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不來照明鏡,卻掩洞房抱寂寂。”詩句出處:《六嘆》;是唐朝詩人李涉的作品。
綺羅香風翡翠車,清明獨傍芙蓉渠。上有雲鬟洞仙女, 垂羅掩縠煙中語。風月頻驚桃李時,滄波久別鴛鴻侶。 欲傳一札孤飛翼,山長水遠無消息。卻鎖重門一院深, 半夜空庭明月色。 深院梧桐夾金井,上有轆轤青絲索。美人清晝汲寒泉, 寒泉欲上銀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闌空嘆息。 惆悵不來照明鏡,卻掩洞房抱寂寂。 漢臣一沒丁零塞,牧羊西過陰沙外。朝憑南雁信難回, 夜望北辰心獨在。漢傢茅土橫九州,高門長戟封王侯。 但將鐘鼓悅私愛,肯以犬羊為國羞。夜宿寒雲臥冰雪, 嚴風觸刃垂旌節。丁年奉使白頭歸,泣盡李陵衣上血。 |
【註釋】:
惆:
[惆悵]失意;傷感。陶潛《歸去來兮辭》:“奚惆悵而獨悲?”《荀子·禮論》:“則其於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qiè)。”(嗛:滿足。)惆悵:
失意,傷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而獨悲。”悵:
失意;煩惱。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史記·陳涉世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恨:不滿意。)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來:
(一)①小麥。《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牟。”②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跟“去”、“往”相反。《孫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賀知章《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③使……來;招致;招來。也作“徠”。司馬遷《史記·文帝本紀》:“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④某一時間以後。《孟子·盡心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⑤將來;未來。陶潛《歸去來兮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諫: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斯:則。已:停止。)⑥句末助詞。《莊子·人間世》:“嘗以語我來。”《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 (二)lài 慰勞。《詩經·小雅·大東》:“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職:主管。勞lào:慰勞)照:
①[動]照耀。《周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②[名]日光。杜甫《秋野》之四:“遠崖秋沙白,連山晚~紅。”③[動]看鏡中的影子。《晉書·王戎傳附王衍》:“在車中攬鏡自~。”④[動]察看。《後漢書·馮勤傳》:“忠臣孝子,覽~前世,以為鏡誡。”⑤[動]按照,依照(後起意義)。《天朝田畝制度》:“凡分田,~人口,不論男婦。”明:
①明亮;光明。《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②照亮。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火尚足以明也。”③明顯;明白。《戰國策·齊策一》:“則秦不能害齊,亦已明矣。”④公開。《戰國策·趙策四》:“太後明謂左右。”又顯露。柳宗元《小石潭記》:“明滅可見。”⑤說明;表明。張溥《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⑥賢明;英明。諸葛亮《前出師表》:“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⑦聰明;智慧。《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遺:放棄。)⑧視力;眼力。又視力好。《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⑨白天。張煌言《擬古》之二:“晦明本如轂(gǔ),日日相推移。”(晦:黑夜。轂:車輪的中心。)⑩舊指陽世間。顏延之《和謝監靈運一首》:“人神幽明絕。”(幽:指陰間。絕:指時亂不得祭祀。)(11)次(日或年)。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南海:指浙江佛教勝地普陀山。)(12)朝代名。朱元璋建於公元1368年,1661年為清王朝所代替。[明堂]古代天子舉行朝會、祭祀、慶賞等大典的地方。古樂府《木蘭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器]即“冥器”。古代殉葬用的器物。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今日有個大人傢出殯,擺設明器,好生齊整。”(大人傢:大戶人傢。)卻:
①退;使退卻。《呂氏春秋·序意》:“馬卻不肯進。”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蒙恬:秦名將。藩籬:比喻邊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勇士不卻死而滅名。”③不前進,停止。《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馬退而卻,策不能進前也。”④拒絕;退還。《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也?”李斯《諫逐客書》:“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動詞後表明動作瞭結,完成。聶夷中《詠田傢》:“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⑦副詞。1. 表示強調。相當於“正”。李商隱《有感》:“非關宋玉有微詞,卻是襄王夢覺遲。”2. 表示重復。相當於“再”、“又”。李白《送賀監歸四明應制》:“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3. 表示相反,相當於“倒”、“反”。李白《把酒問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掩:
①遮蔽;覆蓋。《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②關閉;合上。王駕《社日》:“豚柵雞棲半掩扉。”③匿藏。《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掩賊為藏(zāng)。”(毀:毀壞禮法。藏:同“”。 窩主。)④襲擊。《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征南將王昶(chǎng)渡江,掩攻吳,破之。”⑤超過。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嶽掩赤城。”(赤城:山名。)[掩護]1.掩蓋;包庇。歸有光《與曾省吾參政書》:“仆非敢緣舊識,求門下有所掩護也。”(緣:憑借。門下:對長官的敬稱。)2.保護;庇護。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著程嬰將他掩護。”洞:
(一)①(水流)急。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漕:運糧水道。)②疾的樣子。陸機《演連珠》:“震風洞發,則夏屋有時而傾。”③洞穴;窟窿。張衡《西京賦》:“赴洞穴,探封狐。”④打洞。蒲松齡《聊齋志異·狼》:“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⑤貫穿;穿透。《南史·蔡道恭傳》:“道恭用四石烏漆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飲羽。”⑥深入;透徹。劉知幾《史通·敘事》:“洞識此心,始可言史矣。”⑦象聲詞。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 (二)tóng [洪洞]縣名。在山西省南部汾河東面。洞房:
①深幽的內室。枚乘《七發》:“~~清宮,命日寒熱之媒。”②新婚夫婦的新房。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②連接相通的房間。庾信《小園賦》:“豈必連闥~~,南陽樊重之第。”房:
(一)①古代指正室兩旁的房間。後泛指房屋、居室。《尚書·顧命》:“垂之竹內,在東房。”《南史·袁湛傳附袁昂》:“兼開拓房宇,處以華曠,同財共有,恣其取足。”(華曠:華麗寬敞。恣:任憑。)②形狀和結構像房子的東西。杜甫《秋興八首》之六:“波飄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③傢族的一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李氏分隴西、趙郡二支,隴西有四房,趙郡有六房。”④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秋》:“季秋三月,在房。” (二)páng [阿房宮]秦宮殿名。[房皇]同“徬徨”。徘徊。《史記·禮書》:“於是中焉,房皇周浹,曲直得其次序,聖人也。”(周浹:普遍深入。)抱:
①胸懷。《宋書·范曄傳》:“雖區區丹抱,不負夙心。”韋應物《寒食日寄諸弟》詩:“念離獨傷抱。”②用手臂圍住,抱持。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史:史可法。公:指左光鬥。)《史記· 西門豹傳》:“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即:就。使:命令。)③環繞;圍繞。杜甫《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④懷藏;心存。袁枚《祭妹文》:“然則抱此無涯之憾……”⑤負;背負。司馬遷《報任安書》:“今少卿抱不測之罪。”⑥兩臂合抱的距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長千仞,大連抱。”寂:
①寂靜;沒有聲音。《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寥:空曠高遠。)韓愈《明水賦》:“夜寂天清。”②孤單;冷清。元稹《行宮》:“宮花寂寞紅。”寂寂:
冷靜,寂寞。左思《詠史》:“~~揚子宅,門無卿相輿。”寂:
①寂靜;沒有聲音。《老子》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寥:空曠高遠。)韓愈《明水賦》:“夜寂天清。”②孤單;冷清。元稹《行宮》:“宮花寂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