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

    “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詩句出處:《送惠師》;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惠師浮屠者,乃是不羈人。十五愛山水,超然謝朋親。
    脫冠剪頭發,飛步遺蹤塵。發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臺望,眾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頂,舉頭看星辰。
    光芒相照燭,南北爭羅陳。茲地絕翔走,自然嚴且神。
    微風吹木石,澎湃聞韶鈞。夜半起下視,溟波銜日輪。
    魚龍驚踴躍,叫嘯成悲辛。怪氣或紫赤,敲磨共輪囷。
    金鴉既騰翥,七合俄清新。常聞禹穴奇,東去窺甌閩。
    越俗不好古,流傳失其真。幽蹤邈難得,聖路嗟長堙。
    回臨浙江濤,屹起高峨岷。壯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棄去非吾倫。凌江詣廬嶽,浩蕩極遊巡。
    崔崒沒雲表,陂陀浸湖淪。是時雨初霽,懸瀑垂天紳。
    前年往羅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陽德盛,榮茂恒留春。
    鵬鶱墮長翮,鯨戲側修鱗。自來連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攜青雲客,探勝窮崖濱。太守邀不去,群官請徒頻。
    囊無一金資,翻謂富者貧。昨日忽不見,我令訪其鄰。
    奔波自追及,把手問所因。顧我卻興嘆,君寧異於民。
    離合自古然,辭別安足珍。吾聞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婦,清湘沈楚臣。衡山與洞庭,此固道所循。
    尋崧方抵洛,歷華遂之秦。浮遊靡定處,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當去,子道非吾遵。江魚不池活,野鳥難籠馴。
    吾非西方教,憐子狂且醇。吾嫉惰遊者,憐子愚且諄。
    去矣各異趣,何為浪沾巾。

    【註釋】:

    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

    風:

    (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

    吹:

    ①合攏嘴唇用力出氣。《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興》詩:“高樓夜吹笛。”③(氣體)流動觸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風飄飄而吹衣。”④吹噓;誇口。《顏氏傢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夠二三百卷……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酒犢:酒肉。遞:交相。)⑤管樂。陶潛《述酒》詩:“王子愛清吹。”

    木:

    ①樹木。《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②樹葉。韓駒《念奴嬌·月》:“木落山高真個是,一雨秋容新沐。”③木材;木料。《孟子·梁惠王下》:“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④用木料制成的。《三國志 · 蜀書·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⑤特指棺材。《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⑥古代八音之一,指木制的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⑦五行之一。⑧質樸;樸實。《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

    石:

    (一)①石頭;石塊。《列子·湯問》:“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陸機《文賦》:“被金石以廣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樂器名,八音之一。《韓非子·說疑》:“不聽鐘石之聲。”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韓非子·喻老》:“(病)在肌膚,針石所及也。” (二)dàn (舊讀shí) ①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墨子·魯問》:“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韓愈《雜說》四:“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澎:

    ①[擬][澎湃]形容波濤沖擊聲。《宋史·河渠志七》:“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②[擬][澎濞]形容水流的聲音。《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沆瀣,穹隆雲撓。”

    澎湃:

    波浪互相沖擊,水勢盛大。《宋史·河渠志》:“浙江東接海門,胥濤~~,稍越故道,則沖嚙堤岸。”也作“彭湃”。《漢書·司馬相如傳》:“沸乎暴怒,洶湧~~。”又作“滂湃”。《水經註·渭水》:“山上有二泉,東西分流,至若山雨~~,洪津泛灑,掛溜騰虛,直瀉山下。”

    湃:

    ①[擬][湃湃]形容波濤聲。蘇軾《又次前韻贈賈耘老》:“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餘瀾鳴~~。”②(ba)[動]冰鎮使東西降溫。《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才鴛鴦送瞭些好果子來,都~在那水晶缸裡呢。”

    聞:

