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大禹惜寸陰,況我無才身。

    “大禹惜寸陰,況我無才身。”詩句出處:《送蕭綰之桂林》;是唐朝詩人李群玉的作品。

    蘭香佩蘭人,弄蘭蘭江春。爾為蘭林秀,芳藻驚常倫。
    燦燦鳳池裔,一毛今再新。竹花不給口,憔悴清湘濱。
    一朝南溟飛,彩翮不可親。蒼梧雲水晚,離思空凝顰。
    我亦縱煙棹,西浮彭蠡津。丈夫未虎變,落魄甘風塵。
    大禹惜寸陰,況我無才身。流光銷道路,以此生嗟辛。
    萬裡闊分袂,相思杳難申。桂水秋更碧,寄書西上鱗。

    【註釋】:

    大:

    (一)①與“小”相對。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戰國策·燕策二》:“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③擴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臺。”《陳書·周弘正傳》:“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④程度深;聲勢大。晁錯《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⑤誇張;誇大。《史記·高祖本紀》:“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貴的;重要的。《論語·顏淵》:“出門如敬大賓。”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⑧敬詞。《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魯)肅撫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輩分較長。古樂府《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稱呼祖父、祖母。《史記·留侯世傢》:“韓破,良傢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傢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歸有光《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1)表示超過。《戰國策·秦策》:“亦無大大王。”(12)不詳細,不準確。《新書·數寧》:“故聖之起,大以五百為紀。”(五百:指五百年。)(13)副詞。很;極。《史記·張丞相列傳(附申屠嘉)》:“(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大夫]古代官職名。殷周時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級。秦漢時期,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諫大夫、光祿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禦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清代稱高級文職階官為大夫,並非實職(武官則稱將軍)。[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教:習。)[大方]專傢內行。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頡頏: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大夫]對醫生的尊稱。宋代醫官設有大夫、郎、醫效等。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後一般寫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獲得好結果。)

    禹:

    傳說中夏朝第一代君主。

    惜:

    ①痛惜;哀傷。《左傳·宣公二年》:“惜也,越竟乃免。”②愛惜。《韓非子·難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③吝惜;舍不得。《呂氏春秋·長利》:“我國土也,為天下惜死。”

    寸:

    ①長度單位,十分為一寸,十寸為一尺。《商君書·靳令》:“四寸之管無當,必不滿也。”②形容極短或極小。《史記·淮陰侯列傳》:“一日數戰,無尺寸之功。”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三春:春季三個月。)③中醫切脈部位之一。《難經》:“脈三部:寸、關、尺。”

    寸陰:

    指短暫的時間。《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陰:

    (一)①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孟子·萬章上》:“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韓非子·說林上》:“夏居山之陰。”②陽光、月亮、星星被遮擋的天氣。李東陽《蜀葵》:“縱教雨黑天陰夜,不是南枝不放花。”③背面。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一》:“政和中,一中貴人使越州回,得詞於古碑陰,無名無譜,不知何人作也。”④陰影;樹陰。辛棄疾《水龍吟· 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對桐陰滿庭清晝。”⑤陰森;陰冷。龔鼎孳《遊七星巖》:“花月炎蒸偏五嶺,乍來陰洞逼秋看。”⑥暗中;暗地裡。《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⑦詭詐。《新唐書·李林甫傳》:“性陰密,忍誅殺,不見喜怒。”⑧男女生殖器的通稱。《史記· 呂不韋列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為舍人。”⑨古代哲學概念。 與“陽”相對。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柳宗元《天說》:“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⑩時光。《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11)通“蔭yìn”。庇蔭;庇護。《詩經·大雅·桑柔》:“既之陰女,反予來赫。”(予:我。赫:拒絕。) (二)ān [亮陰]指帝王居喪。《尚書·說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祀:年。)又《無逸》:“乃或亮陰,三年不言。”

    況:

    ①比擬;比較。《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序》:“以往況今,甚可悲傷。”《論衡·論死》:“案火災不能復燃以況之,死人不能復為鬼明矣。”②情形;狀況。高啟《送丁孝廉之錢塘》:“若見故人詢旅況,知君解說不煩書。”③副詞。更加。《國語·晉語一》:“以眾故,不敢愛親,眾況厚之。”《墨子·非攻》:“王況自縱也。”(王:指殷紂王。縱:放縱。)④連詞。何況。《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杜甫《兵車行》:“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⑤通“貺”。賜;賜予。《漢書·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屑:輕微,微小。)《國語·魯語下》:“君以諸侯之故,況使臣以大禮。”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才:

