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山角角,烏龍獨巉然。”詩句出處:《引泉詩》;是唐朝詩人陸龜蒙的作品。
上嗣位六載,吾宗刺桐川。餘來拜旌戟,詔下之明年。 是時春三月,繞郭花蟬聯。嵐盤百萬髻,上插黃金鈿。 授以道士館,置榻於東偏。滿院聲碧樹,空堂形老仙。 本性樂凝淡,及來更虛玄。焚香禮真像,盥手披靈編。 新定山角角,烏龍獨巉然。除非凈晴日,不見蒼崖巔。 上有拏雲峰,下有噴壑泉。泉分數十汊,落處皆崢潺。 寒聲入爛醉,聒破西窗眠。支筇起獨尋,隻在墻東邊。 呼童具畚鍤,立鑿莓苔穿。灇淙一派墮,練帶橫斜牽。 亂石拋落落,寒流響濺濺。狂奴七裡瀨,縮到疏楹前。 跳花潑半散,湧沫飛旋圓。勢束三峽掛,瀉危孤磴懸。 曾聞瑤池溜,亦灌朱草田。鳧伯弄翠蕊,鸞雛舞丹煙。 凌風捩桂柁,隔霧馳犀船。況當玄元傢,嘗著道德篇。 上善可比水,斯文參五千。精靈若在此,肯惡微波傳。 不擬爭滴瀝,還應會淪漣。出門復飛箭,合勢浮青天。 必有學真子,鹿冠秋鶴顏。如能輔餘志,日使疏其源。
|
【註釋】:
新:
①剛有的或剛經驗到的。《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沒有用過的。黃滔《陳侍禦新居》:“幕客開新第,詞人遍有詩。”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韓愈《送窮文》:“攜朋挈儔,去故就新。”(攜:帶著。儔:伴侶。)④更新;使變新。《尚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維新。”⑤指剛結婚時的(人或物)。⑥副詞。相當於“剛”、“剛才”。《荀子·不茍》:“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定:
①安定;使安定。《周易·傢人》:“正傢而天下定矣。”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又指平定。《史記·絳侯周勃世傢》:“沛公定魏地。”(沛公,指劉邦。)②平靜。戴叔倫《送少微上人入蜀》:“亂猿心本定,流水性長閑。”(亂猿:性情浮躁的猿猴。)③停止。王安石《燕集》:“空堂無塵小雨定。”④決定;確定。《商君書·更法》:“君亟(jí)定變法之慮。”⑤使確定。《後漢書·蔡邕傳》:“奏請正定六經文字。”⑥固定。《三國志·魏書·明帝紀》:“隨時之宜,未有定制。”⑦副詞。確實;一定。《史記·項羽本紀》:“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⑧副詞。到底;究竟(後起意義)。李白《答僧中孚贈仙人掌茶》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角:
(一)①動物的角。《墨子·經說下》:“用牛有角,馬無角,是類不同也。”(用:以。)《呂氏春秋·仲夏》:“鹿角解,蟬始鳴。”②古代樂器名,多用於軍中。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夢回:夢醒。)范仲淹《漁傢傲》:“四面邊聲連角起。”③形狀像角的東西。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④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多用於地名。⑤角落,物體兩個邊沿相接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四角龍子幡。”⑥古代量器名。《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二)jué ①比試;爭鬥。《尉繚子·武議》:“臨難決戰,接兵角刃。”②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三音,相當於現代簡譜的“3”。③古代的一種青銅酒器,形狀像爵。《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zhì)卑者舉角。”(觶:酒器名。)角角:
象聲詞。韓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百裡不逢人,~~雄雉鳴。”角:
(一)①動物的角。《墨子·經說下》:“用牛有角,馬無角,是類不同也。”(用:以。)《呂氏春秋·仲夏》:“鹿角解,蟬始鳴。”②古代樂器名,多用於軍中。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夢回:夢醒。)范仲淹《漁傢傲》:“四面邊聲連角起。”③形狀像角的東西。段成式《酉陽雜俎·草篇》:“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④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多用於地名。⑤角落,物體兩個邊沿相接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四角龍子幡。”⑥古代量器名。《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二)jué ①比試;爭鬥。《尉繚子·武議》:“臨難決戰,接兵角刃。”②古代五聲音階的第三音,相當於現代簡譜的“3”。③古代的一種青銅酒器,形狀像爵。《禮記·禮器》:“宗廟之祭,尊者舉觶(zhì)卑者舉角。”(觶:酒器名。)烏:
①烏鴉。《詩經·邶風·北風》:“莫黑匪烏。”(沒有哪個黑的不是烏鴉。匪:通“非”。)②指代太陽。羅鄴《冬日寄獻庾員外》:“兔缺烏沉欲半年。”(兔:代指月兔。)③黑色。《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身披烏衣,手持耒耜(lěisì),以率將士。”(耒耜:農具。率:表率。)④副詞。哪;怎麼。《戰國策·秦策三》:“秦烏能與齊縣衡?”⑤嘆詞;表驚嘆。相當於“啊”。《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烏!謂此邪!”(邪:同“耶”。語氣詞。)亦作“烏乎”、“烏祕”。同“嗚呼”。《左傳·襄公三十年》:“烏乎! 必有此夫!”(有:占有。夫:語氣詞。)龍:
(一)①我國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頭有角,身有鱗。有腳可走,無翼能飛。《周易·乾》:“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田:指地上。)②帝王的象征。杜甫《哀王孫》:“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高帝:漢高祖。隆準:高鼻梁。)白居易《長恨歌》:“天旋日轉回龍馭。”③八尺以上的馬;駿馬。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庭,雲旗拂霓。”(輅:天子的車。雲旗:很高的旗。霓:副虹,借指空中。)④指傑出的人才。《三國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⑤二十八宿中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稱。⑥十二生肖之一。[龍鐘]1. 衰老、疲憊的樣子。王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2. 潦倒、不得意的樣子。白居易《別微之於澧上》:“莫問龍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3. 淚流縱橫的樣子。蔡邕《琴操》下:“空山歔欷,涕龍鐘兮。”(歔欷xū xī:哀嘆抽泣聲。)4.躑躅難行的樣子。 蘇頲《曉發方騫驛》:“傳置遠山蹊,龍鐘蹴澗泥。”(蹴cù:踐踏。)(二)lǒng 同“壟(lǒng)”。①岡壟。《孟子·公孫醜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賤丈夫:指貪利可鄙的男子。龍斷:斷而高的岡壟。)②獨占利益。《藝林伐山》:“私富貴之龍斷。” (三)chǒng 通“寵”。榮耀。《詩經》:“何天之龍。”獨:
①單一;單獨。《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後漢書·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②獨自。蘇軾《石鐘山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③沒有子孫的老人。《禮記·禮運》:“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④獨特;特異;與眾不同之處。《論衡·實知》:“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⑤專斷;獨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獨。”(闇:同“暗”。)⑥副詞。1. 相當於“隻”、“僅僅”。張溥《五人墓碑記》:“獨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獨夫]1. 獨身男子。2. 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巉:
[巉巖]形容山石險峻。宋玉《高唐賦》:“登巉巖而下望兮。”李白《蜀道難》:“畏途巉巖不可攀。”然:
①燃燒。後來寫作“燃”。《孟子·公孫醜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②代詞。如此;這樣。《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對;贊同。《論語·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詞。1.表示出乎意料,相當於“乃”、“竟”。《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yì)。”(艾:治。)2.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便”、“就”。《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⑤連詞。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雖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⑥助詞。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的樣子”。《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2. 用於句末,表示比擬。《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於句末,表示斷定,相當於“焉”、“也”。《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