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繞堂復穿林,沸若金鼎溢。

    “繞堂復穿林,沸若金鼎溢。”詩句出處:《驕兒詩》;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作品。

    袞師我驕兒,美秀乃無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歲知名姓,眼不視梨栗。交朋頗窺觀,謂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爾燕鶴骨。
    安得此相謂,欲慰衰朽質。青春妍和月,朋戲渾甥侄。
    繞堂復穿林,沸若金鼎溢。門有長者來,造次請先出。
    客前問所須,含意下吐實。歸來學客面,闈敗秉爺笏。
    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豪鷹毛崱屴,猛馬氣佶傈。
    截得青筼簹,騎走恣唐突。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
    又復紗燈旁,稽首禮夜佛。仰鞭罥蛛網,俯首飲花蜜。
    欲爭蛺蝶輕,未謝柳絮疾。階前逢阿姊,六甲頗輸失。
    凝走弄香奩,拔脫金屈戌。抱持多反側,威怒不可律。
    曲躬牽窗網,衉唾拭琴漆。有時看臨書,挺立不動膝。
    古錦請裁衣,玉軸亦欲乞。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
    芭蕉斜卷箋,辛夷低過筆。爺昔好讀書,懇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無肉畏蚤虱。兒慎勿學爺,讀書求甲乙。
    穰苴司馬法,張良黃石術。便為帝王師,不假更纖悉。
    況今西與北,羌戎正狂悖。誅赦兩未成,將養如痼疾。
    兒當速成大,探雛入虎穴。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帙。

    【註釋】:

    繞:

    ①纏繞;環繞。《呂氏春秋·知分》:“子嘗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②從側面或後面迂回過去。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郭:城郭。)③繞道。《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漢蓋縱左右翼繞單於。”(漢:指漢軍。)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諸侯趨走堂下。”②正屋,即廳堂。杜甫《贈衛八處士》:“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③舊時官府議事或審案的地方。李商隱《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專門用途的房屋、廳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縣新食堂記》:“新作食堂於縣內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親屬。《世說新語·賞譽》:“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長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二》:“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而死乎?”(去:離開。)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難矣哉!”3. 容貌魁偉不凡。《後漢書·伏湛傳》:“湛容貌堂堂。”4.公然;無顧慮的樣子。陸遊《涉白馬渡慨然有懷》:“袁曹百戰相持處,犬羊堂堂自來去。”

    復:

    ①返回;回歸。《左傳·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復。”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②恢復。《呂氏春秋·慎大》:“武王於是復盤庚之政。”③報復。《孟子·滕文公下》:“為匹夫匹婦復仇也。”④回報;回復。《孟子·梁惠王上》:“有復於王者曰。”⑤副詞。再;又。曹植《送應氏》:“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⑥免除賦稅徭役。《漢書·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稅,復三日之役。”

    穿:

    ①穿透;穿破。《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隋唐嘉話》卷下:“昆明池者,漢孝武所穿,有捕魚利。”②通過。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③孔洞。《周禮·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④貫穿。白居易《與元九書》:“貫穿古今。”

    沸:

    ①水湧起的樣子;冒氣泡。《詩經·大雅·瞻印》:“觱(bì)沸檻泉,維其深矣。”(觱:泉水湧出的樣子。檻泉:即濫泉,湧出的泉水。)②液體受熱而沸騰。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翦草除根。”又指沸水。《荀子·議兵》:“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③喧囂;喧鬧。《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流血成川,沸聲如雷。”[沸騰]1.水波翻湧。2. 比喻情緒高漲。

    若:

    ①從;順從。《詩經·大雅·烝民》:“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②選擇。《詩經·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是:指仲山甫。)③好像;如同。《莊子·逍遙遊》:“其翼若垂天之雲。”④代詞。1. 人稱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史記·項羽本紀》:“虞兮虞兮奈若何?”2.指示代詞。相當於“此”、“這”。《論語·憲問》:“君子哉若人!”⑤連詞。1. 表示假設關系,相當於“如果”。《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若其不才,君可自取。”2. 表示選擇關系,相當於“或者”。《漢書·惠帝紀》:“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滿十歲有罪當刑者,皆免之。”⑥詞尾。用在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沃若:潤澤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愀qiǎo然:容色變動的樣子。超若:悵惘的樣子。)[若夫]至於。范仲淹《嶽陽樓記》:“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金:

    ①金屬的通稱。《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周禮·秋官·職金》:“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為:制作。)②金黃色。《嶽陽樓記》:“浮光躍金。”《阿房宮賦》:“金塊珠礫,棄擲迤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③錢財;錢。《史記·陳丞相世傢》:“臣聞(陳)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淮南子·說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劍。)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以一鎰(二十四兩)為一金,或以一斤為一金。《史記·燕召公世傢》:“子之因遺(wèi)蘇代百金。”(子之:人名。遺:贈與。)《五人墓碑記》:“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頸項;頭臚。)《獄中雜記》:“富者賂數百金。”⑦比喻堅固。《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地,金城千裡。”⑧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

