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拔倚天劍,又建橫海纛。”詩句出處:《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是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作品。
全吳臨巨溟,百裡到滬瀆。海物競駢羅,水怪爭滲漉。 狂蜃吐其氣,千尋勃然蹙。一刷半天墨,架為欹危屋。 怒鯨瞪相向,吹浪山轂轂。倏忽腥杳冥,須臾坼崖谷。 帝命有嚴程,慈物敢潛伏。噓之為玄雲,彌亙千萬幅。 直拔倚天劍,又建橫海纛。化之為暴雨,潈潈射平陸。 如將月窟寫,似把天河撲。著樹勝戟支,中人過箭鏃。 龍光倏閃照,虯角搊琤觸。此時一千裡,平下天臺瀑。 雷公恣其志,□磹裂電目。蹋破霹靂車,折卻三四輻。 雨工避罪者,必在蚊睫宿。狂發鏗訇音,不得懈怠僇。 頃刻勢稍止,尚自傾蔌蔌。不敢履洿處,恐蹋爛地軸。 自爾凡十日,茫然晦林麓。隻是遇滂沱,少曾逢霢霂。 伊餘之廨宇,古制拙卜築。頹簷倒菌黃,破砌頑莎綠。 隻有方丈居,其中蹐且跼。朽處或似醉,漏時又如沃。 階前平泛濫,墻下起趢趚。唯堪著笞笠,復可乘艒宿。 雞犬並淋漓,兒童但咿噢。勃勃生濕氣,人人牢於鋦。 須眉漬將斷,肝膈蒸欲熟。當庭死蘭芷,四垣盛薋菉。 解帙展斷書,拂床安壞櫝。跳梁老蛙黽,直向床前浴。 蹲前但相聒,似把白丁辱。空廚方欲炊,漬米未離奧。 薪蒸濕不著,白晝須然燭。污萊既已濘,買魚不獲鮛。 竟未成麥饘,安能得粱肉。更有陸先生,荒林抱窮蹙。 壞宅四五舍,病筱三兩束。蓋簷低礙首,蘚地滑澾足。 註欲透承塵,濕難庇廚簏。低摧在圭竇,索漠拋偏裻。 手指既已胼,肌膚亦將瘯。一苞勢欲陊,將撐乏寸木。 盡日欠束薪,經時無寸粟。□蝓將入甑,蟚蜞已臨鍑。 嬌兒未十歲,枵然自啼哭。一錢買粔籹,數裡走病仆。 破碎舊鶴籠,狼藉晚蠶蔟。千卷素書外,此外無餘蓄。 著處紵衣裂,戴次紗帽醭。惡陰潛過午,未及烹葵菽。 吳中銅臭戶,七萬沸如臛。嗇止甘蟹魚胥,侈唯僭車服。 皆希尉吏旨,盡怕裡胥錄。低眉事庸奴,開顏納金玉。 唯到陸先生,不能分一斛。先生之志氣,薄漢如鴻鵠。 遇善必擎跽,見才輒馳逐。廉不受一芥,其餘安可黷。 如何鄉裡輩,見之乃蝟縮。粵予苦心者,師仰但踖踧。 受易既可註,請玄又堪卜。百傢皆搜蕩,六藝盡翻覆。 似餒見太牢,如迷遇華燭。半年得酬唱,一日屢往復。 三秀間稂莠,九成雜巴濮。奔命既不暇,乞降但相續。 吟詩口吻噅,把筆指節瘃。君才既不窮,吾道由是篤。 所益諒弘多,厥交過親族。相逢似丹漆,相望如脁肭。 論業敢並驅,量分合繼躅。相違始兩日,忡忡想華縟。 出門泥漫漶,恨無直轅輂。十錢賃一輪,逢上鳴斛觫。 赤腳枕書帙,訪予穿詰曲。入門且抵掌,大噱時碌碌。 茲淋既浹旬,無乃害九谷。予惟餓不死,得非道之福。 手中捉詩卷,語快還共讀。解帶似歸來,脫巾若沐浴。 疏如松間篁,野甚麋對鹿。行譚弄書簽,臥話枕棋局。 呼童具盤餐,擫衣換雞鶩。或蒸一升麻,或煠兩把菊。 用以閱幽奇,豈能資口腹。十分煎皋盧,半榼挽醽醁。 高談繄無盡,晝漏何太促。我公大司諫,一切從民欲。 梅潤侵束杖,和氣生空獄。而民當斯時,不覺有煩溽。 念澇為之災,拜神再三告。太陰霍然收,天地一澄肅。 燔炙既芬芬,威儀乃毣毣。須權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我願薦先生,左右輔司牧。茲雨何足雲,唯思舉顏歜。
|
【註釋】:
直:
①直,與“曲”相對。《荀子·勸學》:“木受繩則直。”②跟地面垂直的。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幹:沖犯。)③豎,與橫相對。《山海經·大荒北經》:“(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郭璞註:“直目,從(zòng)目也。”(從:同“縱”。)④伸;挺直。《孟子·滕文公下》:“且夫枉尺直尋者,以利言也。”(枉:屈。尋:八尺為尋。)⑤行為正直。《商君書·修權》:“君好法,則端直之士在前。”⑥坦率。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狹中:心胸狹隘。)⑦面對;遇到。《漢書·甯成傳》:“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乳虎:幼虎。)《漢書·義縱傳》:“無直寧成之怒。”(寧成:人名。)⑧值班;侍衛。特指在殿堂中值班,侍奉君主。《晉書·羊祜傳》:“悉統宿衛入直殿中。”⑨價值。《史記·張湯傳》:“湯死,傢產直不過五百金。”⑩工錢。《後漢書·班超傳》:“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11)副詞。1. 徑直;一直。《漢書·陸賈傳》:“(陳)平嘗燕居深念,賈往,不請,直入坐。”(燕居:閑居。念:思。請:請見。)2.僅;隻是。《史記·魏公子列傳》:“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拔:
①拔起;抽出。《三國志·吳書· 吳主傳》:“秋八月朔,大風,……松柏斯拔。”(朔:夏歷每月初一。斯:乃、就。)②提拔。李白《與韓荊州書》:“山濤作冀州,甄(zhēn)拔三十餘人。”(山濤:人名。作冀州:當冀州的長官。甄:審查。)③攻占。李斯《諫逐客書》:“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④超出;高出。《孟子· 公孫醜上》:“出乎其類,拔乎其萃。”⑤挺拔。陸遊《入蜀記》:“船過下牢關,夾江千峰萬嶂,有競起者,有獨拔者。”倚:
(一)①斜靠著。《戰國策·燕策三》:“倚柱而笑。”②憑恃;倚仗。李白《扶風豪士歌》:“作人不倚將軍勢。”③偏;斜。《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④隨著;合著。多指以歌合樂或以樂伴歌。蘇軾《前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⑤椅子。後作“椅”。《金石萃編·濟瀆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繩床十,內四倚子。” (二)jī①奇異。《莊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②通“奇”。單個;獨。與“偶”相對。《谷梁傳·僖公三十三年》:“匹馬倚輪無反者。”(輪:代指車。反:同“返”。)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又:
①副詞。1.表示重復或繼續。《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問,又如初。”2. 表示幾種情況同時存在。《國語·晉語一》:“既無老謀,而又無壯事,何以事君?”(壯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進一層。《孟子·公孫醜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4.表示輕微轉折。《聊齋志異·聶小倩》:“寧竊憐之,欲留宿別榻,又懼母嗔。”(竊:私下。)5. 用於否定句或反問句中加強語氣。《左傳·成公三年》:“臣實不才,又誰敢怨?”6. 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辛棄疾《美芹十論》:“蓋歷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漢書·韓信傳》:“淮陰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寬恕。《禮記·王制》:“王三又,然後制刑。”④通“祐”。福。《卜辭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建:
①設置;建立。《尚書·說命中》:“建邦設都。”(邦:國。)《史記·秦始皇本紀》:“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荀子·大略》:“故古者列地建國。”②豎起;樹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蒙沖鬥艦,上建旌旗。”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③建議。《漢書·鄒陽傳》:“爰盎等皆建以為不可。”④建築;建造。張衡《東京賦》:“楚築章華於前,趙建叢臺於後。”(章華、叢臺:高臺名。)《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洞左構閣,乃巡方使胡平運所建。”⑤指福建。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建茶皆喬木。”⑥傾倒。《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líng:盛水瓶)。橫:
(一)①橫貫;橫放著。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天工開物·舟車·車》:“四輪者前後各橫軸一根。”②橫的方向。1. 東西向的。與“縱”相對。揚雄《太玄·玄瑩》:“立天之經曰陰與陽,形地之緯曰縱與橫。”范望註:“南北為縱,東西為橫。”2. 橫向的;橫著的。與“直”、“豎”相對。《呂氏春秋·貴直》:“行人燭過免胄橫戈而進。”3. 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與“直”、“縱”相對。《天工開物·舟車·漕舫》:“凡風從橫來名曰搶風。”③橫貫;橫渡。《漢書·揚雄傳上》:“將祭後土,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湊:奔赴。)④充滿。蘇軾《前赤壁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⑤廣;廣闊。范仲淹《嶽陽樓記》:“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湯湯:水流大而急。)⑥錯雜。《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⑦戰國時外交策略“連橫”的省稱。《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要在強兵,破馳說(shuì)之言從橫者。” (二)hèng ①蠻橫;強暴。《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言灌夫傢在潁川,橫甚,民苦之。”《孟子·萬章下》:“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②意外;出乎意料;預料不到。《淮南子·詮言訓》:“內修極而橫禍至者,皆天也。”海:
①海洋;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尚書·禹貢》:“(揚州)沿於江海。”也指大的湖泊。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②連成片的同類事物。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③來自海外的。江總《山庭春日》:“岸綠開河柳,池紅照海榴。”④大的(容器或容量)。徐光啟《刻幾何原本序》:“百傢之學海。”[四海][海內]古人認為中國為海環繞,所以用來指全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推恩:施恩惠於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纛:
①古代用雉尾或旄牛尾做成的舞具,也用來作帝王車上的裝飾物。張籍《寒食內宴》詩:“彩纛魚龍四面稠。”②軍中大旗。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高牙大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