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憩苔石遍,仰窺杉桂攢。”詩句出處:《奉和郎中遊仙巖四瀑佈寄包秘監李吏》;是唐朝詩人李縝的作品。
符守分珪組,放情在丘巒。悠然造雲族,忽爾登天壇。 求古理方賾,玩奇物不殫。晴光散崖壁,瑞氣生芝蘭。 中有四瀑水,奔流狀千般。風雲隱巖底,雨雪霏林端。 晶晶含古色,颼颼引晨寒。澄潭見猿飲,潛穴知龍盤。 坐憩苔石遍,仰窺杉桂攢。幽蹊創高躅,靈藥餘仙餐。 攜賞喜康樂,示文驚建安。縑緗炳珠寶,中外貽同官。 末調亦何為,輒陪高唱難。慚非禦徒者,還得依門欄。
|
【註釋】:
坐:
①坐。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放在腳跟上。《左傳·宣公二年》:“坐而假寐。”《呂氏春秋·離俗》:“終日坐,不自快。”②座位。後來寫作“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史記·項羽本紀》:“請以舞劍,因擊沛公於坐。”又比喻容易,不費力。《孟子·離婁下》:“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茍求其敵,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日至:指冬至。)③據守;堅守。《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④訴訟人對質;對證。《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莊子為坐。”(莊子:人名。)⑤犯罪;囚犯……獲罪。《晏子春秋·雜下》:“王曰:‘何坐?’曰:‘坐盜’”《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數歲,坐法去官,傢居長安。”也指判罪,定罪。《漢書·霍光傳》:“敢有毀者,坐之!”⑥徒然;白白地。李白《蜀道難》:“以手撫膺坐長嘆。”⑦因為;由於。古詩《陌上桑》:“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羅敷:美女名。)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⑧居住;停留。歸莊《黃孝子傳》:“父子坐旅中倘怳(tǎng huǎng)累月,因留過歲。”(惝怳:失意。累:數。)憩:
休息。《詩經·召南·甘棠》:“勿翦(jiǎn)勿敗,召(shào)伯所憩。”(翦:同“剪”。敗:毀壞。召伯:人名。)石:
(一)①石頭;石塊。《列子·湯問》:“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陸機《文賦》:“被金石以廣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樂器名,八音之一。《韓非子·說疑》:“不聽鐘石之聲。”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韓非子·喻老》:“(病)在肌膚,針石所及也。” (二)dàn (舊讀shí)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墨子·魯問》:“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韓愈《雜說》四:“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遍:
①普遍;全面。《詩經·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為爾德。”(群黎:眾庶;黎民。)《荀子·性惡》:“足可以遍行天下。”(足:腳。)②量詞。表示次數,相當於“次”、“回”。《三國志· 魏書· 賈逵傳》註引《魏略》:“最好《春秋左傳》,乃為牧守,常自課讀之,月常一遍。”仰:
①抬頭;臉朝上。與“俯”相對。《荀子·解藪》:“瞽(gǔ)者仰視而不見星。”(瞽者:瞎子。)《世說新語·排調》:“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日:陽光。)②物體朝上。蘇軾《真一酒》:“稻垂麥仰陰陽足。”③敬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蓋:壓倒。)④依賴。《墨子·七患》:“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⑤敬詞。下對上表示尊敬。蘇軾《和王鞏並次韻》:“仰荷天地德。”⑥舊時公文用語。上對下表示命令,有切望之義。《舊唐書·宣宗紀》:“仰州縣放免差役。”窺:
(一)①從小孔或門縫處偷看。《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禮記·少儀》:“不窺密。”②觀看。《戰國策· 齊策一》:“朝服衣冠,窺鏡。”《論語·子張》:“窺見室傢之好。”③偵探;窺伺。李白《關山月》:“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白登:山名。青海灣:青海湖。)《過秦論》:“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二)kuǐ 通“跬”。半步。《漢書·息夫躬傳》:“京師雖有武蜂精兵,未有能窺左足而先應者也。”(武蜂:軍隊名。窺左足:左腳邁出一步。)桂:
①植物名。桂皮樹。《楚辭·離騷》:“雜申椒與桂菌兮,豈維紉夫蕙茞。”②植物名,指木樨。三國·魏·繁欽《彌愁賦》:“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攢:
(一) cuan ①[動]聚集。司馬相如《上林賦》:“~立叢倚,連卷累佹。”②[名]待葬的棺木。《宋史·哲宗孟皇後》:“遺命擇地~殯,俟軍事寧,歸葬園陵。”(二) zan ① [動]積蓄。《紅樓夢》第二十五回:“我~瞭幾兩體己。”②[動]通“趲”。催,趕。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折:“小人是蕭令史,正在司房裡~造文書。”③[形]彎曲。方以智《物理小識·鳥獸類上·貓》:“捉其耳而四足~者良,以長則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