    ①副詞。表示此前不久。晁錯《言守邊備塞疏》:“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才至,則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僅僅;隻。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種條件下結果怎樣。《老殘遊記》第十二回:“問瞭鄉人,才尋著瞭關帝廟。”

    身:

    ①人或動物的軀幹。屈原《九歌· 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不懲:不戒悔。)②身體。《荀子·非相》:“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③樹的主幹。《爾雅·釋木》:“樅,松葉柏身。”④自身;自己。《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為等。《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⑥親自。《韓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⑦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翼德也。”


    上一篇: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

    下一篇: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
  •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诗句出处:《送萧绾之桂林》;是唐朝诗人李群玉的作品。

    兰香佩兰人,弄兰兰江春。尔为兰林秀,芳藻惊常伦。
    灿灿凤池裔,一毛今再新。竹花不给口,憔悴清湘滨。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苍梧云水晚,离思空凝颦。
    我亦纵烟棹,西浮彭蠡津。丈夫未虎变,落魄甘风尘。
    大禹惜寸阴,况我无才身。流光销道路,以此生嗟辛。
    万里阔分袂,相思杳难申。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注释】: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禹:

    传说中夏朝第一代君主。

    惜:

    ①痛惜;哀伤。《左传·宣公二年》:“惜也,越竟乃免。”②爱惜。《韩非子·难二》:“夫惜草茅者耗禾穗。”③吝惜;舍不得。《吕氏春秋·长利》:“我国土也,为天下惜死。”

    寸:

    ①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②形容极短或极小。《史记·淮阴侯列传》:“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春季三个月。)③中医切脉部位之一。《难经》:“脉三部:寸、关、尺。”

    寸阴:

    指短暂的时间。《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阴:

    (一)①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孟子·万章上》:“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韩非子·说林上》:“夏居山之阴。”②阳光、月亮、星星被遮挡的天气。李东阳《蜀葵》:“纵教雨黑天阴夜,不是南枝不放花。”③背面。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一》:“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④阴影;树阴。辛弃疾《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对桐阴满庭清昼。”⑤阴森;阴冷。龚鼎孳《游七星岩》:“花月炎蒸偏五岭,乍来阴洞逼秋看。”⑥暗中;暗地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⑦诡诈。《新唐书·李林甫传》:“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⑧男女生殖器的通称。《史记· 吕不韦列传》:“私求大阴人嫪毐为舍人。”⑨古代哲学概念。 与“阳”相对。用以概括诸事物两大对立面的一个方面。柳宗元《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⑩时光。《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11)通“荫yìn”。庇荫;庇护。《诗经·大雅·桑柔》:“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予:我。赫:拒绝。) (二)ān [亮阴]指帝王居丧。《尚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祀:年。)又《无逸》:“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况:

    ①比拟;比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以往况今,甚可悲伤。”《论衡·论死》:“案火灾不能复燃以况之,死人不能复为鬼明矣。”②情形;状况。高启《送丁孝廉之钱塘》:“若见故人询旅况,知君解说不烦书。”③副词。更加。《国语·晋语一》:“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墨子·非攻》:“王况自纵也。”(王:指殷纣王。纵:放纵。)④连词。何况。《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杜甫《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⑤通“贶”。赐;赐予。《汉书·武帝纪》:“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屑:轻微,微小。)《国语·鲁语下》:“君以诸侯之故,况使臣以大礼。”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才:

    ①副词。表示此前不久。晁错《言守边备塞疏》:“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胡:指匈奴。)②仅仅;只。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表示在某种条件下结果怎样。《老残游记》第十二回:“问了乡人,才寻着了关帝庙。”

    身: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屈原《九歌· 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戒悔。)②身体。《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③树的主干。《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④自身;自己。《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⑥亲自。《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⑦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


    上一篇: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

    下一篇: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

  • 上一篇: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

    下一篇:日高春睡足,帖马赏年华。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