    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為圓腹三足兩耳,有的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莊子·徐無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傢鼎立。”③上古以鼎為傳國之寶,陳列於宗廟,後世遂以鼎象征國傢政權和王位。《宋書·武帝紀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負國傢重任。《後漢書·謝夷吾傳》:“宜當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選拔。司:官府。)⑤盛大;顯貴。左思《吳都賦》:“其居則高門鼎貴。”⑥副詞。正;正在。《漢書· 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

    溢:

    ①水漫出。《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諸山崩,鴻水溢。”(鴻水:大水。)②滿;充滿。王安石《即事》之三:“一杯一杯復一杯,笑言溢口何歡咍(hāi)!”(咍:嗤笑。)③表露;流露。黃宗羲《原君》:“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於辭矣。”(仲:排行老二。)④過分;過度。《三國志·蜀書·諸葛瞻傳》:“美聲溢譽,有過其實。”(譽:稱贊。)引申為凌駕;侵凌。《荀子·不茍》:“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⑤通“鎰”。古重量單位。合舊制二十兩(或雲二十四兩)。《戰國策·秦策一》:“白璧百雙,黃金萬溢。”⑥古容量單位。一又二十四分之一升為一溢。《禮記·既夕禮》:“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⑦通“佾”。古代舞蹈的行列。《漢書·禮樂志》:“千童羅舞成八佾。”


    上一篇: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

    下一篇:乐道乾知退,当官蹇匪躬。
  •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诗句出处:《骄儿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下吐实。归来学客面,闈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注释】:

    绕:

    ①缠绕;环绕。《吕氏春秋·知分》:“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②从侧面或后面迂回过去。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郭:城郭。)③绕道。《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盖纵左右翼绕单于。”(汉:指汉军。)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复:

    ①返回;回归。《左传·宣公二年》:“宣子未出山而复。”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恢复。《吕氏春秋·慎大》:“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③报复。《孟子·滕文公下》:“为匹夫匹妇复仇也。”④回报;回复。《孟子·梁惠王上》:“有复于王者曰。”⑤副词。再;又。曹植《送应氏》:“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⑥免除赋税徭役。《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裁什一之税,复三日之役。”

    穿:

    ①穿透;穿破。《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隋唐嘉话》卷下:“昆明池者,汉孝武所穿,有捕鱼利。”②通过。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③孔洞。《周礼·考工记·陶人》:“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④贯穿。白居易《与元九书》:“贯穿古今。”

    沸:

    ①水涌起的样子;冒气泡。《诗经·大雅·瞻印》:“觱(bì)沸槛泉,维其深矣。”(觱:泉水涌出的样子。槛泉:即滥泉,涌出的泉水。)②液体受热而沸腾。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翦草除根。”又指沸水。《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③喧嚣;喧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流血成川,沸声如雷。”[沸腾]1.水波翻涌。2. 比喻情绪高涨。

    若:

    ①从;顺从。《诗经·大雅·烝民》:“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②选择。《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是:指仲山甫。)③好像;如同。《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④代词。1. 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2.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论语·宪问》:“君子哉若人!”⑤连词。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其不才,君可自取。”2.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汉书·惠帝纪》:“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免之。”⑥词尾。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愀qiǎo然:容色变动的样子。超若:怅惘的样子。)[若夫]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

    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为圆腹三足两耳,有的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庄子·徐无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③上古以鼎为传国之宝,陈列于宗庙,后世遂以鼎象征国家政权和王位。《宋书·武帝纪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负国家重任。《后汉书·谢夷吾传》:“宜当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选拔。司:官府。)⑤盛大;显贵。左思《吴都赋》:“其居则高门鼎贵。”⑥副词。正;正在。《汉书· 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

    溢:

    ①水漫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鸿水:大水。)②满;充满。王安石《即事》之三:“一杯一杯复一杯,笑言溢口何欢咍(hāi)!”(咍:嗤笑。)③表露;流露。黄宗羲《原君》:“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于辞矣。”(仲:排行老二。)④过分;过度。《三国志·蜀书·诸葛瞻传》:“美声溢誉,有过其实。”(誉:称赞。)引申为凌驾;侵凌。《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⑤通“镒”。古重量单位。合旧制二十两(或云二十四两)。《战国策·秦策一》:“白璧百双,黄金万溢。”⑥古容量单位。一又二十四分之一升为一溢。《礼记·既夕礼》:“朝一溢米,夕一溢米,不食菜果。”⑦通“佾”。古代舞蹈的行列。《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佾。”


    上一篇: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

    下一篇:乐道乾知退,当官蹇匪躬。

  • 上一篇: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

    下一篇:乐道乾知退,当官蹇匪躬。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