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甫田

2019-05-15 可可诗词网-诗经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倬彼甫田,①   一片大田广无边,
        岁取十千。②   每年收粮万万千。
        我取其陈,③   拿出仓里陈谷子,
        食我农人。④   给我农民把肚填。
        自古有年。⑤   古来都是丰收年。
        今适南亩,⑥   我到南亩去巡视,
        或耘或耔,⑦   锄草培土人不闲,
        黍稷薿薿。⑧   小米高粱一大片。
        攸介攸止,⑨   庄稼长大收上场,
        烝我髦土。⑩   田官向我来进献。
        
        以我齐明,(11)  黍稷装满碗和盆,
        与我牺羊,(12)  配上羊羔毛色纯,
        以社以方。(13)  祭祀土地四方神。
        我田既臧,(14)  我的庄稼长得好,
        农夫之庆。    召集农夫同欢庆。
        琴瑟击鼓,    击鼓奏瑟又弹琴,
        以御田祖,(15)  迎神赛会祭农神,
        以祈甘雨,(16)  祈求上天降甘霖,
        以介我稷黍,   使我庄稼得丰收,
        以穀我士女。(17) 养活老爷小姐们。
        
        曾孙来止,(18)  曾孙来到大田间,
        以其妇子,    农民叫他妻和子,
        饁彼南亩。(19)  一齐送饭到田边。
        田畯至喜,    田官一见心喜欢,
        攘其左右,(20)  拿起身边菜和饭,
        尝其旨否。(21)  尝尝味道鲜不鲜。
        禾易长亩,(22)  满田庄稼密又壮,
        终善且有。(23)  既好又多是丰年。
        曾孙不怒,    曾孙欢喜笑开颜,
        农夫克敏。(24)  农夫干活很勤勉。
        
        曾孙之稼,    曾孙庄稼堆满场,
        如茨如梁。(25)  高如屋顶和桥梁。
        曾孙之庾,(26)  曾孙粮囤只只满,
        如坻如京。(27)  就象小丘和山岗。
        乃求千斯仓,   快造仓库成千座,
        乃求万斯箱。(28) 快造车子上万辆。
        黍稷稻梁,    黍稷稻粮往里装,
        农夫之庆。    农夫同庆喜洋洋。
        报以介福,(29)  神灵报王以大福,
        万寿无疆!    长命百岁寿无疆!


        

(程俊英译)


        
        【注】 ①倬 (zhuo) : 大,指面积水阔。甫田: 大田。②十千: 一说十 千是虚数,指收成多。一说十千是确数,指一万亩的公田。③我:即指第三章中的曾孙。这里,诗人拟其口吻以第一人称出现。陈:陈粮。④食(si): 养。农奴在耕种公田的时候,由农奴主供给农奴吃粮。⑤有年: 丰年。⑥适: 往。⑦耘: 除草。耔(zi): 给禾苗培土。⑧薿薿 (ni):茂盛的样子。⑨攸: 乃,就。介: 长大。止: 至。⑩烝: 进。髦士: 英俊之士,当指田畯(田官)。(11)齐 (zi)明: 即粢盛,古时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12)牺: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口。(13)以:用。社: 土地神。方: 四方之神。(14)臧: 善,指收成好。(15)御 (ya) : 迎接。田祖: 农神。(16)祈: 祈求。甘雨:适时的好雨。(17)榖: 养。士女:指贵族男女。(18)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它的神灵,都自称曾孙。诗人自此改用第三者口吻叙述。(19)馌(ye): 送饭。(20)攘: 取。左右,指田畯两旁农夫妇子送来的菜饭。(21)旨: 味美。(22)易: 禾苗茂盛的样子。长:满。(23)终: 既。有: 丰。(24)克: 能。敏: 疾。指工作干得又好又快。(25)茨: 草房顶。梁: 桥梁。(26)庚: 粮囤。(27)坻(chi) : 小丘。京:大丘。(28)箱: 车箱。(29)介: 大。指社神田祖报周王以大福。
        
