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箕歌》
天遣魔军杀不平,
不平人杀不平人,
不平人杀不平者,
杀尽不平方太平。
——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七
“扶箕歌”也即扶乩歌。扶乩,古代巫术迷信的一种,即借鬼神名义,两人合作以箕插笔,在沙盘上划字,以卜吉凶。这首《扶箕歌》反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平等理想,以及为争取实现这个理想所要采用的手段。它用歌谣的形式提出要“杀不平”的口号。所谓“杀不平”,是指杀掉那些剥削压迫人民,制造人间不平的封建统治者,这里“不平”二字包含的内容是既广且深的,它不但是政治、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必然还包括法律等方面的不平等以及具体的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些不合理与不平等现象,正如一首题为《不平歌》所唱的: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磨面的,吃瓜秧;炒菜的,光闻香;编凉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正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这些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所以要“杀不平”。 “杀不平”就是要求社会分配合理,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因此,只有消灭了“不平”,铲除那些制造“不平”的统治阶级,天下才能太平。这句里的“魔军”即红巾军。
“杀尽不平方太平”正是道出劳苦大众的心愿。但什么是“太平”?统治阶级也讲太平,人民大众也讲太平,但是二者的“太平”含义是不同的。统治者要求的太平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让人民为他们当牛做马。而人民心目中的“太平”则是过着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生活,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可是只要社会存在着不平等,存在着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天下就不会太平。所以他们把“杀不平”,求“太平”的希望寄托在代表他们利益的红巾军身上,正像元代另一首歌谣里唱的:“望太平,盼太平,黄沙滚滚咋太平;望太平,盼太平,红火烧起才太平”。受尽剥削压迫之苦、经历了多次起义烈火锻炼的人民大众如今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应该消除的是什么,需要得到的又是什么。显然,他们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某个皇帝身上,而是自己起来斗争,去开拓一个平等的社会。
这首歌谣表达了人们的平等理想及消灭不平等的决心,并对红巾军的革命行动予以热情的歌颂与支持。但是,这首歌谣也同样存在着某些封建思想意识的影响,即以宗教形式来号召民众。以宗教天命相号召既然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常用的一种手段,宗教天命的思想在歌谣中的表现也就不奇怪了。
《扶箕歌》通篇节奏明快,音节浏亮,可以想见作者要“杀不平”,求“太平”的急切心情与昂扬的斗志。通篇无任何技巧的修饰,但快人快语,刚健遒劲,锐气逼人。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到: “不识字的作家虽然不及文人的细腻,但他刚健清新”,此话用来评价这一首民歌也是恰当的。
-
《一轮明月当空挂》
[2019-05-12]
-
《一颗真心唱给新结识的情人》
[2019-05-12]
-
《七月》
[2019-05-12]
-
《三洲歌》
[2019-05-12]
-
《上山采蘼芜》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