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緣。”詩句出處:《奉和獨孤中丞遊法華寺》;是唐朝詩人皇甫冉的作品。
謝君臨郡府,越國舊山川。訪道三千界,當仁五百年。 巖空騶馭響,樹密旆旌連。閣影凌空壁,松聲助亂泉。 開門得初地,伏檻接諸天。向背春光滿,樓臺古制全。 群峰爭彩翠,百谷會風煙。香象隨僧久,祥鳥報客先。 清心乘暇日,稽首慕良緣。法證無生偈,詩成大雅篇。 蒼生望已久,回駕獨依然。
|
【註釋】:
清:
①水純凈透明,與“濁”相對。屈原《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②潔凈。張衡《東京賦》:“京室密清。”③使潔凈;使幹凈。陸雲《盛德賦》:“泛時雨以清天,灑狂塵以肅地。”④清晰;清楚。張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黃楊惠不輕,虎頭光照簟文清。”⑤聲音清亮;清脆。蘇軾《石鐘山記》:“南聲函胡,北聲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揚。)⑥清爽;清涼;寒涼。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別:另一。)⑦冷清;淒清。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⑧寂靜;清靜。《莊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詠風》:“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大風曲:漢高祖即位後曾回故鄉,作《大風歌》。加:施。)⑩公正;廉潔;清白;清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是以:因此。)(11)單純;素雅。杜牧《沈下賢》:“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徑苔蕪不可尋。”(12)肅清;使幹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保護聖主,復大權,清君側,肅宮廷。”(13)用完;用盡。《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伍子胥)乃發其簞飯,清其壺漿而食。”(荊:楚國的別稱。)(14)中國封建朝代名稱,公元1616~1911年。(15)廁所。後作“圊”。《風俗通·怪神》:“二三日乃於清中糞下啼。”(16)古代哲學用語。指沖和之氣。《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禮,養之以清。”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乘:
(一)①登;升。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詩經·衛風·氓》:“乘彼垝垣,以望復關。”(垝垣:毀壞的土墻。復關:地名。)②坐;駕。《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③趁著;憑借。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五:“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傢。”(塞虜:塞外之敵。)④欺凌。《荀子·強國》:“一國作謀,則三國必起而乘我。”⑤追逐。《漢書·陳湯傳》:“吏士喜,大呼乘之。”⑥戰勝。《尚書·西伯戡黎》:“周人乘黎。”(黎:國名。)⑦計算;計劃。《韓非子·難一》:“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⑧乘法。算術中四則運算方法之一。《三國志·吳書·趙達傳》:“此術微妙,頭乘尾除,一算之法,父子不相語。”⑨佛教術語。指解釋教義深淺的等級。張羽《贈僧還日本》:“遍參東土法,頓悟上乘禪。” (二)shèng ①量詞。一車四馬的總稱。《史記·陳涉世傢》:“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②四的代稱。《左傳·殽之戰》:“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③春秋時晉國史書名。後泛指一般史書。④帝王的代稱。班固《東都賦》:“損乘輿之服禦。”(損:減少。服禦:指帝王的衣物等用品。)暇:
(舊讀xià) ①空閑;空暇。《說文》:“暇,閑也。”《詩經 ·小雅·何草不黃》:“朝夕不暇。”②悠閑。《聊齋志異·狼三則》:“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瞑:閉眼。)③閑散;不做事。《尚書·酒誥》:“不敢自暇自逸。”④通“假”。借。王粲《登樓賦》:“聊暇日以銷憂。”稽:
(一)①停留;遲延。陶潛《雜詩四首》之二:“時駛不可稽。”又遲延;拖延。《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②考查;核對。《周禮·天官·醫師》:“醫師掌醫之政令……歲終,則稽其醫事。”《墨子·節葬下》:“上稽之堯舜禹湯文武之道。”③計較;爭論。《漢書·賈誼傳》:“婦姑不相說(yuè),則反唇而相稽。”(婦姑:婆媳。說:同“悅”。反唇:吵嘴。)④法則。《老子》第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稽古]考察古事。《晉書·裴頠(wěi)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二)qǐ[稽首]古代一種跪拜禮節。兩手及頭碰到地面。《禮記· 曲禮下》:“再拜稽首。”《左傳·宣公二年》:“稽首而對曰。”首:
①頭;腦袋。《楚辭 · 九歌·國殤》:“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挾:夾在腋下。秦弓:秦地出產良弓。懲:戒止;警戒。)《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②首領;統帥者。《周易·乾卦》:“見群龍無首,吉。”③開始;首先。《老子》第二十八章:“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史記·陳涉世傢》:“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竟:終於。事:起義。)④第一。《漢書·匡衡傳》:“孔子著之《孝經》首章,蓋至德之本也。”⑤要領。《韓非子·心度》:“刑勝而民靜,賞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勝,治之首也;賞繁,亂之本也。”(勝:盡。)⑥伏首認罪或揭發。《漢書· 文三王傳》:“置辭驕嫚,不首主令。”⑦向;朝著。司馬遷《報任安書》:“然陵一呼勞軍……北首爭死敵。”(死敵:殺敵。)⑧量詞。用於詩、文、歌曲等。《宋書·謝莊傳》:“所著文章四百餘首,行於世。”慕:
①效法;模仿。沈約《謝靈運傳論》:“一世之士,各相慕習。”②想念;思念。《孟子·萬章上》:“大孝終身慕父母。”③仰慕。《昌言下》:“慕名而不知實。”④羨慕。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餘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良:
①善良;賢良。《禮記·禮運》:“父慈、子孝、兄良、弟弟(tì)。”(弟:同“悌”。友愛。)《後漢書·左雄傳》:“民所以安而無怨者,政平吏良也。”(平:安定。)②善良、賢良的人。張衡《思玄賦》:“尚前良之遺風兮。”(尚:崇尚。)③優良;精美。《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良工也。”④副詞。1.的確;果然。《漢書·李尋傳》:“良有不得已,可賜以財貨,不可私以官位。”《史記·趙世傢》:“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2. 甚;很。《漢書·馮唐傳》:“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悅。”[良人]1.婦女稱丈夫。《孟子·離婁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2.善良的人。韓愈《原毀》:“是足為良人矣。”(是:這就。)3.有才能的人。《詩經·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良緣:
美好的因緣。李商隱《風雨》:“新知遭薄俗,舊好隔~~。”緣:
①古時衣服的邊飾。《儀禮· 喪服》:“麻衣縓緣。”(縓quàn:淺紅色。)②邊。《周書·王羆傳》:“嘗有臺使,羆(pí)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緣。”(臺使:官名。)③沿著;順著。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④遵循;依照。《商君書·君臣》:“緣法而治,按功行賞。”⑤憑靠;依據。蔡琰《胡笳十八拍》:“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⑥攀援;攀登。《孟子·梁惠王上》:“猶緣木而求魚也。”⑦佛教名詞“因緣”的省稱。指人與人或人與事之間所謂由命中註定的遇合機會,是一種宿命論觀點。《五燈會元·如滿禪師》:“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⑧機緣;緣分。杜甫《清明二首》之一:“紅顏騎竹我無緣。”⑨介詞。因為;由於。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