的面目。其次,作者通过其他人物来“观察”詹金斯,从而使读者感到书中的描写并非全部经过詹金斯的选择。当然,作品的内容不可能是不经选择的。身为贵族的鲍威尔在他所熟悉的事物中选择题材,《时光之曲》中的人物自然以上层人物为主。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时光之曲》是一部自传体作品。拿詹金斯的经历与鲍威尔的经历作一个比较,两人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富有观察力的读者会发现,作品的叙述方法颇为谨慎而有节制,体现了作者的文雅风度与超然姿态。但是,也有的批评家将此视为作品的一个缺陷,认为这种谨慎与节制来自叙述口吻的不一致(詹金斯时而用参与者的身份叙述,时而则操起作者本人的旁观者口吻讲话) 。善于写自传体小说的鲍威尔,从1976年起开始陆续出版他的多卷本回忆录《且莫中断》,其中的第一部《春天的婴儿》(1976)就已经显露了它与 《时光之曲》的相似,引起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兴趣。评论家将《且莫中断》看作是“真正的自传”,而《时光之曲》 则是“虚构的自传”。“虚构的自传”无疑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美国评论家盛赞它的文雅风格,称它充满“优美、魅力和含蓄的幽默”,是“20世纪中期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鲍威尔的朋友、名作家伊夫林·沃这样评论《时光之曲》:“它比《追忆逝水年华》更现实,也比它更有趣儿”,它“客观、冷静、幽默,结构精巧准确,是完美的英国式的小说”。
作者简介 安东尼·鲍威尔(1905—),英国小说家、戏剧家。1905年12月21日生于伦敦。父亲是英军军官,祖上是威尔士著名的贵族世家。1923年至1926年在牛津大学读书,获历史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伦敦的达克沃思出版社工作,长达10年之久。其间鲍威尔创作了5部小说,前4部均由达克沃思出版社出版。这4部小说是:《午后的人们》(1931)、《维纳斯堡》 (1932)、《从观察至死亡》(1933) 以及《代理人与病人》(1936)。这些作品反映了鲍威尔的讽刺特色以及好以青年男子作主人公的倾向。1934年,鲍威尔与帕克南小姐结婚,成为另一贵族大家庭的成员,并因此而进入伦敦的文人圈子。1936年后,鲍威尔为 《每日电讯报》等报刊当撰稿人,并曾受聘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1937年鲍威尔夫妇去好莱坞小住3个月,与海明威、费茨杰拉尔德会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鲍威尔坚持入伍,曾在威尔士团任军官,后任陆军部联络官,荣获数枚战争勋章。战后他重新开始写作,1948年出版了17世纪作家的传记《约翰·奥布里和他的朋友们》,并编辑了《短暂的生活; 约翰·奥布里文选》(1949)。鲍威尔此时已开始酝酿他的长篇巨著,最后他在伦敦的华莱士藏品陈列馆中的普桑绘画中找到灵感,并以此画来命名他的这个由4个三部曲组成的鸿篇《伴随时光之曲而舞》。这部自传体讽刺系列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中期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成为同期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名著。此外,鲍威尔著有剧本《花园之神》 (1971) 以及多卷本回忆录 《且莫中断》 。
内容概要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形式的,主人公叫尼古拉斯·詹金斯。《教养问题》讲述詹金斯在中学、大学和法国的学习经历。他有两个朋友,查尔斯·斯特林厄姆和皮特·坦普勒,三个人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与另一个学生肯尼思·威德默普尔的一本正经和追名逐利形成鲜明对照。詹金斯等人凭着贵族出身,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在事业上的成功似乎也是必然。威德默普尔则不同。他的阶级地位低下,其父不过是一个肥料商。然而,他在对金钱和权力的追逐中却不断地取得成功,引起主人公困惑和自嘲的反思,深感时间带给人的变化高深莫测。