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是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三)
这首民间词的内容,据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认为是讽刺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和“经界推排法”。就南宋末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此说颇有道理。《宋史·贾似道传》记载了南宋理宗时,贾似道当政,于景定四年曾实行“公田法”。办法是强制以低价收买一些大地主的“逾限”田地,充做公田,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并充军饷。当时规定的收买公田的限额是一千万亩。这种名义上采用强买方法,禁止土地“逾限”的问题,实质上乃是朝廷和私家地主争夺土地和收入的问题。公田法实行过程中, “虽百亩之家,亦不免焉”(见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甚至农民的小块土地也往往被强行收买。收买公田的政策,使土地更加集中,各阶层均极力反对,社会矛盾和危机进一步加深。后来贾似道又请行“经界推排法”,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民力更陷入困境。基于上述种种,该词的作者或为直接受害者,或为目睹者,对“公田法”、 “经界推排法”推行过程中的危害体验甚深,情感激愤,蓄之既久,联想也特别活跃,于是信口成章,这首词调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借词来写时政,就现存宋代民歌看,数量并不多。这首词生活气息十分浓厚,用字遣词通俗轻俏,和文人词的精雕特点不一样。整首词分上下两片,每片各六句,共六十字。为了分析的方便,结合内容,以三短句、 “七、四、四”言形式组成一章,全首共四章。
第一章一开头从高高在上的宰相说起,宰相的端坐“庙堂”,意味着国家将有重大的决策出现,人们拭目以待。经量:指清丈土地。正在议论阶段的“经量”,尚在拟议中,一个“便是”,就这么轻率地决定了,事物的性质一下子从初级阶段发展到质变。上片第二章在内容上紧承前三句,面对人们的疑虑,宰相授意“臣僚”纷纷“上一章”给皇帝, “头说”、 “尾说”,反复强调必须“经量”,其结果“帝从之”。下片第三章写“经量”的付诸实施。被称为“轻狂太守”的各郡买公田专官, “闻说经量”,立即“星夜”行动,强行收买,造成了“浙中大扰……,破家者多”(见《宋史·贾似道传》)的严重后果。第四章明确“经量”给整个社会及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危机。山东河北实际已沦陷,并不在南宋统治者手里,为什么近的不说,却说远的?这大约有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两重意思。对于那些在“经量”中获得大量好处,谋取了私利的“轻狂太守”,作者以鄙夷、讽刺的口吻告诫他们, “好去经量”吧!到处都是灾荒.为什么不再去“经量”? “胡不”句,用反诘语气对全篇作结,进行嘲笑讽刺,特别表现了作者对这类人的反感。事实上, “公田法”和“经界推排法”虽受到皇帝的支持,但由于上下各阶层的反对,始终不能全面推广,因而后来不得不明令禁止。贾似道去职后,南宋朝廷为了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得不把收买来的土地“尽还原主”。
整首四章,最后两章是关键之所在。第四章是了解词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关键,这是很明白的。第三章则是形成整首词气氛的关键,也是艺术上最能震撼读者心灵的地方。
这首词属双调小令,上下两片句句叶平声韵,声情低抑。整首有八句、八次重复使用“经量”,以突出表现词所要抒发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八组“经量”,词性并不完全一样,意思也不尽相同,使用过程中,在各自位置上,都能显得确切不移,虽重复而不觉累赘,虽次数多而不觉杂乱,故这种重复,不是形式上的文字游戏,而是内容的推进,形象的更新。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手法的应用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在一首容量有限的词中,声音和意义不相同的字,终究会比总是重复使用的一二个字显得更丰富些。在这一首中,只是在四言一句时重复,并见出整齐。七言一句,字多句长,重复字出现多了不易整齐,所以这首中的七言句就不使用重复的词语,这也说明它本身的艺术表现力是有限度的。不论如何,这首词中“经量”的八次成功使用,仍为文人诗和其它类型的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
-
《一轮明月当空挂》
[2019-05-12]
-
《一颗真心唱给新结识的情人》
[2019-05-12]
-
《七月》
[2019-05-12]
-
《三洲歌》
[2019-05-12]
-
《上山采蘼芜》
[201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