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蠹簡有遺字,先琴無泛聲。

    “蠹簡有遺字,先琴無泛聲。”詩句出處:《奉酬襲美先輩初夏見寄次韻》;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積雨晦皋圃,門前煙水平。蘋蘅增遙吹,枕席分餘清。
    村旆詫酒美,賒來滿鋞程。未必減宣子,何羨謝公榮。
    借宅去人遠,敗墻連古城。愁鴟占枯枿,野鼠趨前楹。
    昨日雲破損,晚林先覺晴。幽篁倚微照,碧粉含疏莖。
    蠹簡有遺字,先琴無泛聲。蠶寒繭尚薄,燕喜雛新成。
    覽物正搖思,得君初夏行。誠明復散誕,化匠安能爭!
    海浪刷三島,天風吹六英。洪崖領玉節,坐使虛音生。
    吾祖傲洛客,因言幾為傖。末裔實漁者,敢懷幹墨卿。
    唯思釣璜老,遂得持竿情。何須乞鵝炙,豈在斟羊羹。
    畦蔬與甕醁,便可相攜迎。蟠木幾甚曲,筍皮冠且輕。
    閑心放羈靮,醉腳從欹傾。一徑有餘遠,一窗有餘明。
    秦皇苦不達,天下何足並。

    【註釋】:

    蠹:

    ①蛀蟲。《韓非子·亡徵》:“木之折也必通蠹,墻之壞也必通隙。”②蛀蝕。楊萬裡《理蔬》:“青蟲捕仍有,蠹葉病還生。”③損毀;破壞;損害。范曄《後漢書·宦者傳序》:“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

    簡:

    ①戰國至魏晉時代用於書寫的狹長竹片。《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昭王讀法十餘簡而睡臥矣。”《漢書·藝文志》:“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聞大(tài)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大:同“太”。)②書信。柳宗元《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辱致來簡,受賜無量。”③簡單;簡略。《晉書·樂廣傳》:“王衍自言:‘與人語甚簡至,及見廣,便覺己之煩。’”(簡至:簡約周到。)《莊子·人間世》:“其始作為簡,其將畢也必巨。”張居正《贈荊門守黃君升開封貳守序》:“閑僻之地,事簡而慮優。”(優:富餘。)④簡化。陸機《吊魏武帝文》:“信簡禮而薄葬。”⑤放蕩;怠慢。《韓非子·亡征》:“簡法禁而務謀慮,荒封內而恃交援者,可亡也。”《南史·王球傳》:“球簡貴勢,不交遊,筵席虛靜,門無異客。”⑥檢閱;檢查。《左傳· 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三國志·吳書· 呂蒙傳》:“及簡日,陳列赫然。”《漢書·馮奉世傳》:“守戰之備,久廢不簡。”⑦選擇。張居正《賀少宰鎮山朱公重膺殊恩序》:“會少司空缺,簡公寄之。”諸葛亮《出師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⑧質樸;平易。《後漢書·魏霸傳》:“以簡樸寬恕為政。”

    有:

    (一)①與“無”相對。1. 表示占有、具有、領有。《論語·公冶長》:“陳文子有馬十乘(shèng)。”(乘:四匹。)諸葛亮《草廬對》:“孫權據有江東。”2.表示存在。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3. 表示發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②豐收。儲光羲《觀競渡》:“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④助詞。1. 多用於朝代名稱的前面。《詩經·大雅·文王》:“有周不顯,帝命不時。”2. 用於形容詞前面。《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明星有爛。”(爛:燦爛。) (二)yòu 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

    遺:

    (一)①失去;丟失。《韓非子·難三》:“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趨時也,履遺而弗取,冠掛而弗顧。”(履:鞋。冠:帽。)②遺漏;忽略。《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③遺失;遺漏的東西。司馬遷《報任安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闕:缺失。)④舍棄。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商君:指商鞅。)⑤遺留;留給。《史記·韓長儒列傳》:“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後遺憂。” ⑥前代遺留的風氣、風格等。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號稱四傑,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諸葛亮《出師表》:“深追先帝遺詔。”(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裡行》:“生民百遺一。”《漢書·食貨志上》:“地有遺利,民有餘力。”⑨超脫。賈誼《鵩鳥賦》:“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綜傳》:“嘗改歲後,問訊臨川王宏,出至中閣,登宏羊車次遺糞而出。”(11)墜;落。劉向《九嘆·思古》:“目眇眇而遺泣。”(泣:眼淚。) (二)wèi ①給予;贈送。《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②特指饋贈。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③送達。《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書遺譚。”④指送行。《商君書·畫策》:“強國之民,父遺其子,兄遺其弟,妻遺其夫,皆曰:‘不得,無返!’”(得:指立功取勝。無:同“毋”。)

    字:

    ①生子。王充《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疏:稀。)②懷孕。《周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貞:占卜。)③愛。《左傳·成公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④女子許嫁。葉適《林伯和墓志銘》:“鄰女將字而孤,養視如己子,擇對嫁之。”(孤:失去父母。)⑤表字。《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字孔明。”⑥文字。《漢書·劉歆傳》:“分文析字。”⑦養育。《左傳·成公十一年》:“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殺之。”

    先:

    ①走在前面。《楚辭· 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②先於;在……之前。《荀子·大略》:“先事慮事,先患慮患。”③首要的事。《吳子·治兵》:“用病之道何先?”④祖先;上代。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對死去的人的尊稱。《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⑥對古代人的稱呼。⑦先生。《漢書·梅福傳》:“夫叔孫先非不忠也。”[先生]1. 老師。2.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亦用來作對人的尊稱。3. 醫生。[先進]先行學習。《論語 ·先進》:“先進於禮樂,君子也。”

    琴:

    一種古琴,撥弦樂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開始為五弦,周初增至七弦。《左傳·襄公十四年》:“使師曹誨之琴。”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泛:

    ①泛濫,大水漫溢。《漢書·武帝紀》:“(元光三年)河水決濮陽,泛郡十六。”②漂浮;浮遊。許渾《南亭偶題》:“鳥驚山果落,龜泛綠萍開。”③膚淺;不深入。葉適《始議一》:“不可以泛辭舉,不可以偏說定。”④浮現;透出。陳羽《送友人及第歸江東》:“五陵春色泛花枝,心醉花前遠別離。”李孝光《環碧齋》:“水泛空青入座來。”⑤廣泛;普遍。蕭統《〈文選〉序》:“歷觀文囿,泛覽辭林。”⑥彈奏(琴瑟)。呂溫《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東》:“慷慨視別劍,淒清泛離琴。”

    聲:

    ①樂音;音樂。《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鄭聲:指鄭地的俗樂。雅樂:指廟堂音樂,正樂。)②聲音;聲響。《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③發出聲音。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④口音。魏禧《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⑤聲張;張揚。張溥《五人墓碑記》:“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zī)財以送其行。”(斂:聚集。貲:通“資”,財物。)⑥名譽;名聲;聲望。《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⑦聲勢。《戰國策·齊策一》:“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威:震。)⑧指漢字的聲母。《南史·謝莊傳》:“又王玄謨問莊何者為雙聲,何者為疊韻。”⑨指聲調,漢字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權)公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權公:權德輿。)⑩量詞。表示聲音發出的次數。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拔弦三兩聲。”


    上一篇:高揖愁霖词未已,披文忽自皮夫子。

    下一篇: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 蠹简有遗字,先琴无泛声。

    “蠹简有遗字,先琴无泛声。”诗句出处:《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积雨晦皋圃,门前烟水平。蘋蘅增遥吹,枕席分余清。
    村旆诧酒美,赊来满鋞程。未必减宣子,何羡谢公荣。
    借宅去人远,败墙连古城。愁鸱占枯枿,野鼠趋前楹。
    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幽篁倚微照,碧粉含疏茎。
    蠹简有遗字,先琴无泛声。蚕寒茧尚薄,燕喜雏新成。
    览物正摇思,得君初夏行。诚明复散诞,化匠安能争!
    海浪刷三岛,天风吹六英。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吾祖傲洛客,因言几为伧。末裔实渔者,敢怀干墨卿。
    唯思钓璜老,遂得持竿情。何须乞鹅炙,岂在斟羊羹。
    畦蔬与瓮醁,便可相携迎。蟠木几甚曲,笋皮冠且轻。
    闲心放羁靮,醉脚从欹倾。一径有余远,一窗有余明。
    秦皇苦不达,天下何足并。