《买方市场》 中的相当一部分篇幅是描写晚会、宴会和舞会的。詹金斯已是21或22岁的青年,在出版社里工作,正在酝酿写一部长篇小说。但是他与书中其他人物一样,以夜生活的享乐消遣为主要生活内容。在一次晚会上,詹金斯与他人发生争论,他所散发的传单《打仗划不来! 》也被风吹散,惊动了在场的交际者,象征了社会上的变化以及激进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上层社会人士。詹金斯与一位女性第一次发生性关系,不再是童男。在《逆来顺受者的世界》中,詹金斯在写作上获得第一次成功: 他的作品出版了。他在爱情上也有所收获,与坦普勒的妹妹发生了一段恋情。威德默普尔在商业上颇为得意,但是他在爱情上却屡遭失败。到了《在莫莉女士家》中,威德默普尔的爱情更加失意,明确地表明他这的种生活方式是不受上帝祝福的。与其相反,詹金斯与沃敏斯特勋爵的女儿伊索贝尔一见钟情,很快就订了婚。在事业上,詹金斯由出版业转向电影剧本的创作,并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这时已是1934年,年近30的詹金斯第一次发现他生了白发。朋友们使他了解到社会上的政治态势,传统的价值观念似乎在受到威胁。《卡萨诺瓦的中餐馆》引出已经结婚的詹金斯,并以此为导线,描述了几对夫妇的婚姻关系,包括爱德华国王与辛普森夫人,尽管这两位从未正式露面,但是在揭示主题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男女关系通常只能给人带来不适乃至不幸。詹金斯结识了作曲家莫兰德并由此得以了解艺术家的生活方式,通过与贵族生活方式的对比,进一步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分化。《好心人》在时间上作了一次飞跃,并因此而成为后面三部战争小说的前奏。《好心人》记叙了詹金斯的童年。他在斯通赫斯特生活,父亲就在附近的阿尔德肖特驻扎,部队整装待命,准备开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时间似乎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数年之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人们依然体会到同样的气氛,听到同样的谣传,时间在这里仿佛划了一个圆圈,一切都象是重复。詹金斯与他的父亲一样,坚持入伍去保卫祖国。威德默普尔也入伍了。为现存制度服务的精神被作为残余的封建思想而受到嘲讽。战争三部曲 《尸骨成堆的山谷》、《士兵的艺术》和 《军事哲学家》仍持从容不迫的叙述口吻,讲述远离战场的军事生活。最有讽刺性的情节是,威德默普尔在军队青云直上,詹金斯、斯特林厄姆和坦普勒都成了他的下属。早年聪明而讨人喜欢的斯特林厄姆此时变得忧闷寡欢,在饭厅里当服务员。坦普勒原本从事金融业,入伍后对威德默普尔的态度大为改变,后被威派去执行一项秘密行动并遭身亡。斯特林厄姆也被杀。这两人的死亡与威德默普尔均有关联。帕米拉·弗利顿是早已出场的人物,在本书中成为主角。她与各色军官上床,最后成为威德默普尔的妻子。《书籍确能陈设房间》走出战争,描写1945年后的社会生活。威德默普尔受封成为终身贵族,帕米拉无比得意。她继续放荡的生活方式,与各种人物发生关系。詹金斯退伍后重操旧业,过着文人学者的生活。他开始搜集罗伯特·伯顿的资料,打算为他写一本书。《临时国王》将读者带到50年代末,詹金斯已经50有余。他的儿子已经快到入伍年龄了。活跃的帕米拉在一次情场失意后用药过量,结束了她狂乱的一生。莫兰德也在久病之后辞世。战后的英国社会在一些新角色的登场表演中得到喜剧性的描绘。退伍军官丹尼尔·托坎豪斯和被称作“书籍确能陈设房间的巴格肖”,都是书中生动有趣的人物。在最后一部作品《倾听暗中合声》中,威德默普尔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变化,他放弃世俗生活,加入了一个热衷于神秘仪式的迷信团体。他似乎丧失了不少理智,却仍然精力充沛,最后在奔跑中用力过度而死,死时还不到70岁。詹金斯的晚年相当安宁。他温和、安详、善解人意,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一个创造性的技能,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詹金斯最后在自己的乡间别墅里观看焰火,四处飘散的烟雾令他想起全书开卷时的场面: 清道工在街道旁的火边围坐着烤火。当时的火与烟使他就生活的规律与时间的渲化产生遐想; 此刻,詹金斯再次想到生活与时间的奇特关系。他感叹到: “在冬日的静寂中,就连四季的匀称运动似乎也停止了。”
