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詩句出處:《答杜秀才五松見贈》;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昔獻長楊賦,天開雲雨歡。當時待詔承明裡, 皆道揚雄才可觀。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鞍。 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 采秀行歌詠芝草。路逢園綺笑向人,兩君解來一何好。 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脁望長安。千峰夾水向秋浦, 五松名山當夏寒。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陶公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此中豈是久留處, 便欲燒丹從列仙。愛聽松風且高臥,颼颼吹盡炎氛過。 登崖獨立望九州,陽春欲奏誰相和。聞君往年遊錦城, 章仇尚書倒屣迎。飛箋絡繹奏明主,天書降問回恩榮。 骯臟不能就珪組,至今空揚高蹈名。夫子工文絕世奇, 五松新作天下推。吾非謝尚邀彥伯,異代風流各一時, 一時相逢樂在今。袖拂白雲開素琴,彈為三峽流泉音。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後桃花春水深。
|
【註釋】:
井:
①水井。《擊壤歌》:“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漢書· 貨殖列傳》:“擅鹽井之利。”(擅:專有。)②井田。《天工開物·作咸·井鹽》:“鹽井周圍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④人口聚居地;鄉裡。《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史記·刺客列傳》:“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老母。”[井田]相傳我國殷周時代的一種土地制度。《孟子·滕文公上》:“方裡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傢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方裡:縱橫各一裡。)炎:
(一)①火焰升騰。《尚書·洪范》:“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晉書·後妃傳論》:“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孔叢子·論勢》:“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突:煙囪。)②焚燒。《後漢書·章帝紀》:“今時復旱,如炎如焚。”③炎熱。項斯《泛溪》:“溪船泛數裡,便覺少炎輝。”④比喻炙人的權勢。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⑤炎帝的簡稱。《呂氏春秋·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黃:指黃帝。)[炎炎]1.灼熱的樣子。《詩經·大雅·雲漢》:“赫赫炎炎,雲我無所。”(赫赫:陽光灼熱強烈的樣子。雲:語氣詞。)2.光線強烈的樣子。《史記·天官書》:“(天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又為色彩光艷的樣子。江淹《麗色賦》:“色練練而欲奪,光炎炎其若神。”3.權勢煊赫的樣子。《漢書 ·揚雄傳下》:“炎炎者滅,隆隆者絕。” (二)yàn ①火焰;光焰。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范二中書》:“何意沖飆激,烈火縱炎煙。”②光照。班固《答賓戲》:“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爐:
①供做飯、冶煉、取暖等用的盛火器具。《韓非子·內儲說下》:“奉熾爐,炭火盡赤紅。”②通“”。古代酒店前放酒器的土臺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買一酒舍酤(gǔ)酒,而令文君當爐。”(酤:賣酒。當爐:坐在樑前賣酒。)也指酒店。《後漢書·方術傳·左慈》:“行視諸爐,悉亡其酒脯矣。”九:
①數詞。《淮南子·天文》:“三三如九。”②泛指多數。《楚辭·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左傳·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合:盟會。)司馬遷《報任安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九天:
①天空,高空。李白《望廬山瀑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②天的中央和八方。《楚辭·離騷》:“指~~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③喻指皇室。王涯《宮詞》:“為看~~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傢裝。”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赫:
①火紅色。《詩經·邶風·簡兮》:“赫如渥赭。”(渥wò:塗抹。如:
①順從;依照。《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無不如志。”李朝威《柳毅傳》:“毅如其言,遂至其宮。”②往;到……去。《漢書·燕王傳》:“田生如長安,不見(劉)澤。”③似;像;如同。《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及;趕得上。《論語·公冶長》:“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當於“奈……何”,把……怎麼樣。《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湯問》:“其如土石何?”⑥介詞。相當於“於”。引進比較對象。《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渴。”⑦連詞。1. 相當於“如果”,表示假設。《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當於“而”。表示轉折。至於;卻。《論語·先進》:“如其禮樂,以俟君子。”4.相當於“或者”。表示選擇。《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縱橫六七十裡。邦:諸侯封國。)⑧助詞。形容詞後綴,相當於“然”,表示“……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參《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鑄:
①鑄造。《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鑄造刑鼎,把范宣子所作的法令鑄在鼎上。)②造就(人才)。揚雄《法言·學行》:“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顏淵矣。’”鼎:
①古代煮或盛食之器。一般為圓腹三足兩耳,有的為方形四足,大小不一。《莊子·徐無鬼》:“吾能冬爨(cuàn)鼎而夏造冰矣。”②(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分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傢鼎立。”③上古以鼎為傳國之寶,陳列於宗廟,後世遂以鼎象征國傢政權和王位。《宋書·武帝紀中》:“鼎祚(zuò)再隆。”④比喻三公及卿相等最高官爵,像三足托鼎,肩負國傢重任。《後漢書·謝夷吾傳》:“宜當拔擢,使登鼎司。”(拔擢:選拔。司:官府。)⑤盛大;顯貴。左思《吳都賦》:“其居則高門鼎貴。”⑥副詞。正;正在。《漢書· 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荊:
①[名]一種落葉灌木。種類很多,多叢生原野。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下田長~榛。”②[名]用荊條做成的刑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肉袒負~。”③[名]舊時謙稱自己的妻子。陽枋《通夔守田都統劄zha子》:“蓋拙~未先袝先塋,欲議歸藏。”④[名]周代諸侯國楚國的別稱。《韓非子·五蠹》:“~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前:
(一)①前進;向前。《左傳·昭公元年》:“二執戈者前矣。”②跟“後”相對。1.表示方位在前。李白《望廬山瀑佈二首》之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佈掛前川。”2.表示次序在前。《聊齋志異·狼三則》:“(屠)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3.表示時間在先。《禮記·檀弓上》:“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③引導。《儀禮·士虞禮》:“祝前屍出戶。” (二)jiǎn 同“剪”。消滅。《吳子·論將》:“進道易,退道難,可來而前;進道險,退道易,可薄而擊。”(薄:迫近;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