        这首诗的作者是西周的农奴主。有的研究者认为就是周天子。全诗从统治者的角度,写了他田地的广阔,庄稼的茂盛,祭祀的热闹,粮谷的丰收等。格调明快热烈,洋溢着颇为喜悦自得的神情。
        第一章,写农奴主到田间督耕和丰收在望的景象。开始两句就以“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破题,开宗明义,领起全篇。因为所占有的田土广阔,所以收成才成千上万;因为收成很多,仓库都装不下,所以才有“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的善举。这里的两个“我”字 (包括第二章中的“以我齐明,与我牺羊”的“我”) ,是农奴主的自称,即指第三章中的“曾孙”。此处以第一人称叙写,更见声情逼真。“食我农人”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农奴主对农奴很关心,其实此举更有深意: 且不说农奴本是粮食的直接生产者,却只配吃变质的陈粮,是多么的不合理。还因为土多地广,只是“岁取十千”的条件之一,大丰收的决定性因素还在于农奴们的辛勤劳作,而要农奴们不断地给他创造更多的财富,就不得不维持他们的生命。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发出“自古有年”的欣慰之言。这句话,既是承上,又是启下。“自古有年”,只能说明过去,要在未来的年月里继续获得大丰收,就必须督促农奴们尽力耕耘,因此就自然过渡到下文“省耕”的描写。据《孟子·梁惠王》下记载,古代农奴主有“春省耕而补不足”的贯例,主要目的是督促农奴们的劳动。所以,当曾孙“适彼南亩”,看到农奴们紧张繁忙的劳动景象,长势茁壮的连片庄稼,田官督耕进献的尽心竭力,不禁喜上眉梢: 又是一个可以“岁取十千”的丰收年啊!
        第二章,写收获之前的祭祀活动。在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往往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在万物有灵的思想支配下,祭祀神灵的风气十分盛行。这种祭祀,反映了先民们对物质的要求,对丰收的期望,具有强烈的功利思想。正如《国语·鲁语》所记裁: “祀及天之三辰,所以瞻仰也; 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祭典。”这一章中写祭祀土地神,四方之神,农神,其目的是请求这些神祗施展威力,使长势茁壮的庄稼不受旱、涝、虫的危害,确保丰收。在意脉上与前 “自古有年”紧密照应。在行文中,诗人以赋的笔法,极尽铺陈之能事,祭礼则黍稷罗列,纯牺间陈; 音乐或琴瑟缓奏,或鼓声激越; 臣民则载歌载舞,欢庆喜悦。诗人这样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把祭祀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给人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享受。而且在铺陈中,又注意笔墨的精炼和变化,如 “于方社则详礼物,于田祖则详乐器,互文以见义” (方玉润 《诗经原始》) 。同时,写祭祀始终与稼穑之事紧密相连,不但中间穿插以 “我田既臧”的庆幸,而且在章末又以十分虔诚的口吻,唱出了 “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的祈求之辞,使全章诗歌形散神聚,变不离本。
        如果说第二章是写人和神的关系,那么,第三章则着重写人与人的关系。但此章与第一章相比,在同是写农奴主与农奴的关系时,统治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威风大为收敛,而代之以平易近人,体察下情的谦和之态。由于 “督”的意味不浓,所以农夫对曾孙也颇为尊重,双方的关系是亲切融洽的,气氛是友好热烈的。诗人一改前两章第一人称的写法,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这既显得灵活,富于变化,而且“曾孙来止”这一发端,又声情毕肖地传达出农奴们对曾孙突然来到田间的由惊诧到兴奋,由兴奋到亲切的复杂感情变化。为了表达他们淳朴的敬仰之情,他们马上招呼妻子把饭菜送到田边,供曾孙一行人享用。而曾孙一行人也毫不客气:“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此只言田畯而不言曾孙,实以田畯概言之也。这里,既有“田畯至喜”的心理刻画,又有先尝为快的细节描写。其迫不及待之情,笑容可掬之态,爱民重农之意,如浮雕般地凸现在读者眼前,数千年之后读之,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此为全诗最精采之处,把君民同乐的欢快之情推向了高潮。不过,统治者与民同乐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激发农奴最大的劳动热情。看来,他们的目的是达到了。最后四句,诗人再扣稼穑之事的主题: 放眼那满田茂密茁壮的庄稼,予示着又一个丰年的来临。并以“曾孙不怒,农夫克敏”补写双方配合默契的融洽关系,强调农夫劳作的尽心尽力,全章首尾照应,神完气足。
        前三章的省耕、祭祀、同乐,根本目的是督促、鼓励农奴们忘我地劳动,给曾孙创造巨大的财富,第四章,便写终获丰收的喜庆景象。开始六句,诗人以流畅、紧凑的语言,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夸张,把秋天丰收的景象写得如在目前: 放眼望去,曾孙的庄稼,堆在广场上,高如屋顶和桥梁; 脱粒归仓后,装满了大小粮囤,犹如小丘和山岗。尽管廪庾皆满,但由于粮食太多,只好临时赶快再造千万座粮仓,千万辆运粮的车子,才能容纳下丰收的果实。“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两句,愈是写人们“临阵磨枪”的忙乱,愈益反衬出丰收硕果之大。与此相适应,开始六句中作者只写了场子上庄稼的堆积如山,高耸的粮仓鳞次栉比,而把收割、运输等劳动过程都省略了。这样,既突出了收获之多,同时又切合曾孙的心情。因为他当时所关心的,已不是农奴们的收割过程,而是为堆积如山的粮食所陶醉,为收藏他们而操心,为又一个丰年而庆祝。故文气顺势而下,以农夫喜庆,乞神赐福,祝周天子万寿无疆而收束全文。
        此诗虽以赋法多铺陈,但结构严密,层次清晰。“稼穑之盛由于农夫克敏,农夫之敏由于君上能爱农以事神,全篇一线,妥贴周密,神不外散” (方玉润《诗经原始》) 。其次,生动的描写,比喻、夸张的笔法,也增加了诗歌的形象,使我们能看见远古人们丰富多采的农业劳动生活。
        此诗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不一。《毛诗》序说:“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而思古焉”。似有穿凿之嫌。
        此诗作者虽然歌颂了农奴主到田间督耕,乞神赐福的活动,极力美化统治者与民同乐,共庆丰收的欢乐情景。但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农奴主对农奴劳动赤裸裸的剥削和占有,只不过对农奴们象在《硕鼠》、《伐檀》中强烈表现出的不满与反抗,被作者一笔抹杀了,而把他们描绘成一群昏昏噩噩,以被剥削为乐事的可怜虫。这种明显歪曲历史事实的思想局限,在《大田》一诗中也同样存在,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和剔除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