    (一)①聽見。《韓非子·十過》:“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②聽說。《韓詩外傳》卷七:“吾聞君子不食鱺(lǐ)魚。”③使上級聽到;報告上級。《韓非子·五蠹》:“令尹誅而楚奸不上聞。”④見聞;知識。《史記·儒林列傳序》:“小吏淺聞,不能究宣,無以明佈諭下。”⑤聞名。李白《贈孟浩然》:“風流天下聞。”⑥領會;掌握。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⑦嗅。《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二)wèn 名聲;聲譽。《論語·子罕》:“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韶:

    ①傳說中舜時的樂曲名。《荀子·樂論》:“舞韶歌武。”②美好。柳宗元《題所植海石榴樹》:“韶艷朱顏竟不同。”

    鈞:

    ①量詞。重量單位。三十斤為鈞。《左傳·定公八年》:“顏高之弓六鈞。”《史記·張儀列傳》:“無異垂千鈞之重於鳥卵之上,必無幸矣。”②制陶所用的轉輪。《漢書·董仲舒傳》:“猶泥之在鈞,唯甄(zhēn)者之所為。”(甄:制作陶器。)③喻國政、政權。葛洪《抱樸子·外篇·漢過》:“秉國之鈞,廢正興邪,殘仁害義。”④通“均”。平均;均勻。《荀子·議兵》:“明道而鈞分之。”《論衡·��時》:“興功用力,勞逸鈞等。”


    上一篇: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下一篇:还家虽阙短,把日亲晨飧。
  •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诗句出处:《送惠师》;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七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注释】: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木:

    ①树木。《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②树叶。韩驹《念奴娇·月》:“木落山高真个是,一雨秋容新沐。”③木材;木料。《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④用木料制成的。《三国志 · 蜀书·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⑤特指棺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⑥古代八音之一,指木制的乐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⑦五行之一。⑧质朴;朴实。《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石:

    (一)①石头;石块。《列子·汤问》:“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陆机《文赋》:“被金石以广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韩非子·说疑》:“不听钟石之声。”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韩非子·喻老》:“(病)在肌肤,针石所及也。” (二)dàn (旧读shí) ①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墨子·鲁问》:“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韩愈《杂说》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澎:

    ①[拟][澎湃]形容波涛冲击声。《宋史·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②[拟][澎濞]形容水流的声音。《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沆瀣,穹隆云挠。”

    澎湃:

    波浪互相冲击,水势盛大。《宋史·河渠志》:“浙江东接海门,胥涛~~,稍越故道,则冲啮堤岸。”也作“彭湃”。《汉书·司马相如传》:“沸乎暴怒,汹涌~~。”又作“滂湃”。《水经注·渭水》:“山上有二泉,东西分流,至若山雨~~,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

    湃:

    ①[拟][湃湃]形容波涛声。苏轼《又次前韵赠贾耘老》:“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②(ba)[动]冰镇使东西降温。《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才鸳鸯送了些好果子来,都~在那水晶缸里呢。”

    闻:

    (一)①听见。《韩非子·十过》:“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②听说。《韩诗外传》卷七:“吾闻君子不食鲡(lǐ)鱼。”③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④见闻;知识。《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⑤闻名。李白《赠孟浩然》:“风流天下闻。”⑥领会;掌握。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⑦嗅。《韩非子·十过》:“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 (二)wèn 名声;声誉。《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韶:

    ①传说中舜时的乐曲名。《荀子·乐论》:“舞韶歌武。”②美好。柳宗元《题所植海石榴树》:“韶艳朱颜竟不同。”

    钧:

    ①量词。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左传·定公八年》:“颜高之弓六钧。”《史记·张仪列传》:“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②制陶所用的转轮。《汉书·董仲舒传》:“犹泥之在钧,唯甄(zhēn)者之所为。”(甄:制作陶器。)③喻国政、政权。葛洪《抱朴子·外篇·汉过》:“秉国之钧,废正兴邪,残仁害义。”④通“均”。平均;均匀。《荀子·议兵》:“明道而钧分之。”《论衡·��时》:“兴功用力,劳逸钧等。”


    上一篇: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下一篇:还家虽阙短,把日亲晨飧。

  • 上一篇: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下一篇:还家虽阙短,把日亲晨飧。
可可诗词网