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雲有奇術,探妙知天工。”詩句出處:《贈徐州族侄》;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作書獻雲闕,辭傢逐秋蓬。 歲時易遷次,身命多厄窮。一名雖雲就,片祿不足充。 今者復何事,卑棲寄徐戎。蕭條資用盡,濩落門巷空。 朝眠未能起,遠懷方鬱悰。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 自雲有奇術,探妙知天工。既往悵何及,將來喜還通。 期我語非佞,當為佐時雍。
|
【註釋】:
自:
①自己。《詩經·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親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每假借於藏書之傢,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史記·蕭相國世傢》:“高祖自將。”③自然。《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蹊:小徑;小路。)④介詞。1.從。《孟子·滕文公上》:“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自楚之滕。”(神農:傳說為古代造耒耜、興農業的帝王。許行:當時的農學傢。)《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2. 由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漢書·灌夫傳》:“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無所恨。”⑤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假如。《左傳·成公十六年》:“唯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⑥連詞。表示假設的讓步。可譯為即使。《漢書·高祖紀下》:“高祖不修文學,而性明達,好謀能聽,自監門戍卒,見之如舊。”又《杜周傳》:“自京師不曉,況於遠方?”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有:
(一)①與“無”相對。1. 表示占有、具有、領有。《論語·公冶長》:“陳文子有馬十乘(shèng)。”(乘:四匹。)諸葛亮《草廬對》:“孫權據有江東。”2.表示存在。曹丕《雜詩》:“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3. 表示發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②豐收。儲光羲《觀競渡》:“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④助詞。1. 多用於朝代名稱的前面。《詩經·大雅·文王》:“有周不顯,帝命不時。”2. 用於形容詞前面。《詩經·鄭風·女曰雞鳴》:“明星有爛。”(爛:燦爛。) (二)yòu 通“又”。用於整數與零數之間。《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奇:
(一)①奇異的;罕見的;不尋常的。《老子》:“人多技巧,奇物滋起。”②美妙。陶潛《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③美好的景色。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④出人意料,變幻莫測。《老子》第五十七章:“以奇用兵。”⑤特指奇才。《三國志·吳書·賈詡傳》:“詡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有(張)良(陳)平之奇。”⑥指怪異。《史記·封禪書》:“(少翁)乃為帛書以飯牛,詳(yáng)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詳:通“佯”。假裝。)⑦贊賞;稱奇。王安石《贈陳君景初》:“吾嘗奇華佗,腸胃真割剖。”⑧副詞。非常;極。《世說新語·賢媛》:“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阮衛尉:阮共。德如:阮侃。) (二)jī ①單數;與“偶”相對。《資治通鑒·唐敬宗寶歷二年》:“(文宗)始復舊制,每奇日未嘗不視朝。”②零數。《漢書·食貨志》:“(貨佈)首長八分有奇。”③命運不好。《史記·李將軍列傳》:“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術:
①路;街道。《漢書·武五子傳》:“橫術何廣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墨子·號令》:“因城中裡為八部,部一吏,吏各從四人,以行沖術及裡中。”②技術;技藝。陶潛《詠荊軻》:“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疏:不熟練。)《孟子·公孫醜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不可不慎也。”③指方術。《聊齋志異·妖人》:“鄙人有小術,報我十金,當代禳(ráng)之。”(禳:消除災禍。)④方法;策略;手段。《齊民要術·序》:“桑弘羊之均輸法,益國利民,不朽之術也。”(均輸法:一種利用物價的差異進行異地運輸以平抑物價的措施。)⑤權術。《史記·張儀列傳》:“嗟呼,此吾在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⑥思想;學說。《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術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傢》:“《周易》之為術,幽明遠矣。”⑦通“述”。記述;闡述。《墨子·非命》:“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探:
①掏;摸取。《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guì)之盜而為守備。”(胠篋:從旁打開箱子。匱:同“櫃”。)②探測;測量。《商君書·禁使》:“探淵者知千仞之深。”③尋求;探尋。《徐霞客遊記·黃山遊日記》:“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茲遊快且愧矣。”④偵察;打聽。張籍《關山月》:“軍中探騎暮出城。”⑤做偵察的人。張籍《出塞》:“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遲:回遲。)妙:
①好;美好。《論衡·定賢》:“曲妙人不能盡和。”②奇巧;奇妙。江淹《別賦》:“術即妙而猶學。”③精微;微妙。《申鑒·雜言下》:“幽深謂之玄,理微謂之妙。”④幼小;細小。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才略縱橫年且妙。”(才略:才幹謀略。縱橫: 奔放 自 如。) ⑤通 “眇(miǎo)”。遙遠。《韓非子· 難言》:“閎大廣博,妙遠不測。”知:
①知道。《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王充《論衡·知實》:“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沒有這樣的事。)②知覺;感覺。范縝《神滅論》:“手等有痛癢之知。”③見解;知識。《商君書·更法》:“有獨知之慮者。”(慮:思慮。)④知識。《列子· 湯問》:“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孰:誰。為:通“謂”,說。)⑤瞭解。《史記·管晏列傳》:“知我者鮑子也。”(鮑子:鮑叔牙。)⑥交好;相親。司馬遷《報任安書》:“絕賓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鮑照《詠雙燕》:“悲歌辭舊愛,銜淚覓新知。”(銜淚:噙著淚。覓:找尋。)⑧主持。《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產其將知政矣。”天:
①人的頭部。《呂氏春秋·論人》:“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釋:去除。巧故:偽詐。)②天空。王充《論衡·談天》:“察當今天去地甚高,古天與今無異。”《敕勒歌》:“天似穹(qióng)廬,籠蓋四野。”(穹廬:氈帳。)③在額上刺字的刑罰。《周易· 睽》:“其人天且劓。”(劓:割掉鼻子的刑罰。)④天氣;氣候。《呂氏春秋·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沉陰。”⑤自然界。《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⑥自然形成的。《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⑦上帝;自然界的主宰。《春秋繁露 ·郊祭》:“天者,百神之大君也。”⑧天命;天意。《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⑨依憑;依靠者。《儀禮· 喪服》:“夫者,妻之天也。”天工:
①自然的造化。黃庭堅《蠟梅》:“~~戲剪百花房,奪盡人工更有香。”②自然形成的工巧。趙孟頫《贈放煙火者》:“人間巧藝奪~~,煉藥燃燈清晝同。”③指上天的職司。《書·皋陶謨》:“無曠庶官,~~人其代之。”工:
①工匠;從事各種手工技藝的勞動者。《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工開物·乃服·夏服》:“紡苧(zhù)紗能者用腳車,一女工並敵三工。”(並敵:匹敵。)②古代指樂工,樂人。《公羊傳· 襄公二十九年》:“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③精致;巧妙。沈括《夢溪筆談·書畫》:“汝畫信工,但少天趣。”(信:的確。)④善於;擅長;長於。《唐語林· 文學》:“工篇什,著詩評三卷。”(篇什:詩篇。)⑤官吏。《尚書·堯典》:“允厘有工。”⑥通“功”。功效。《韓非子·五蠹》:“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