作品鉴赏 用几千字来介绍这部浩繁之作买在过于勉强。然而《伴随时光之曲而舞》是一个整体,不容拆散。它如同普鲁斯特的名著《追忆逝水年华》,必须通篇阅读,方能体会到作品的妙处。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尼古拉·詹金斯,实际上,在小说涵盖的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的近40年时间里,真正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书名中提到的那个角色: 时间。因此,这部多卷本作品也常常被简称为 《时光之曲》。在《教养问题》中,詹金斯就曾这样明白地点题说: “四季神手挽手,脸朝外,随着带翼裸身老人弹奏的曲调节奏舞蹈。”事实上,这是对普桑的绘画的文学描述。作者认为这幅绘画表现了时间与人生的关系: “有些人也象四季神那样,脸朝外,按照复杂的节拍,手挽手运动。”卷帙浩繁的《伴随时光之曲而舞》,就是以此来组织结构的。全部作品耗去了作家24年的光阴,记叙了英国社会在二十世纪早到中期的生活画面。这部多卷本鸿篇在结构上是颇为讲究的,作者尤其注意到叙述的完整性和前后的呼应。第一部小说《教养问题》的开头以火为媒介,引出主人公对古代的遐想(“不知为什么,雪花落入火中的景象总是令我想起古代的世界……); 最后一部《倾听暗中合声》的结尾则以焰火为导线,重新提起四季(自然是暗示四季神)的循环。从表面上看,人事更迭,世态苍桑,仿佛象四位女神在原地转圈的舞蹈,周而复始,颇有规律; 实际上,时间玩出的把戏又有谁人能辨出? 詹金斯作为叙述者,看到了各种人物的经历,兴衰荣辱,哪一样是个人所能左右的?关于两次灾难性的世界大战,又有谁预见到了它们对人类所造成的巨大破坏?第六部小说以 《好心人》为题目,而“好心人”指的却是专司复仇的三女神。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好心人”引出了关于战争的三部曲,记叙了两次世界大战。詹金斯的两位朋友,均在战争中丧生。时间,似乎总是出人意料地安排着人的命运。《伴随时光之曲而舞》的叙述方法,曾经受到批评家们的热烈评论。虽然在长达12部的鸿篇巨著中只用一个叙述者颇有点冒险,大有口吻单调、视角狭窄的危险,然而批评家们不得不承认,作者妥善地处理了叙述者与叙事的关系,避免了上述可能。首先,作者赋予詹金斯温和的性格。他客观,善解人意,富有洞察力,而且很有幽默感。他从不对他人匆忙下结论,而是与读者一起去观察人物的言行,让人物展现自己的面目。其次,作者通过其他人物来“观察”詹金斯,从而使读者感到书中的描写并非全部经过詹金斯的选择。当然,作品的内容不可能是不经选择的。身为贵族的鲍威尔在他所熟悉的事物中选择题材,《时光之曲》中的人物自然以上层人物为主。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时光之曲》是一部自传体作品。拿詹金斯的经历与鲍威尔的经历作一个比较,两人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富有观察力的读者会发现,作品的叙述方法颇为谨慎而有节制,体现了作者的文雅风度与超然姿态。但是,也有的批评家将此视为作品的一个缺陷,认为这种谨慎与节制来自叙述口吻的不一致(詹金斯时而用参与者的身份叙述,时而则操起作者本人的旁观者口吻讲话) 。善于写自传体小说的鲍威尔,从1976年起开始陆续出版他的多卷本回忆录《且莫中断》,其中的第一部《春天的婴儿》(1976)就已经显露了它与 《时光之曲》的相似,引起了评论家和读者的兴趣。评论家将《且莫中断》看作是“真正的自传”,而《时光之曲》 则是“虚构的自传”。“虚构的自传”无疑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美国评论家盛赞它的文雅风格,称它充满“优美、魅力和含蓄的幽默”,是“20世纪中期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鲍威尔的朋友、名作家伊夫林·沃这样评论《时光之曲》:“它比《追忆逝水年华》更现实,也比它更有趣儿”,它“客观、冷静、幽默,结构精巧准确,是完美的英国式的小说”。
今日更新
-
田宫虎彦 画册
[2019-06-01]
-
椎名麟三 深夜的酒宴
[2019-06-01]
-
鲇川信夫 鲇川信夫诗集
[2019-06-01]
-
太宰治 斜阳
[2019-06-01]
-
梅崎春生 樱岛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