    【注释】:

    蠹:

    ①蛀虫。《韩非子·亡徵》:“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②蛀蚀。杨万里《理蔬》:“青虫捕仍有,蠹叶病还生。”③损毁;破坏;损害。范晔《后汉书·宦者传序》:“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简:

    ①战国至魏晋时代用于书写的狭长竹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汉书·艺文志》:“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大(tài)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大:同“太”。)②书信。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辱致来简,受赐无量。”③简单;简略。《晋书·乐广传》:“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简至:简约周到。)《庄子·人间世》:“其始作为简,其将毕也必巨。”张居正《赠荆门守黄君升开封贰守序》:“闲僻之地,事简而虑优。”(优:富余。)④简化。陆机《吊魏武帝文》:“信简礼而薄葬。”⑤放荡;怠慢。《韩非子·亡征》:“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南史·王球传》:“球简贵势,不交游,筵席虚静,门无异客。”⑥检阅;检查。《左传· 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三国志·吴书· 吕蒙传》:“及简日,陈列赫然。”《汉书·冯奉世传》:“守战之备,久废不简。”⑦选择。张居正《贺少宰镇山朱公重膺殊恩序》:“会少司空缺,简公寄之。”诸葛亮《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⑧质朴;平易。《后汉书·魏霸传》:“以简朴宽恕为政。”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遗:

    (一)①失去;丢失。《韩非子·难三》:“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履:鞋。冠:帽。)②遗漏;忽略。《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③遗失;遗漏的东西。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阙:缺失。)④舍弃。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商君:指商鞅。)⑤遗留;留给。《史记·韩长儒列传》:“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⑥前代遗留的风气、风格等。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⑨超脱。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综传》:“尝改岁后,问讯临川王宏,出至中阁,登宏羊车次遗粪而出。”(11)坠;落。刘向《九叹·思古》:“目眇眇而遗泣。”(泣:眼泪。) (二)wèi ①给予;赠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②特指馈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③送达。《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遗谭。”④指送行。《商君书·画策》:“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得:指立功取胜。无:同“毋”。)

    字:

    ①生子。王充《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疏:稀。)②怀孕。《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贞:占卜。)③爱。《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④女子许嫁。叶适《林伯和墓志铭》:“邻女将字而孤,养视如己子,择对嫁之。”(孤:失去父母。)⑤表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⑥文字。《汉书·刘歆传》:“分文析字。”⑦养育。《左传·成公十一年》:“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先:

    ①走在前面。《楚辞· 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②先于;在……之前。《荀子·大略》:“先事虑事,先患虑患。”③首要的事。《吴子·治兵》:“用病之道何先?”④祖先;上代。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⑤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孟子·梁惠王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⑥对古代人的称呼。⑦先生。《汉书·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先生]1. 老师。2.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亦用来作对人的尊称。3. 医生。[先进]先行学习。《论语 ·先进》:“先进于礼乐,君子也。”

    琴:

    一种古琴,拨弦乐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开始为五弦,周初增至七弦。《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师曹诲之琴。”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泛:

    ①泛滥,大水漫溢。《汉书·武帝纪》:“(元光三年)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②漂浮;浮游。许浑《南亭偶题》:“鸟惊山果落,龟泛绿萍开。”③肤浅;不深入。叶适《始议一》:“不可以泛辞举,不可以偏说定。”④浮现;透出。陈羽《送友人及第归江东》:“五陵春色泛花枝,心醉花前远别离。”李孝光《环碧斋》:“水泛空青入座来。”⑤广泛;普遍。萧统《〈文选〉序》:“历观文囿,泛览辞林。”⑥弹奏(琴瑟)。吕温《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东》:“慷慨视别剑,凄清泛离琴。”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上一篇:高揖愁霖词未已,披文忽自皮夫子。

    下一篇: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 上一篇:高揖愁霖词未已,披文忽自皮夫子。

    下一篇: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