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解耕耘妾能織,歲晏饑寒免相逼。”詩句出處:《寄河陽從事楊潛》;是唐朝詩人李涉的作品。
憶昨天臺尋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烏欲上海如血, 翠色一點蓬萊光。安期先生不可見,蓬萊目極滄海長。 回舟偶得風水便,煙帆數夕歸瀟湘。瀟湘水清巖嶂曲, 夜宿朝遊常不足。一自無名身事閑,五湖雲月偏相屬。 進者恐不榮,退者恐不深。魚遊鳥逝兩雖異, 彼此各有遂生心。身解耕耘妾能織,歲晏饑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歲餘,漁樵一半分渠力。吾友從軍在河上, 腰佩吳鉤佐飛將。偶與嵩山道士期,西尋汴水來相訪。 見君顏色猶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落日驅車出孟津, 高歌共嘆傷心地。洛邑秦城少年別,兩都陳事空聞說。 漢傢天子不東遊,古木行宮閉煙月。洛濱老翁年八十, 西望殘陽臨水泣。自言生長開元中,武皇恩化親沾及。 當時天下無甲兵,雖聞賦斂毫毛輕。紅車翠蓋滿衢路, 洛中歡笑爭逢迎。一從戎馬來幽薊,山谷虎狼無捍制。 九重宮殿閉豺狼,萬國生人自相噬。蹭蹬瘡痍今不平, 幹戈南北常縱橫。中原膏血焦欲盡,四郊貪將猶憑陵。 秦中豪寵爭出群,巧將言智寬明君。南山四皓不敢語, 渭上釣人何足雲。君不見昔時槐柳八百裡, 路傍五月清陰起。隻今零落幾株殘,枯根半死黃河水。
|
【註釋】:
身:
①人或動物的軀幹。屈原《九歌· 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不懲:不戒悔。)②身體。《荀子·非相》:“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③樹的主幹。《爾雅·釋木》:“樅,松葉柏身。”④自身;自己。《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為等。《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⑥親自。《韓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⑦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翼德也。”解:
(一)①分解牛或其他動物的肢體。《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②分開;破裂。《史記·秦始皇本紀論》:“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③解圍;撤圍。《史記·魏公子列傳》:“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④消融。《呂氏春秋·孟春紀》:“東風解凍。”(東風:春風。)袁宏道《滿井遊記》:“於時冰皮始解。”引申為消散。《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少:稍稍。)⑤調解;和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⑥解除。《戰國策·燕策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⑦解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⑧理解;懂得。《論衡·問孔》:“茍有不曉解之問,造難孔子,何傷於義?”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⑨分割。《國語·魯語上》:“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⑩能夠;會。李白《月下獨酌》:“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羅隱《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二)jiè 押送財物或犯人。《晉書·樂廣傳》:“廣即便解遣。” (三)xiè ① 明白;懂得。②通“懈”。懈怠;松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史記·李將軍列傳》:“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③解池。湖名,在山西省。耕耘:
翻土除草。也泛謂農業生產。《荀子·子道》:“夙興夜寐,~~樹藝。”耘:
①除草。《墨子·三辯》:“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②除掉;清除。《史記·東越列傳》:“不戰而耘,利莫大焉。”黃庭堅《讀曹公傳》:“更黨錮之災,義士忠臣,耘除略盡。”[耕耘]泛指農業生產。《漢書·元帝紀》:“勞於耕耘。”妾:
①女奴隸。《尚書·費誓》:“臣妾逋(bū)逃。”(臣:男奴。逋:逃亡。)②男子在正妻之外娶的小老婆。《戰國策·齊策一》:“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③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孟郊《織婦詞》:“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無能不官,無功不賞。”②有能力;有才能。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③能夠;勝任。《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④擅長;善於。蔡元培《圖畫》:“善畫者多工書而能詩。”(書:書法。)⑤和睦,親善。《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⑥如此;這般。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忍:忍心。)⑦及,達到。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詞。約同“乃”、“於是”。《管子·權修》:“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遊能寒。”(食水:指魚鱉囧鶩等。)歲:
①星名。即木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②年。《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年。”③光陰;時間;時光。元稹《遣春十首》之七:“莫倚顏似花,君看歲如水。”④年齡。崔顥《江畔老人愁》:“少年欲知老人歲,豈知今年一百五。”⑤年景;年成;收成。《鹽鐵論·力耕》:“豐年歲登,則儲積以備乏絕。”(登:莊稼豐收。)歲晏:
歲暮,年尾。白居易《采地黃者》:“~~無口食,田中采地黃。”晏:
①天晴無雲。《漢書·揚雄傳》:“於是天清日晏。”②鮮艷;華美。《詩經·鄭風·羔裘》:“羔裘晏兮,三英粲兮。”(羔裘:羊皮襖。三英:指皮衣上的裝飾物。)③同“宴”。平靜;安定。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荊門晝掩,閑庭晏然。”(荊門:柴門。)④晚;遲。梅堯臣《依韻答李晉卿結交篇》:“平生相與親,晏歲誰可決?”[晏駕]古時對帝王死亡的委婉說法。班固《漢書·江充傳》:“充見上年老,恐晏駕後為太子所誅。”[晏晏]1.和悅。《詩經·衛風·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總角:古代未成年發型。借指幼年。)2.盛大的樣子。宋玉《九辯》:“被荷裯之晏晏兮。”(被pī:披著。裯dāo:短衣。)饑:
①餓。與“飽”相對。《韓非子·飾邪》:“傢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②通“饑2”。饑荒。《墨子·七患》:“五谷不收謂之饑。”《漢書·翼奉傳》:“今東方連年饑饉。”寒:
①冷。《禮記·月令》:“寒熱不節,民多虐疾。”《呂氏春秋·察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貧窮;貧寒。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貴人傢。)《晉書·劉毅傳》:“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③害怕;畏懼。《聊齋志異·辛十四娘》:“誤入澗谷,狼奔鴟(chī)叫,豎毛寒心。”(鴟:貓頭鷹。)免:
(一)①脫掉;去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②免除。《北齊書·文宣帝紀》:“甲辰,詔今年遭蝗之處免租。”③赦免。《左傳·成公十七年》:“君討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④避免。《孟子·梁惠王上》:“兇年不免於死亡。”⑤罷免。《呂氏春秋·處方》:“殺之免之。”⑥通“娩”。分娩;生育。《國語·越語上》:“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⑦通“勉”。勤勉。《呂氏春秋·辯土》:“免耕殺匿,使農事得。” (二)wèn 同“絻(wèn)”。古代一種喪服。脫帽。用佈纏頭。《禮記·檀弓上》:“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侯免。”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逼:
①迫近。《水經註·沔水》:“又有白馬山,山石似馬,望之逼真。”②逼迫;脅迫。《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③強索。朱國楨《湧幢小品·王府》:“毆辱憲臣,逼取財物,地方騷動。”(憲臣:指禦史。)④狹窄。《荀子·賦篇》:“入郄(xì)穴而不逼者。”(郄:隙;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